山东师范大学,实力非凡的教育重镇,未入选双一流背后的隐情!

凡尔赛百态 2024-10-19 22:59:26

许多人对山东师范大学未跻身双一流大学名单表示遗憾,坚信其具备一流大学的潜力。

然而,事实是山东师范大学并没有A类科目,简而言之,实力尚显不足。

山东师范大学的实力显然不足,无论言辞如何华丽,归根结底其学科水平尚未达到一流。

过去二十年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领域都经历了显著的衰退。

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起步阶段的基础过于薄弱,导致前两轮省属高校评估中全军覆没。

长期以来,山东的众多省属高校逐渐失去光彩,与高等教育强省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目前能维持三所高校在名单之内,主要依赖的是二十年前积累的基础。

随着一流学科竞争的加剧和门槛的提升,稍有不慎就可能永远落后。

此外,全国范围内,简单粗暴的资源整合策略已被摒弃,反而是那些小而精的高校在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

先了解山东师范大学当前的发展状况。

山东师范大学拥有23个学院和67个本科招生专业。

设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十个学科门类。

在重点学科方面,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心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哲学、俄语、朝鲜语、世界史、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物流管理等专业被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此外,在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均获评为B+等级。

从数据上来看,山东师范大学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双非一本高校。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

山东仅有三所双一流重点大学,均为国家直属的高校,包括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

相较而言,省内其他非部属高校在省外知名度较低,且近十年发展速度缓慢,尽管实力有所进步,但与外省同级院校的差距却在扩大。

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两点:资金不足、政策支持有限。

无米之炊,难以为继。

近年来,山东省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动作并不显眼,然而,其中两个重大举措却格外引人注目: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的合并,以及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重组,共同铸就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诞生,并肩负起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重任。

面对省属高校资源有限的现实,全面铺开的发展策略显然不切实际。

因此,各校需凝心聚力,深耕特色学科与研究领域,力求在某一细分领域内独树一帜,跻身全国前列,而非盲目追求全面发展。

说起来,山东教育的“摊大饼”策略并非无理。

毕竟,作为高考大省,它需要消化的省内考生数量庞大。

看看那些省属院校在省内的录取人数便知,他们通过设立众多排名靠前的学校来吸纳大部分省内考生,这样不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学生们都不会太落伍。

如果只集中资源发展少数几所顶尖学校,省外的优秀院校又怎能接纳如此多的学生?不可能。

而省内非顶尖院校的质量若跟不上,教育的整体局面岂不岌岌可危?维稳还能撑得下去吗?另一方面,山东原本就难以吸引外来人才,现在又因教育资源的稀释,降低了本省普通本科生的素质,连省内的人才循环都成问题,这无疑对经济构成威胁。

有人批评说山大合并过多好学校,但即便不合并,你的名额能大部分留给省内考生吗?显然不能。

归根结底,主要源于省属院校学生及社会的投机心理,从录取分数线可见一斑。使得这一事件处理得并不和谐。

山东师范大学跻身“双一流”建设行列的可能性有多大?

“双一流”建设是在“211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山东的3所“211工程”高校均属部属院校。

在“双一流”名单中,那些非“211工程”的25所高校许多是业内享有盛誉的杰出学府,它们之所以未能在早期总量比拼中胜出,主要是因为其专业过于集中,与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大学相比显得较为单薄,如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便是此类例子。

另外,还有若干学校其实具备“211工程”的实力,却因名额限制而未能入选。

这些情况并非山东独有的现象,而是全国性的问题,即便是20年前,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

部分省属高校也成功跻身“双一流”,例如辽宁大学,它不仅是辽宁省属的“211工程”大学,如今也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山东的省属高校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梯队,第一梯队以山师、青大和山农为代表。

第二梯队可能包括齐工、山医、山科、烟大以及济大等。

过去两年里,省政府重点扶持的是齐工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这两所大学潜力巨大,根本原因在于省内对传统优势学科的投资不足,简单来说,就是资金匮乏或缺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策略。

在第一梯队中,山师和山农的学科评估最高达到B+,是省属高校中最接近“双一流”水平的。

青岛大学的学科齐全,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若加大支持力度,前景将非常光明。

遗憾的是,高层并未对这些学校的优势学科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或者说缺乏推动山东省属高校冲击“双一流”的决断力,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

这是最大的困局。

省属老三所高校各有优势学科,但与同类别的其他省份相比仍存明显差距。

本身未达“双一流”标准,高层支持不力,如何能入局?

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