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堪称装疯卖傻的鼻祖。李忱是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在位十三年。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唐武宗李炎的亲叔叔。
由于李忱从小就不讨唐宪宗李纯的宠爱,导致他少年持重、隐晦不露、沉默寡言,宫里人都认为他傻不拉几的,所以李忱在朝中不受任何人待见,唐武宗觉得李忱软弱可欺,尤其瞧不起李忱。
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常在宫中举办宴会,他们为了让李忱出丑,故意带上李忱,逼迫他说话,朝中大臣们也拿引诱李忱开口说话来取乐。
李忱装傻
在会昌三年(843年)的一天,唐武宗为了试探李忱是真傻还是装傻,命令宦官将疯疯癫癫的李忱扔进厕所的粪坑之中,打算将李忱淹死。求生欲望强烈的李忱挣扎着站了起来,他用手拨弄大粪,臭不可闻。站在粪坑边的唐武宗和一众宦官却在一旁拍手称快,发出阵阵哄笑。
唐武宗的恶毒行径,让一些宦官都看不下去了。宦官仇公武非常同情李忱的不幸遭遇,仇公武给唐武宗建议说:既然皇帝这么讨厌自己的亲叔叔李忱,不如杀了他以绝后患。骄狂的唐武宗觉得仇公武说得很有道理,便将这件事交给仇公武去处理。于是仇公武就偷偷地用一辆拉粪的车将李忱运出了皇宫,送出了长安城。
李忱的厉害之处在于装傻。当时的朝政已经被宦官把持着,他们要扶持一位皇帝来作为傀儡,李忱心里清楚,只有装傻才能被宦官选中,于是就开始了他的装疯卖傻之路。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驾崩,宦官马元贽等人为了操纵朝政,他们认为李忱痴傻,比较容易控制,能任由他们宦官摆布,于是拥立时年三十七岁的李忱登基为帝,是为唐宣宗,年号大中。
唐宣宗李忱
登基后的李忱,前后判若两人,让宦官们彻底傻眼了。宦官们看到的不再是疯疯癫癫的李忱,而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李忱上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些乱政的宦官一锅端了。
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重视人才、平易近人、从谏如流;励精图治、勤俭治国,经济复苏;体恤百姓、减少赋税,百姓安居乐业;整顿吏治、严明法度。
老百姓称颂唐宣宗为“小太宗”,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大中之治”。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用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
常言道:“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往往都承受过苦难的煎熬。但是,一个不懂得保护自己的人,即使吃尽了苦中苦,也不会成为人上人,却成了别人的笑柄。
被人嘲笑
李忱登基为帝之前的装疯卖傻行为,是一种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表现。大智若愚是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点:
▍1、避免得罪人
大智若愚的人明明很有智慧和才能,但在一些无关紧要或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上,他们故意装聋作哑,装愚蠢装糊涂。知道装着不知道,看破却不说破。
比如:
在开会时,领导将“涪陵”念成了“培陵”,那些只有小聪明、缺乏大智慧的人,因为平常养成了“好为人师”的不良习惯,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和博学,马上就会指出领导的错误,结果搞得领导满脸绯红,一点面子都没有。当众让领导丢面子,领导就会记恨在心。而大智若愚的人,听见了装着没听见,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向领导报以友好的微笑和鼓励的掌声。
开会
▍2、用假象迷惑对手
在职场上,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实际上就是想通过表现自己,来达到早日出人头地的目的。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你一下子把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了出来,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别人的嫉妒、诽谤和攻击。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大智若愚的人懂得韬光养晦,他们不露锋芒,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制造一种自己很愚笨的假象,以掩饰自己的抱负和野心,消除竞争对手对自己的戒备之心。宦官马元贽等人之所以拥立李忱为帝,正是因为他们把李忱看成了一个傻子。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忱是在装傻,而不是真的傻。
鹰立如睡
▍3、避免受到领导的猜忌
在职场上,一些很有才能的人,被领导穿小鞋、受到领导的打压,不仅混得很差,甚至把自己搞得走投无路。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聪明外露,太爱出风头,又恃才傲物,不把领导放在眼里,表现得比领导还敬业、显得比领导还高明,引起了领导的警惕和猜忌。
而大智若愚的人,收敛锋芒,深藏不露,他们在领导面前显得很低调、很听话,看起来对领导一片忠心。他们做事稳当、说话靠谱,深得领导的信任和器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