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东海舰队快艇支队政委张逸民,被提拔为舟山基地副政委,后改为政委,司令员李静也是刚调来没多久。
俩人从职务来说都是正军职干部,可是资历不一样。
1955年授衔时,张逸民是中尉,后晋升为上尉、大尉、少校,而李静被评为大校,后晋升少将。
张逸民是解放战争初期参军,随着抗战结束,我军抽调各根据地部队挺进东北,他作为东北人也在革命的浪潮中加入其中。
那时候部队挺进东北,对八路军部队并不了解,但从父辈那里听过抗联,打日军最坚决。事情听多了,就刻在心里。反复考虑一阵后,下定决心参加革命。1946年,18岁的时候,他离开学校报名参军,算是弃文从武。
一开始到东北民主联军军政大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被分配到6纵16师工作,担任团部书记,相当于文书一样。虽然在作战部队,可他在团部机关工作,参加前线战斗不算多,但也是南征北战,跟着部队打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中南、海南岛等地。
解放后的他,因为有文化而被调去干海军工作。海军是技术军种,进去的门槛不低,尤其是干部。没有多少文化的,还不一定能被看中。他是中学学习,在当时也算是文化人。这或许是被抽调去海军的原因,不认识字或者没有一定学历,在技术方面很吃力。
从快艇学校毕业后,先在北海舰队后改到东海舰队,担任快艇大队艇长,1955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不仅仅被授予中尉,而且在一次海战中击毁敌人一艘舰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战绩。而当时也是惊险万分,抱着牺牲的决心将其击毁。
从1955年到1967年的12年里,他参加过多次海战,击毁击伤敌舰船三艘半,成为和平年代海军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职务也从艇长成为大队参谋长、大队长、支队副参谋长、支队副政委、支队政委,他的军衔也从中尉晋升为少校。
1968年,他被任命为舟山基地政委,可他认为先干负责,上任时虽然担任副政委,实际上大家都明白他实际上的政委。因为原政委本来要调任舰队副政委,因为他的要求,让人家留下来一段时间。1969年,他被正式任命为政委。
说到搭档李静,是他参军以来第一次与老资格的将领搭档。
李静是1938年参军,在冀中军区工作。战争年代他一直担任政工职务,如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组织科长、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委、师副政委。
他转为军事干部是从解放后,从师政委改为师长,在奔赴朝鲜前线作战时,师长牺牲,他担负军事重任。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政工干部转为军事主官打仗能行吗?还真是不错,参加三次较大战役,尤其在金城反击战中,率领200师作为第一梯队突击师,将李承晚的一个师割裂,直接捣毁敌人师部,后打退敌人5个师的反扑,说到中央以及志愿军首长的嘉奖。
回国后,他就被提拔为军第一副军长。
实际上,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少政工出身的将领,打硬仗出乎大家预料,一个是他,另一个同是来自晋察冀的傅崇碧,过去长期干政工,入朝作战担任军长,铁原阻击战让其名声大噪。
1955年,他被评为大校,在1961年晋升为少将。
这位有战功的将领,职务晋升比起和平年代海战出身的张逸民来说,显得不少快。人家解放后从连职晋升为正军职,他从正师职到正军职,近20年里提拔两级。
1971年,俩人纷纷离开领导位置,到八十年代按照一定级别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