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后,全家定居香港2年,创业并有了团队,但依然不考虑买房

真实人物采访 2024-09-07 09:05:01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780位真人故事

我,曹兴华,80后,出生于黑龙江,定居广东汕尾18年,做过国企电力企业经营和人力资源管理,做过商业讲师,创办过移民留学公司,还做过保险经纪人。

然后全家通过优才定居中国香港2年,起先我就职于中国香港工作做新媒体主任,后来自己创办教育科技公司。

我全家住的房子由原来大陆的140平方,到了中国香港只有40平方,但我还是选择继续留下。

(这就是我)

80年代初,我出生在黑龙江很偏远的勃利县,爸爸是物理老师,现在弟弟也是物理老师。

弟弟出生于1986年,因为我爸是有编制的人员,弟弟算是超生的,超生罚得特别严,罚了两三次,不仅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罚没了,还背了外债,家里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

所以我从10岁到25岁之间,人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思来想去,我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大学这条路了,但是也不太顺利。

也许我的资质太一般,上小学时,我只是一个中等生。不过,上初一那年,我家前院有一个姐姐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可以去北京读书。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真是没错。此刻起,我就有了一个梦想,我也要去北京上大学。也从那一刻起,我咬着牙一个劲儿地拼命读书。

(上高中那会儿)

别人可以拿钱请家教、进补习班,吃得又好,而我全靠自己学,吃得也一般,一顿饭一般控制在一块以内,实在累了精力不够才喝点几块钱的奶粉,那都觉得很奢侈。

初中毕业,老师的子女可以去读中师,所谓“中师”就是读书不花钱,不用考大学还保证就业。妈妈就让我去读,说我们家里这么困难,上高中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

我很理解她,但是我那会就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我觉得不上高中就没有谈判的空间。爸爸也支持我上高中,妈妈也只好同意了。

在高中的三年里,我的学习成绩依然像初中一样起起落落。所以我有时候会感觉离自己的梦想特别遥远,但我又承载着全家的希望。因此我不得不从一次次的打击和失落中走出来。

凭借这股韧劲,虽然我们整个班级总体成绩比较差,但我高考考了578分,是我所在班级的第一名,最终选择了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专业。

(在国企悠闲的业余生活)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广东的一个火力发电厂,那是一个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当时单位给的工资挺多,我毕业的时候觉得月工资800元就可以,那是2004年,实际是我预期的好多倍。我有一种暴富的感觉,靠自己的工资收入,两年之内就把之前家里欠的债务全还清了。

坚持了十几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的每一分努力都换来了自由的呼吸,这是属于我的胜利时刻。我让自己和家人如释重负,身心自在。

之后,我的工作也十分顺利。

虽然我学的是理工科专业,但我在写作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所以就去了生产经营,还从事过招投标管理,后来做了12年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单位,我工作是有点较真的那种,不仅是认真了,而且一直在持续地学习,并先后拿了物流师、采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力管理工程师以及集团的内训师等各种各样的证书。

(我转岗成了讲师)

正是因为我持有的证书比较多,也爱学习,自学了office技巧,所以后来就去做了集团内部的讲师,讲我自学的公文写作、办公软件等。没想到,我的讲课效果挺好。

成为集团的讲师以来,大家觉得我不仅表达的内容吸引人,而且课程组织得也不错,认可我的企业和单位就特别多。后来,我发现这是可以走向市场化运营的,而且我也想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儿,更想开阔自己的眼界。

所以,2019年8月,我毅然从国企辞职,做专职讲师。

我辞职这件事,哪怕到今天为止,父母、朋友依然不理解,他们一致认为这个饭碗要是端到最后会比较好。

但是我成长经历的每一步,看似是个乖乖女,其实都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某种程度上,我不需要别人理解我,只要我自己知道做得是对的就可以了,就像曾经力排众议非要去读高中一样。

(认真工作的我)

不过,我做讲师,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成长的空间,能接触更多的人,在某个领域更加细化,而且这是一个市场化运作的职业,不会受企业限制,不用一定要得到某部分人的认可,时间也比较自由。

然而刚辞职的当月,我就发现自己怀孕了,所以后来的各种折腾,都是在孕期和刚生二胎之后的事。别人都是安心养胎专注带娃,而我在这期间干了好多事。

除了做讲师,我还尝试过做媒体宣传,学了剪辑和摄影,在相关公司工作了半年;还在一个医生的引荐下加入了保险经纪;一个朋友对我说,新媒体很有未来,我就开始做自己的账号。

哪里有市场、有较好的机会和发展,我就先问自己,然后问朋友,也问周围的其他人,总之找过很多方向,辞职后学了很多东西,所以我现在感觉自己是个杂家,啥都会,其实很多技能都是那会儿学的。

(我们的二宝出生)

如果拿现在的眼光看自己当时的行为,就是到处碰,看哪里有机会就逮,实际做了很多工作,研究了很多事儿,当然也付出很多努力。

印象最深的是我刚怀孕,孕吐很厉害,头晕目眩的,还在看PS、PR教程,看了足足大几百个教程。

孩子出生之后,我就趁她睡觉自己录视频。当时录制两种,一种是分享生活的,另一种是专门讲保险的。后来分享生活的那个号有很多人关注,我就变成了当地的小网红。

今天我能找到比较好的方向,也是要归功于自己曾经做了那么多的尝试,并且每一次尝试都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估计人家看我的工作是越干越low,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在干啥,我要啥。我要的是自己的价值自己定义、市场定义。

说实在,大学毕业就进入企业工作,是没法确定所做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而40岁重新寻找一个新的人生方向,我觉得还是很酷的一件事儿。

(在海边)

之所以,我能在工作上随心地寻找新的方向,是因为我有个好老公。我的老公是我原先在国企的同事。要说这婚姻大事,我还是蛮幸运的。因为我长得并不好看,年轻的时候也不怎么打扮,却找了一个方方面面条件都非常不错的男人。

其实我爸妈当时还不太同意,因为无论是从外表,还是经济条件来看,都是他占优势。我妈当时还担心:“对方会不会只是耍你啊?”

但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和他结了婚。当时我们结婚,我家也没要一分钱彩礼。

我总是知道自己要啥,那种为了短暂的和谐,而要自己隐忍付出一辈子代价的事儿,我从来不做。

因为从10岁开始,我一直想的就是我25岁之后的事儿。所以,我经常想问题都是长期主义。 目前为止,所有大的选择,都比较正确。

事实也证明,我妈的顾虑是多余的。他工作认真,会顾家,感情专一,情绪稳定,做饭家务啥的都很在行,家里的事情我们两个都有商有量,婚后我们一直很开心。

(花儿的芬芳令我迷醉)

我有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因为没有婆婆,基本是我和老公自己一手带。公公偶尔会过来帮忙。生孩子那会,当我坐月子第二十二天的时候,公公就回了他老家。老公去上班了,就我一个人带孩子还继续坐月子。那会哭是没空的,太多事情需要自己面对。

当时我们根本不懂怎么带小孩,老公上班,我一个人要做饭又要带孩子,要给孩子喂母乳,一天到晚手忙脚乱的。

于是老公先从网上搜怎样带孩子、怎样喂食的相关资料,找重点内容一张一张打印出来,打印了100多页,厚厚的一叠,装订成一本“书”。

然后,他就一边带小孩在楼下晒太阳,一边捧着那本“书”,学习婴幼儿养育知识,可谓现学现做。

后来产假结束,我去上班了,就陆陆续续地请保姆。但有了保姆,我们俩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很多事情还是要亲力亲为,依然辛苦。更何况,碰上的保姆有的也让人不省心,换了又换。不过,公公偶尔也会搭把手。

(二宝2岁生日)

而我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就更辛苦了。因为公公也去世了,就连搭把手的人也没有了。老公陪我在医院里做剖宫产,大宝就自己一个人在家待了一个礼拜,中间老公回去看了几次。所以二宝从出生,基本全是我们夫妻一手带大的。

在边工作、边独立带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事情没有依靠,未必是坏事,反而给我和老公培养了独立的性格。碰到难事,我从不会流眼泪,也不会向别人倾诉,觉得自己搞定所有的事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大人小孩都独立惯了。

可是,我们汕尾这个城市,在广东省的教育这一块一直是不尽如人意,一开始,我们去深圳待了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一比较,还是觉得去中国香港更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再说我跟爱人年纪都接近40岁了,以后恐怕很难会有新的机遇,因此我们最终决定选择了中国香港。

来之前,我和老公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老公觉得当保安都可以,我觉得当服务员也行。好,那就去中国香港!

(荃湾,我们住的地方)

来中国香港,其实是很多人想做而没有勇气做的事情。但我们却勇敢地迈步向前。

2022年,我们什么家当都没有带,就是带了两个孩子、两个行李箱,来到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到了地方,第一件事儿就是找学校,大的要找中学,小的要找幼儿园。找学校那会儿,我们在酒店住了一个月。等找好了学校,才开始租房子。

因为带着两个孩子,特别疲累,要是货比三家看房子实在没有精力,就匆匆地看了两三套,选了一套月租1.2万的。房子确实小,全家总共就40多平方,不过不含公摊,相当于大陆的60平方左右。

以前我自己就有两个衣柜,都一米多宽。那现在我们四个人共用一个衣柜,总共只有一米宽。

来到中国香港,虽然生活水平降级非常厉害,住这么小的房子,这么局促的条件,但其实内心还是非常平静的。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我觉得人经历过,我得到过之后,就不那么强烈要求得到了。

(全家花了好多精力凑齐生活用品)

如果我一毕业就租房子,那我想的肯定是有自己的房子,装修自己的房子。但这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全部都经历过的今天,我就不再有这个想法了,觉得租房挺好。其实小房子真的住起来觉得也可以,40平方好打扫,就是不能拥有太多东西。

我们把家安顿好之后,就开始找工作。老公先去投了简历,但是他的就业面儿比较窄,找了一个多月也没啥效果。我本来没有打算找工作的,连职场装都没有带,只带了一身衬衫跟西裤,但老公找工作专业受限,我就得去投简历。

因为我的就业面儿比较宽,比如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媒体,包括剪辑、摄影摄像、PR、PS等,投递简历两天后,我就通过面试,开始工作。

刚到中国香港,二宝才一岁多,老公还没找到工作,就让老公暂且带孩子,我来挣钱养家。

(入职不久的新人奖)

我入职了一家本土的公司,发现文化、语言等等确实还是不太一样。与人口头交流,基本上是粤语。当地人讲的地道粤语,我能听懂的大概是百分之七八十。

如果是在生活中交流,那马马虎虎能应对了。可是在工作当中,有时候听得模糊的,就会犯错而被别人批评。

就说发邮件吧,我原来的习惯都是一对一发完就可以了,可这边却要求所有的邮件都要抄送给相关的人,而我之前没有这种意识,所以也被人家批评。

后来,凡是比较大的安排,我把会议内容都和一个在大陆读过大学的女同事核对一遍,才避免听错内容。

因大陆跟中国香港文化的差异,诸如此类的事儿在我身上发生了很多。一开始,我真的不是太适应。然而更不能适应的是所有纸面流转的资料、文件、合同,包括邮件等等,都是纯纯的英文。

那怎么办?一个字,学啊!

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时间,只要有一点点空闲的时间,我就认真听同事讲粤语、英语,或看书本听录音、背单词,粤语、英语交叉着学。

(平常就在这个小桌子上进行高强度学习)

可是以往在大陆上班时,我习惯了有午休的作息,而中国香港是没有午休的,所以到了下午,我整个人就没精打采,特别困,好想有个沙发躺一会儿。

不过,这里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都还可以,也不让人加班。后来我也慢慢适应了,这份工作做了半年。在这半年里,对于中国香港的文化、风土人情、人际关系等等,也了解得差不多了。

但有的时候也感觉像林黛玉进大观园,小心翼翼。不过,当我从各种复杂的环境里一步步爬起来,走过了艰难的这一段之后,再选择自己创业,就顺利很多了。

如果维持我一个人工作,家里收入就入不敷出。半年之后,老公去找了电力对口工作,我就辞职入职了保险公司,同时自己创办了留学移民公司,平时留学移民业务和保险工作都有,时间灵活,我可以照顾孩子。

在带孩子的间隙,我就不断地学金融、学法律、学税务,三门功课都是平均花时间去学习。因为只有这么密集地学习过后,才能以专业稳住客户,才能把要做的工作做起来,有持续收入。

(在友邦保险工作中获奖)

别人做保险很多都是走人际关系,但我知道自己的优势是学习能力,所以一开始,我对自己的设定就是行业专家,将来走深度咨询路线,避免和众多做保险的人竞争。

经过持续不懈地学习和付出,现在我已经为超200人办理到了中国香港身份证,为50多个家庭安排了保障计划。也让自己有了持续的收入,并且有20多人跟着我从业。我觉得中国香港是个自己创业的好地方,各种信息都有。

我以前也跟很多女生一样,天天想着买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包,每次来都在海港城各种留恋、各种看、各种选,然后回去再背。

而经历过这个阶段之后,哪怕我在海港城保险公司上班的时候,天天经过那些奢侈品店,已经不再心动,走过都不会看一眼。说到底就是经历过了,得到过了,就不再想了。而且眼下最重要的是生存,生活从原来的悠闲,一下变成了生存压力,在这里的每一天,就像一直在走上坡路,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

(加入毽球队伍,进一步融入中国香港的生活)

总的来看,来这里除了房子小一点,其他很多方面还是非常不错的。

首先,这里人做事都比较重视细节,遵守规则,秩序性很强。

其次,交通比较好。人行道管理非常严格,不允许任何车骑行,连自行车也不行,更别说摩托车了。那边很多大的人行道,晚上都是有专人在看管。小孩儿在人行道上是非常安全的。

另外,中国香港的教育特别好,整体来讲,学习的内容更贴近素质教育,很多学校的升学比例高,而且就算不上大学,比如警员、海关关员等,高中毕业就可以,就业压力小,所以教育相对更纯粹些。

已经初中的孩子,也没有把语数英功课放在第一位。孩子学习的压力不会那么大,家长也不用一定陪着卷,有爱卷的继续,想躺平的也不会太差。

拿我家老大来说,所在的学校要求音乐一定要过关,要会乐理,还要会两门乐器,我家老大选了尤克里里与长笛,长笛是学校免费派的,还有在学校免费参加长笛补习,而不是补习语文数学啥的。

(参加毽球比赛获奖)

还有,这里国际化确实是比较强,很多朋友、同事,都是外国人,他们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欧洲的,印度的,中国台湾的……

我现在认为,对于从大陆过来的优才高才,估计中国香港不是一个好打工的地方,但是一个创业机会很大的地方。

特别是它现在跟大湾区的融合部分,两地的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如何整合如何融入,需要更多有两地背景的人去开拓,而且这里还提供了最高860万的创业补贴。

我在这边,除了保险业务,现在很多工作是做一些两地融合的业务,创建了自己的教育公司,可以为更多的孩子寻找教育出路;加入的联合家族办公室,有一些跨境医疗、跨境法律咨询、企业出海等等服务。在两地很大的信息差之下,业务开展前景广阔。

好多本地人都惊讶于我两年时间能懂这么多,只有自己知道,背后是一刻不停地努力。因为自己要生活,更因为客户的期待不能辜负,提供专业、价优的服务才能切实帮助到信任之人。

(2023年,升级保险公司经理)

目前为止,有20多个员工跟着我一起从业,他们有优才、高才,有本地人,还有海外华侨。两年前来到陌生的地方,未料到两年后,有这么多人跟着自己一起打拼事业。

我们目前为止还没考虑买房,因为凭我这些年的金融从业经验,我觉得房产的时间价值跟流转性都比较差,另外出生率过低,房产价值远期的结局可想而知。

另外,不管是大陆还是中国香港,一般房子的年化收益都不超过2%,甚至有很多低到0.5%。而这两年银行的利率收益都有4%以上,对我来说买房是不划算的投资。

在这样一个经济没那么好的时代,如果负很多债去买房,更不是明智之举了。而我们现在没有负债会比较轻松,如果买房而高额负债,那就是一个很危险的财务状况。

未来,在大湾区进行融合的活动之下,我打算尽力把自己的企业做大,为更多的中国香港客户和大湾区的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多样化服务。

(儿子参加学校颁奖典礼)

说实话,刚来的时候,对于未来的设想只是自己以及家人的,而现在带了这么多人,这么多人的生活来源依靠你,感觉责任非常大。

未来的设想,生活也好,工作也罢,考虑更多的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帮助到我带领的这个团队的人,在中国香港扎下根来,在大融合背景下,在各个领域推波助澜,加速融合,是一份生存技能,也是一份有意义的事业。

好多人想40多岁了,别折腾了。而我想的是,40岁才是人生第二段职场刚开始。之后的第二职业,可能是更喜欢的职业,或许能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早早就退休。

我觉得人生的使命是体验,是价值,而不是追求确定性,并且最大的确定性是自己有被市场认可、创造财富的能力。

换个环境生活的确很累,但只要逼自己一把,或许就能柳暗花明,毕竟我们还年轻。

【口述:曹兴华】

【撰文:史曼罗】

【编辑:乌溪雾】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