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心脏太平岛,由台湾省实际管辖,优越位置让菲律宾垂涎三尺

冬林因 2024-11-16 11:03:29

近几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南海地区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比如在2016年的时候,南海仲裁案一事的发生。以菲律宾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政府提出的对南海进行所谓的仲裁一事为由,美国派遣了一艘航空母舰及多艘巡洋舰、驱逐舰艇驶往南海海域。

而中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不受侵犯,也在南海海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该事件的爆发,也加剧了南海的动荡。尤其是有着南海心脏之称的太平岛,它的优越位置更是让菲律宾垂涎三尺。那么,太平岛的地理位置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它的现状又如何呢?

南海心脏太平岛,太平岛是南沙群岛郑和群礁西北部的一个岛屿,面积约为0.43 km²,东西长约1289米,南北宽约366米,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之一。在二十世纪之前,太平岛一直被当地渔民称呼为黄山马峙,峙有着高耸之意,可是到了后来,随着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太平岛也被列强盯上了。

1883年时,德国人在南海进行了非法勘测,受到了清政府的强烈抗议,并对南海的主权进行了具有国际法意义的的宣示。而太平岛自然也包含在其中,直到1946年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一年后,中国海军上将姚汝,命令太平号护卫舰接收当时被日本侵占的南海诸岛。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时刻,我国海军还在该岛的西南方向树立了象征中国南海主权的礁石,并且用太平舰的名字来命名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这也是太平岛名称的由来,为了更好地管理太平岛,中国政府还在太平岛上设立了南沙群岛管理处,并隶属于当时的广东省政府管辖。太平岛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岛上不仅有相当丰富的资源,还处于南海的中心位置。据数据显示,太平岛距离中州礁只有6公里,和敦谦沙洲的距离大约13公里,并且太平岛距离我国台湾省的高雄市也只有1500公里的距离,距离菲律宾不过814.88公里的距离。

所以,将太平岛称之为南海心脏确实不是夸张的说法,并且,据资料显示,太平岛不仅可以作为当地渔民的渔业基地,起到经济作用。还可以作为舰艇活动基地,在战时,还可以为海军提供驻军价值,这都是南海其他岛屿无法比拟的。

尤其是2003年以来,南沙群岛因地理位置和蕴藏着相当丰富的资源的因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南沙群岛的心脏太平岛更是成为了南亚诸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争抢的重中之重。太平岛距离马六甲海峡只有1000公里左右的距离,也因此,太平岛就成为了许多远航船只的首选补给点之一。

再加上太平岛上东部还有着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和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完整的生态资源,可以容纳至少两个连的驻军。而除了太平岛之外,南沙地区的岛屿以珊瑚礁居多,这种珊瑚礁面积较小,且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经常随着潮涨潮退而浮浮沉沉,极其不稳定。

就连修建基本的工事都是个大问题,更别说在上面驻军了。而这则愈发突出了太平岛的重要之处。所以,近年来许多国家更是在南海地区能修建工事的永久岛屿上,展开了基建比赛。那么,太平岛的现状又如何呢?

两岸共守南海,1952年的时候,日本和美国签订了所谓的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其中写道,太平岛归还中国台湾。而后,蒋介石政府便派遣台湾地区的海军部队,驱散了在中业岛上进行非法捕鱼及非法军事行动的菲律宾军民。后来,在台湾省政府的主持下,太平岛上还修建了气象观测站、观音堂、南海资源开发所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而到了21世纪,中国台湾省政府更是在太平岛设立了军队、运输补给站、医疗救护站、卫星控制点、飞机跑道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台湾地区的领导人也高度地重视太平岛,2016年的时候,在南海仲裁案发生的那一年年初,时任台湾领导人的马英九还在台军的陪同下到太平岛视察。

现在的太平岛上,有包括台湾省海军和气象观测人员,维护人员等在内的100多位人员驻守。岛上设立的观测站,能够帮助驻守的人员在第一时间探查周围发生的异常情况,如果有军舰或者贸易船只经过这里,这也就为未来的军事行动占据了先机地位。

而岛上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是菲律宾觊觎该岛的原因之一。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曾对该地区做过调查,说是在距离太平岛仅108海里礼乐滩油气储量达到了8.4亿吨,而石油的储量更是达到了7.7亿吨。这些资源如果开采出来,那么势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守住南海,就相当于守住了祖国的南大门,这点不论是对中国大陆还是对中国台湾省来说都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虽然台湾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但是在南海问题上,台湾省和中国大陆始终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台湾省和中国大陆在解决太平岛问题上甚至还有过相当默契的合作。

就包括时任台湾省防部长的郑为元也曾表明过自己的立场,说如果南海地区再发生战争,那么台湾地区的军队将与解放军并肩作战。当然,如果台湾省愿意邀请大陆合作开发南沙地区的话,那么我们也愿意敞开胸怀去拥抱台湾同胞,最后,衷心的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