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而益生菌也似乎成了家庭必备,尤其是家有老人和孩子的。
而市场上益生菌种类繁多,人们都挑花了眼,不少网友觉得进口的就是好的,也有网友说了,中国人还是吃适合中国人的吧,国外的不一定适合,那中国人吃国外的益生菌好吗,有效果吗?今天来和大家聊聊。
开门见山的说:有一定效果,但不是最佳。接下来我们细细来说一下,为什么说有效果但又不是最佳呢?
01,为什么要补充益生菌?
提到益生菌,相信对于当代人已经十分熟悉了。关于益生菌的作用也有很多介绍,比如通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并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
那么对于补充益生菌,一般最常见的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摄入的食物会经过强酸性的胃部,会不会导致益生菌根本到达不了肠道呢?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肠道内是没有微生物的,后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微生物,怎么来的?自然是从口入了,所以益生菌是可以经受住胃酸的考验而到达肠胃。
比如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是一种乳杆菌菌株,我们可以看到其特色的名字zhang,没错,这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从奶酪中发现并命名的一种干酪乳杆菌。那么,当摄入这种乳杆菌后呢?通过采集口服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的志愿者的粪便,结果发现,在服用乳杆菌14天后,粪便中该菌达到了108.41 CFU/g。可见,益生菌的确是可以顺利通过胃部而不至于全军覆没[1]。
不仅如此,益生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过客,它们会在肠道中定植,比如在停止口服该益生菌7天后,志愿者粪便中依然可以检测到105.52 CFU/g的益生菌活性,可见该菌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在肠道中的定植。
从上述证据,我们可以看到,口服益生菌,不仅可以不被胃酸全部杀死,顺利到达胃部,还可以在肠道定植下来。
而既然可以定植,那么就意味着他们成为了肠道微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是开始发挥作用,比如消化,吸收,免疫等常见的益生菌功能。那么,为什么又说不是最好呢?
02,为什么又是效果并非最佳?
我们大家都熟知不同地区的人群其实存在差异,比如亚马逊的人类、非洲的人类和我们生活在东方大地的中国人明显不一样。这一点,在益生菌上体现的非常明显。益生菌的种类进化很依赖于当地的环境和自然生态,结果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微生物不仅总量差异很大,在其组分上也存在差异,更是诞生了不同类型的菌株,比如同样是乳杆菌,有德国的菌株,日本的养乐多菌株,当然中国自己也有自己的菌株。
我们生活在各自的国土上,我们的饮食自然直接受到了当地的塑造和影响,于是结果就是:我们体内的益生菌和国外的益生菌其实存在差异。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摄入了国外的益生菌,他们在肠道定植,看起来是发挥作用了,其实是一个入侵的过程,可能会破坏我们自身的益生菌平衡。这一点在其他生物中已经反复被证实了。比如大鲵这种常见的生物,曾经国内一度认为野外只有一种大鲵,而大鲵是可以被驯养的,于是各地纷纷人工养殖大鲵,然后放归野外。然而2018年的一次研究发现,野外的大鲵并非是一种,而是至少有6种以上大鲵,我们人工放养的结果就是,人工大鲵大量侵占其他大鲵的领地,导致不少大鲵可能在我们尚未发现之前就被灭绝了,这可以说是好心办坏事在环保中的一个重要案例[2]。
对于益生菌来说,同样如此,生于中国,我们体内的益生菌主要是国内的菌株,而摄入国外的菌株,这些菌株会定植到肠道,并和我们原有的益生菌产生竞争,结果就是导致原有益生菌受到了影响,平衡被破坏,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健康损害。
正因为如此,对于益生菌来说,还真的适合一句老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0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指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导致一些特征也不同。而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益生菌领域。
下面这张图是对印度不同地区唾液中微生物的分析研究,很直观展示不同地区的微生物菌群呈现出典型的差异,这个饼图展示不同地区采样点的主要细菌丰度[3]。
可以很明显看到不同地区的唾液中微生物,无论是其比例还是种类,都呈现一些差别。而即便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会看到不同地方的确微生物不一样[4]。
这佐证了我们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正因为如此,对于我们补充益生菌的时候,也需要留意这些因素,这也是近些年来益生菌本土化的研究成为一种趋势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是一种本土生物学保护,更是一种对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的保护和维持。适合欧美人的菌群并不一定能在中国人肠道内发挥适宜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采用中国本土菌株的益生菌会更有优势。
最后,不同地区益生菌菌株不一样,导致不同人的肠道微生物也受到地区影响,所以摄入国外的益生菌会导致肠道中的本土益生菌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多购买本土益生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外来益生菌对肠道微生物本身平衡的影响。
1、马晨, 张和平. 益生菌,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J]. 科技导报, 2017, 35(21): 14-25.
2、Yan F, Lü J, Zhang B, et al.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exemplifies the hidden extinction of cryptic species[J]. Current Biology, 2018, 28(10): R590-R592.
3.、Sarkar A, Stoneking M, Nandineni M R. Unraveling the human salivary microbiome diversity in Indian populations[J]. PloS one, 2017, 12(9): e0184515.
4、Gupta, Vinod K., Sandip Paul, and Chitra Dutta. "Geography, ethnicity or subsistence-specific variations in human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8 (2017): 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