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航天服,却要人搀扶!"11月4日凌晨,神舟18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可三名宇航员却要靠工作人员抬着走。
有网友质疑:50多年前阿波罗登月的美国宇航员就能自己走路,难道咱们的航天技术真的不如人?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说到这事儿,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感觉我们还不如人家半个世纪前呢?可别着急下定论,这里头大有学问。
先说说眼前这一幕:三位英雄归来,却要被人小心翼翼地抬着走,这画面确实让不少人看得揪心。可您要是了解航天员返回后的身体状况,就明白这完全是为了他们好。
这哪是什么技术落后,分明是对宇航员健康的细心呵护,咱们打个比方,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仪器,在地球上,这台仪器适应的是重力环境。
可到了太空,突然进入失重状态,就跟把仪器调到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一样,这一待就是半年多,您说这"仪器"能立马调回原来的状态。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到人在太空的奇妙变化,首先是骨质疏松,在失重环境下,骨头跟懒人似的,不用承重就开始"偷懒"了。
其次是肌肉萎缩,就像一个长期躺床的病人,不活动自然就力不从心,更要命的是前庭系统,这个负责平衡的"内置陀螺仪",在太空待久了也会"晕头转向"。
有意思的是,太空还会让人变成"大头娃娃",因为失重环境下,血液更喜欢往头部凑,搞得宇航员面部浮肿,活脱脱一个"肿头青",这种状态下要他们立刻适应地球重力,岂不是为难人家?
再说说那个常被拿来做对比的阿波罗11号任务,1969年,阿波罗宇航员确实能自己走路,但您得想想,人家在太空也就待了8天,这就好比短途旅行和长期出差的区别,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美国宇航员费斯特尔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位老兄在太空待了197天,回来后也是靠专业工具才能勉强走路,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摔个狗啃泥。
这还不算什么,2022年和2023年的美俄宇航员从空间站回来,同样也是被人抬着走的,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知道会这样,为啥不在太空就预防一下呢?
实际上,宇航员们在太空可没闲着,天天跟动感单车较劲,就是为了对抗失重带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就像长期熬夜对身体的伤害,不是睡一觉就能完全恢复的。
有趣的是,还真有人拿1969年阿波罗任务说事儿,且不说当时的登月真实性还存在争议,就算是真的,也得考虑到那时候人们对太空环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健康风险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现在。
所以,看到神舟18号的宇航员被抬着走,别着急喊"技不如人",这恰恰说明我们的航天事业越来越重视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越来越专业。
就像照顾刚出生的婴儿要格外细心一样,宇航员从太空"重生"回到地球,也需要这样的呵护。
真要说技术差距,那也得看看咱们现在能在太空站常住半年,这可不是50年前能比的!人家8天的短途旅行,和我们半年的太空探险,这能一样吗?
所以说,别光看表面现象就妄下定论,在航天领域,安全和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咱们的宇航员能在太空顺利完成任务,平安返回地球,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暂时站不起来这点小事,不过是太空探索路上的必经阶段罢了。
这么一说,您是不是也释然了?航天探索就像登山,不是比谁走得快,而是要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安全,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实力的体现!
参考资料:时刻知道丨航天员“太空出差”返回地球后,为何要被抬着走?
红网2021-09-19 20:55
航天新征程 | 为什么航天员出舱需要被人抬着走?返航之路比想象中的更燃也更难
2022-12-05 23:14·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