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舒说
前不久,同事家孩子参加省跑酷比赛,一举拿下了7-8岁组别男子竞速赛第一和追逐赛第一!最近又带孩子去参加“全国青少年跑酷锦标赛”了。虽然全国赛因犯规而遗憾没有进入决赛,但是孩子有了一段非常宝贵的“失败”经历。
我问Luna,你为什么会给孩子选择跑酷这样看上去很危险的运动的呢?你是怎么看待比赛这个事的?带孩子参加各种艺体课外活动,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赢了,然后呢?
这些问题,也是我一直在问自己的。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对跑酷这项运动都很陌生,于是我约Luna写了这篇文章。看完才知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跑酷”!
文:Luna
给孩子选特长这件事,有时候凭缘分(孩子喜欢),有时候是凭父母(对孩子的理解)。
在身边大多数人都在选择学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轮滑……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跑酷——一个小众且对升学没什么帮助,比赛体系也不完善,尚在发展中的项目。
当时身边很多朋友都说:这太危险了吧!怎么会让孩子学这个?
▲ 来源:葡萄牙Team Braga跑酷团队《HIPOCRISIS》
一听跑酷,大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大概率都是跳楼啊,飞跃啊,不按常规的跑跳穿行,翻转攀爬,要么距离很高,要么距离很远,不仅仅是冒险,甚至有点“作死”。
▲ 葡萄牙Team Braga跑酷团队《HIPOCRISIS》
很多惊险刺激的动作电影中都会看到跑酷的身影,很多人会误以为,跑酷是电影特技演员才需要学的技能。
通常被大家定义为:危险的极限运动。
▲ 葡萄牙Team Braga跑酷团队《HIPOCRISIS》
每次被大家问起来,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跑酷,我都会说:跑酷是在教孩子怎么保护自己。
跑酷其实是一项逃生技能。一个专业的跑酷训练者可以正确地控制和逃离危险。当陷入火灾、地震、遭遇袭击、车祸、紧急突发事件等危险中,会跑酷的人,脱险几率将比普通人要高出20倍以上。
▲ 跑酷逃生技能一:爬高
可以在遇到危险时,借助环境中各种可以攀附的条件,迅速脱离现场
来源:Youtube跑酷视频
▲ 跑酷逃生技能二:速降
可以高效安全的利用地形,从高处转移到低处的技能来源:Youtube跑酷视频
从一开始,在给孩子选体育特长时,就没有抱有什么功利心和目的,只是看到了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想选一个可以帮助他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运动。
为什么选跑酷?其实刚开始我也不懂,单纯凭借做妈妈的直觉:觉得它适合我的孩子。
第一次去试课的时候,孩子刚6岁,身材精瘦灵活,动作麻利,从小就爱跑跑跳跳,平衡协调大运动都不错,上了一节课后,就爱得不得了,一直说:妈妈,怎么会有这么好玩的运动,太酷了吧!天天想象自己可以飞檐走壁的样子。
▲刚6岁开始学跑酷
后来在和教练深入了解后,发现跑酷不仅适合他的身体条件,和他的性格也简直是绝配!
第一:跑酷讲究以退为守,和强调攻击、对抗的拳击/武术、格斗等运动不同,跑酷意在脱逃,是一种防守策略。
而我的孩子,天生不喜欢甚至害怕冲突,在家里蛮横,但在外面怂,力量弱,不爱对抗。
我总在想:当他遇到欺负他的人,遇到危险和困境时,如果可以借助他的性格特点,让他拥有敏捷的防守能力,迅速判断环境条件,第一时间逃离危险,化险为夷,这也是不错的自我保护技能啊。
打不过,咱跑得过也算数呀!
第二:我的孩子规则和安全意识特别强,虽然这是一件好事,但作为一个男孩子,有时候太过了,也挺烦,每次去仔细感受他很强的安全意识背后,其实都带着一份内心恐惧。
▲走哪先看安全须知,总害怕出事故的小孩😶
我想帮他破除心里的恐惧,想让他轻松一点,不要被害怕挟制(坐飞机会担心坠机,去山里会担心泥石流…… 我开车,会帮我盯着限速牌和仪表盘,总担心我超速)。
而跑酷就是一个不断破除恐惧,跨越障碍,挑战自己的运动。
它比简单的和孩子说:不要怕啊,去试试,错了也没关系,我陪着你……更有力量。(我一直觉得,当一个人身体具备对环境的掌控力时,心里也会更有力量)
▲ 跑酷爱好者训练视频
来源:Youtube
恰好之前认识了一位做运动康复的老师,一直听他强调说:
孩子小时候,尽量不要选单边运动,要选双边,这样更利于孩子的身体发展;
不要过早进入单一化专项训练,要注重身体整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先打好身体运动的基础,后面不论学什么项目,都又快又高效。
所以当时就果断的放弃了什么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网球,选择了跑酷。
我觉得跑酷是我目前已知范围内最好的、可以全面发展身体、给孩子运动能力打底子的体育项目。
它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类原本最初的运动本能。
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躲避洪水猛兽,为了生存,就拥有着强大的移动本能,但在社会进步过程中,这种能力逐步退化。(如果仔细观察,很多孩子小时候,在自由玩耍的环境下,天生就会一些形似跑酷的动作)。
跑酷起源于“自然训练法”。当时有一位法国海军在一场巨大火山爆发灾难中疏散人群,他发现当地的原著居民要比欧洲人更能快速克服道路上的障碍,而现代人已经失去这种身体技能。
后来他借助对原住民身体发育和各种运动的观察,制定了一套自然训练法(The Natural Method),目标是让身体去配合环境,挑战身体的弱点和精神恐惧。
▲大自然练习法原始图
来源:网络
这种自然训练法后续成为法国军事训练的基础,并被法国特种部队进行发展和改良,后来被创造为现在的跑酷运动。
▲法军1940年代的障碍训练
来源:维基百科
对于跑酷来说,身体是这项运动的唯一工具,它结合了人体所有原始的自然运动能力:跑、跳、攀、爬 ……是一项全面开发身体底层运动能力,突破自身局限的一项体育运动。
所以,基本没有孩子不喜欢跑酷,因为顺应天性,但喜欢和训练,确是两回事。
刚开始学跑酷时候:
孩子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每天都盼着上课,每次上完都不过瘾,还要赖在俱乐部里,自己放开了再去跑几圈才舍得离开……
因为他自身运动能力还不错,所以当时很快就掌握了基础的跑酷动作,学的又快又轻松,每次学完都成就满满,超级开心。
▲ 刚开始学一阶的动作,游刃有余
但进入二阶训练之后:
动作越来越难,挑战越来越大,开始不仅仅只是学习跑酷技巧,对身体的素质(上肢核心腿部力量、身体耐力)以及心理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初训练时的快乐和轻松,很大程度上,在吃运动能力好的老本,但到了二阶,才真正进入跑酷这项运动对孩子心智的磨练。
上不去的高墙,不敢翻下来的滚翻,距离又长又远的金刚跳,各种跳墙……逐渐恐惧感来了。
▲ 学二阶难度动作时,
开始害怕、犹豫和迟疑,要做各种心理准备
恰好当时换了一个更加严厉的教练(不会哄着孩子做),换了一波新的队友(貌似都比他厉害),他之前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有一段时间,一提到上跑酷课就害怕,好几次课上到一半,就哭着跑出来,说他做不到。
每个孩子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表现是不一样的。很明显,我的孩子不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的类型,而是:退缩,放弃,自我怀疑……
在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一直在上跑酷课这件事上消耗,从开始上课哭,到后来拒绝去上课,他的恐惧愈演愈烈。
我一直在问他:是真的不喜欢跑酷了吗?还是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么办?我想帮他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每次问,他都选择后者,我想,这也许就是当时给他选择这项运动的原因吧,恐惧在帮助他发展自我。
之前看到国内跑酷“元老”王卫强曾经在采访中说过:
"跑酷难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跑酷的哲学理念,是克服恐惧的心理,战胜自己。"
"当习惯面对跑酷中的恐惧,再回到生活中,会忽然发现有好多问题都豁然开朗,像跑酷一样,很多的困难都是自己吓自己,当真正去勇于尝试,直面困难的时候,坦坦荡荡便更好解决。"
在这期间,我找过教练,和教练商量要不要给他降低难度,如果他做不到的时候,能不能给他一个缓冲。但教练一直坚持觉得,不是他做不到,是他有心魔,其实只要坚持训练,凭借他的自身条件,很快就可以突破技术难点。
但是他当时的状态时:只要失败,就想放弃,任何尝试都不想再做,多一次都是折磨。
而且我发觉,他的恐惧感,不仅仅是对二阶难度动作的惧怕,还源于教练的严厉,队友的陌生,他甚至和我说:每次去上课,都感觉像被丢在悬崖边,很无助。
毕竟,在任何环境里,大家都更趋向强者。
当时我恨不得把所有的育儿理论都搬出来,去鼓励,去接纳,去倾听,但都没有用……不论你怎么说,他都是拒绝,这个“坎”怎么都跨不过去……
不管是轻推,还是强推,都无济于事。
有一次上课,看着他那个“懦弱不争气”的样子,我甚至变成了自己之前最瞧不起的“虎妈”,想立马原地把他丢下,自己一走了之。
最后冷静下来一想,索性就摆烂吧,不学就不学呗,一个兴趣班而已,又不是辍学,没什么大不了,省点课时费不香吗?
所以在后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都闭口不提跑酷,也再没有约过课,感觉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我想把困难交给时间,让子弹先飞一会……
后来,这个僵局被俱乐部一条比赛通知打破。在得知今年国家体育总局要举办中国首届全国青少年跑酷锦标赛,四川省内还有一场选拔赛,我突然觉得,机会来了。
当时,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当妈太难),一副担心会打草惊蛇的样子帮他一点点分析他去比赛的优势,比如:
目前学跑酷的孩子不多,赛道不卷,你已经算国内第一波接触跑酷的孩子,很有优势;
比赛动作难度相对初阶,没有你害怕的那些高难度动作,主要是拼速度,而速度又是你的长项;
在7-8岁这个年龄组,你的年龄偏大,很有可能和一堆小弟弟比,你的能力绝对占上风。
因为我太了解我的孩子了,他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对于心里没底的事,不管你怎么说,他都不会尝试。他不是一个爱冒险的孩子。所以,让他看见自己的优势时很重要,有信心才能干成事。
当时我已经做好了他随时又有可能摆烂放弃的准备,给他报名了俱乐部为期10天的赛前集训。
虽然集训时的他,还是每天一说上课就哼哼唧唧,每次去上课都绷着一张不笑的苦脸,但因为有了比赛这个目标,又有了新的伙伴的加入,训练的氛围还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不要小瞧这个微妙,我感觉,之前那个恐惧的僵局,就这样在一点点解开……
△ 在集训最初,因为学爬这个杆把手磨烂
哭着要找妈摆烂,被教练一把抱走
趴在地上哭了好久……
但在集训的最后,已经可以轻松上去。
后来,果然不出所料,我帮他分析的优势条条都中,在省内的跑酷选拔赛中,他一举拿下了7-8岁组别男子竞速赛第一,追逐赛第一双冠的好成绩。
△ 胸前的2枚冠军奖牌,让他骄傲了好久
这个成绩像一剂强心剂一样,让这个跑酷男孩又复活了。
△ 四川省青少年跑酷选拔赛比赛现场
在接下来全国赛的集训中,那个一上课就绷紧的脸,逐渐有了笑容,之前心魔一直限制他有实力但发挥不出来,现在心态好了,凭借着自己的认真、努力和实力,赢得了小伙伴们的认可。
之前那个被恐惧支配的爱哭鬼,没人搭理,现在一来训练,小伙伴们都会主动上来和他聊天,邀请他一起玩,不再是独自站在悬崖上那个无助😔的小男孩了……
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同样存在。
我甚至有一次看到他,站在2米多的高台下面,鼓励着另外一个不敢从高台跳下来的伙伴,分享自己战胜恐惧的方法。
还把这个经验迁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一直对公众表达有恐惧的他,竟然也学会如何克服紧张,勇敢的站在班级讲台上讲故事。
我突然觉得柳暗花明,我的孩子终于不再逃避,开始主动的、有意识的战胜恐惧了。
但后来从成都去天津冲全国赛,接连失利,一跑二跑皆因动作犯规失误,被加时了5秒,名次从前几名,一下甩到了41名,直接无缘决赛。
△ 直击竞速赛失误现场
当时比赛下来,他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偷偷躲在我怀里哭,他很懊恼,明明自己有实力可以站在领奖台上拿前三,但最后为什么连决赛都没有进。
我知道,他感受到了大家对他寄予的厚望,也感受到了大家虽然嘴上都安慰他说没事,但心里都会有点失望和遗憾,包括来自妈妈的。
可是,这就是竞技体育啊~
竞技体育就像人生一样无常,随时都有意外,就是会残酷,会有各种不确定性,它没有绝对的公平。有实力和最后赢,是两件不会绝对划等号的事情。拥有稳定积极的心态,才能为自己的实力掌舵。
重新理解比赛规则的意义,要参与比赛,就要尊重规则,不能做想当然,我以为的事情。不管规则合不合理,犯规都首先是自己的问题(确实是他没有记住规则,随意了……)。
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没有永远的胜者,也没有永远的败者,只要勇于挑战自我,就有机会,学会赢,也要学会输。
孩子第一次参加国家官方的比赛,我第一次陪赛,我们都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直面竞技体育的赛场,突然发现,这就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啊。
我还试图换了一个角度,帮孩子看到比赛的得失。我告诉孩子:虽然比赛的结果是输、是遗憾,但是我仍然觉得你是一个赢家!
当时孩子眨巴着眼睛一脸好奇地问,为什么?
我很肯定的告诉他:虽然比赛输了,但是通过这场比赛,你重拾了对跑酷的信心,不再一提训练就逃避和哭啼,你没发现自己已经跨越了内心的恐惧了吗?
之前你认为自己不可能爬上的高墙,你现在可以轻而易举的上去,之前你不敢翻下来的滚翻,现在可以毫不犹豫翻下来,之前不敢跳的猫挂上墙,现在可以一把挂住,轻松上去,还可以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完成将近2米的双金刚。
△ 之前最怕的猫挂上墙,现在轻松get
△ 最早的双金刚,
怎么都没办法完整跳过去
△ 现在觉得自己一秒变成小飞人……
你还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赢得了伙伴们的认可,也不再惧怕教练的严厉,反而会轻松地安慰自己:他就是这样的说话方式,只是想让我做的更好而已。
这些收获,哪一条都比“赢”更重要,所以你虽败犹荣。在这次参赛的过程中,你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这才是你在这次比赛中最大的收获。
当时他听完我的这番话:立马不好意思地笑了,感觉心里的遗憾和懊恼一下烟消云散。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之前看到的一篇写跑酷的文章里说道:
其实很多时候,恐惧是我们潜意识中对习惯的依赖,而跑酷原本就是一套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设计出来的运动。
所以,作为跑酷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自我的设定,走出舒适圈,而打破的过程中,必然要与恐惧和不安相伴,但这也是跑酷练习所要达到的精神成果。
这个时候我就在想,当我们花着高价钱,又赔着时间让孩子去学一门特长的时候,是否想清楚了选择背后目的到底是什么?
你希望得到什么?孩子最终收获到了什么?
而我的目的很简单,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拥有健康自信自由的身体,可以载着他,为自己的热爱披荆斩棘,勇敢地去做所有他想做的事情。
我觉得,跑酷,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参考资料,向上滑动阅览
1.《跑酷运动在各学段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探究——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导向》https://www.163.com/dy/article/HNLLT90H05129F7P.html
2.《什么是跑酷?重启身心的想像力》https://www.ourtrails.com.tw/column-parkour-intro-imagination/
澳洲教练VS中国教练,
我完全理解了为啥谷爱凌两头跑!
钢琴梦醒,什么节点砸兴趣班性价比最高?
儿童是运动损伤的高发人群!应该怎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