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年,唐朝遭强敌入侵,若不是这位孤胆老将,华夏可能已经沦陷

疑是地上霜呢 2024-11-26 17:25:39

安史之乱后,虽然藩王并起,天下乱成一锅粥,但终究是内乱,并没有危及华夏根基。

但在唐代宗搬回长安城后,本想通过改年号为“永泰”,来大赦天下,以求恢复唐朝盛世。

但没想到,这一年竟遇上唐朝最大的危机。

当时有三十万外敌南下入侵华夏大地,但当时唐朝已经无将可用,更没有将领敢主动迎敌。

若是放任这三十万外敌入境,那华夏大地将彻底沦陷。

这时候,一名老将站了出来,他是否能够逆转危机?

安史之乱

这名老将并不是别人,而是唐朝的中流砥柱——郭子仪!

世人可能对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千古名将比较熟悉,也听闻过秦琼、尉迟恭这样的开国名将。

但是,郭子仪一生的战果并不比以上几位名将弱。

俗话说: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因为打江山的时候,大家都是一穷二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每夺下一城,就可以获得赏赐。

但守江山不同,天下功劳已经分好了,守好了是应该的,守不好就是罪过。

再加上将领和群臣互相牵制,将在外,而臣在侧,帝王肯定多信近臣而忌惮外将。

因此,每到一个朝代的中后期,就会出现奸臣谄媚,陷害忠良之将的情况。

比如岳飞正是如此,本是夺回中原的好时机,却遭遇诬陷,被奸臣所害。

而郭子仪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他担当将领的时候,唐玄宗已经过了励精图治的年纪,开始沉迷于享受,重用奸相。

当时朝堂被李林甫和杨国忠搞得乌烟瘴气,直谏之臣处处被打压,谄媚之臣纷纷受到重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史之乱爆发了,而唐玄宗对此没有半点准备,在潼关被攻破之后,携家带口,一路向西逃亡。

众大臣见玄宗实在无能,于是立即推举唐肃宗登基。

后世很多人质疑郭子仪的能力,纷纷指责他为何不在安史之乱爆发时抵挡叛军?

首先,安史之乱爆发时,郭子仪正在老家守孝。

在古代,如果父母亲去世,最少要守孝一年,而且在此期间,不能主动申请还朝。

若是官员在守孝期间,主动申请还朝为官,那将遭到百官的弹劾,有贪权不孝的罪名。

因此,即便郭子仪听说了天下大乱,皇帝不让其还朝,他也不能轻举妄动。

而且叛军都打到洛阳了,身为皇帝的唐玄宗还不相信呢,面对臣子送上的战报,他依旧认为这是臣子们在故意陷害安禄山。

直到叛军打到了离长安城只有三百里的潼关时,唐玄宗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而接下来,郭子仪又能否击败叛军?

平定天下

郭子仪在接到皇帝“回朝复命”的圣旨后,即刻前往西北,率领朔方大军东征勤王。

如果能够坚守潼关不出,那郭子仪也有机会守住长安。

但是万万没想到,唐玄宗竟然听信谗言,让久未作战的禁军出关迎敌。

这些慵懒的禁军根本不是这些叛军的对手。

更何况安禄山的叛军中夹杂着北方游牧民族,他们打起仗来,更是杀人不眨眼的狠辣之徒。

随后,潼关一夜被破,而唐玄宗只能向西逃亡。

率领西境援兵匆忙赶到的郭子仪,只能望长安兴叹,随即他更变战术,选择稳扎稳打。

他先后收复山西等地,并且一步步向东逼近。

最终,唐军与安禄山大军在河北一带发生决战,夺回了燕赵之地。

这一战,郭子仪和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大将立下了汗马功劳。

面对逃亡北方的叛军,他们并没有选择穷追猛打,而是调转方向,回到大西北,拥立唐肃宗登基。

肃宗登基后,他们又一路南下,清除关中一带的叛军,并且夺回了长安城。

在接下来的七八年中,郭子仪率领手下大将,不断镇压各路叛军,逐渐收复了大唐国土。

但是连年征战,也让肃宗身心俱疲,最后重病而亡。

随后,由其子李豫继位,史称代宗。

代宗登基后,这位年轻皇帝十分忌惮武将,再加上宦官小人作祟,导致君主和将领之间互不相信。

就连托孤大臣郭子仪,都遭到贬黜,被夺兵权。

而之前跟着他征战四方的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

因为君臣罅隙,导致叛军再次攻打长安城,而听闻消息的唐代宗仓皇东逃。

好在郭子仪以一敌百,率领各地官兵,再次夺回了长安城。

但这次依旧没有让代宗吸取教训,他反而更加严厉地处罚防御不力的将领。

曾经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光弼被夺兵权,幽禁在洛阳,最后郁郁而终。

作为外族之将的仆固怀恩,担心回朝之后被宦官陷害,选择叛变,带着妻儿老小,向老家漠北逃去。

殊不知,此人北逃之后,将为大唐带来怎样的灾难?

中流砥柱

当时朝堂听闻仆固怀恩北逃后,众人都不相信他会谋反,偏偏几名太监坚称对方叛变。

百官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决定让郭子仪率兵前去收服他。

毕竟之前仆固怀恩是郭子仪手下的将领,两人肯定好说话。

如果派其他人去,说不定仆固怀恩也就放弃叛变了,毕竟双方谈清楚,也能消除隔阂。

但是郭子仪的威望太大了,还没走到漠北,仆固怀恩手下的将领纷纷逃离草原,主动归于郭家军。

手底下的人全逃了,仆固怀恩只剩下孤身一人,也没了谈判筹码,只好归附于回纥。

而且他的儿子也被唐军所杀,双方已呈不死不休之势,并且回纥也正需要像他这样熟悉大唐的将领。

为了给儿子报仇,仆固怀恩游走于草原之上。

他向这些游牧民族宣称:唐天子和郭子仪都死了,正是南下夺取天下的好时机。

这些游牧民族之前见识过他跟着郭子仪征战四方的勇猛之姿,于是纷纷跟随他起兵。

一时间,三十万游牧大军入境西北,并且沿途烧杀劫掠,一路直逼长安城。

面对大军压境,当时朝堂内外,无一人敢主动迎战,而唐代宗也是如临大敌,随时准备逃亡。

这时,已经快七十岁的郭子仪主动站出来。

他作为主将,派遣各方将领率领精兵驻守沿途军事重镇,并且只身前往最前线。

当时几十万大军已经对长安城形成合围之势,夺城已是囊中探物。

正在叛军信心满满之际,只见郭子仪登临城墙。

郭子仪的出现,让回纥士兵不禁胆寒。

因为这些回纥士兵之前就跟着他征战四方,知道他勇猛至极,面对这位往日将领,无人不感到害怕。

他们之所以敢南下征战,就是听仆固怀恩说郭子仪已死。

但是眼前活生生的郭子仪,击碎了他们的征战之心。

并且在不久之前,仆固怀恩因突发疾病,死在了宁夏,现在他们也是群龙无首之时。

而郭子仪也看出来这些回纥士兵不敢对他动手,于是选择单骑出城,准备与回纥士兵谈和。

这些回纥士兵见到了旧日老将军,纷纷热泪盈眶,不仅没动手,反而邀请其进入营帐之中。

经过郭子仪的劝说,他们决定班师回朝,永不南下。

回纥一撤,剩下的吐蕃士兵只能仓皇西逃。

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郭子仪继续指挥大军征战,为大唐续了一百多年基业。

一直到八十五岁病重,他才憾然离世。

在乱世中忍得了奸臣诬陷,抵得住外敌入侵,这样一位名将,难道不值得尊重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