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龙:佛教丰富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幼乾元 2024-08-20 18:53:09

佛教对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这个内容很多,简单来说以佛教自身为主,比如中观学、唯识学等等。佛教到了中国也发展出了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等等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那些东西本身就构成我们中国哲学的内涵。其次,佛教也影响到了我们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实际上我们现在谈的儒家,是受到佛教影响的宋明理学,如果没有禅宗、华严宗这些宗派的兴起,说实话宋明理学很难出现。我们可以看到宋明理学当中有很多细节的论证,而在早期的中国经典里面,基本上是格言体的,我就跟你讲这样一番道理,你不要问,老老实实的去实践,实践了就会有效果。而宋明理学里面也会有论证,这也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因为佛学经典当中有大篇幅的论证。比如为什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关于这个问题,就有很多的佛经在进行论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佛教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哲学,让我们知道表达一个观点是需要论证的。

在儒释道三教关系里,佛家以“治心”见长,调理内在的精神生活。其在社会层面,主要表现为“劝人向善”,配合实践儒家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在普通的民众阶层,佛教给人的印象主要是“慈悲为怀”、“惜福结缘”。到南宋的时候,孝宗皇帝讲过这样的话,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治世。这个话实际上是讲得非常有道理的,这说的也是民间融合三教的一个方式,一个老母亲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是民间的看法,我们看到上层的精英阶级看待三教关系的方法就是,儒家是治理社会的,道家是讲养生,讲修身的,而佛教就是治心的。佛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冲击就是心性的问题。儒家说性善性恶,而到了佛教就变成了心无善无恶,随缘适性,自性清净。去修行,归根结底的目的就是明心见性。过去我们讲道家,打个比方,我发达了,兼济天下,我不发达,退隐山林,独善其身,一个是进一个是退,在佛教里面这两个不同的方向就被称为“二”了。而佛教的观点则是进退“不二”,不管是发达还是不发达,你的那颗心还是那颗心,那颗大悲心依然在,地位再高,财富再多,学问再好,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感受,所以佛教说,万法归一,“一”就是心,而心是没有主体的,是随缘起性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善或者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所以佛教起到的作用就是不断的去打破规矩,在民间的层面上,不断的讲佛法就是劝善,所以我们民间经常流传一句话,什么是佛法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谓之佛教。用这样的思想就起到了教化的作用,历代帝王就认为佛法是劝善的,是有助于帝王教化百姓的。到了唐朝的时候,唐高祖李渊就说我们三教坐下来好好谈一谈,624年,唐高祖李渊下诏“三教虽异,善归一揆”,于国子学引道士、沙门,与博士相杂驳难。三教虽然不同,但是劝善这个道理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看到在社会教化方面,佛教是强调劝善的,帝王对其也是有这样一个期待的,唐高祖开了这么一个先河,后来唐代的24位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有9个皇帝先后主持了三教讲论这样一个活动。在讲论的过程中排序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道士在前,有的时候和尚排在第一位,这就要看当时皇帝的心态,这往往就代表了当时的一个文化结构。

摘自《佛教的文化价值及世界意义》,根据“哲学——中国与世界”论坛上的讲话整理,原文有删节,本文版权归乾元国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3 阅读:61
评论列表
  • 2024-09-19 14:43

    佛教的人呢一个劲的劝别人放弃放弃放弃,甚至让人家抛家弃子,还一个劲儿的要劝别人做善人,这目的呢就是为了他们的寺庙运营做铺垫呢,劝别人放弃的,他们全部捡起来了,迷信了他这一套的呢就去他们寺庙里去消费去了,购买的都是什么东西呢?购买的都是谎言,这就是一个骗钱的局

    真主会保佑你的-Amen 回复:
    纵做鬼,也幸福。
  • 2024-10-17 18:57

    佛教不是哲学

  • 2024-08-20 20:55

    阿弥陀佛[祈祷]

  • 2024-08-23 20:25

    六组惠能算是佛家还是道家呢?人间红尘烟火气息佛还是道?

  • 2024-08-24 11:23

    这是多么厚颜无耻说出来的话,在玄奘取经之前,佛教根本没有任何成熟,成体系的理论,

    用户10xxx31 回复:
    和尚不是外在去剔除蓄发才是,汝心即是佛法僧三宝!南无阿弥陀佛!
    用户10xxx31 回复:
    单身、结婚也是因缘不同所显得相,出家也是因缘际会,实在家出家的也很多![开怀大笑]
  • 2024-10-05 04:19

    是搅乱了中国人的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