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炼成火眼金睛:国外网站凭什么断言歼-16已装备超三百架

达哥有点味 2024-08-25 11:51:24

这两天,“歼-16数量超过350架”的消息又上了热搜。

大家都在转载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网站的报道,说歼-16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歼-16已经超过任何一种苏-27或苏-30家族成员,也超过任何一种F-15衍生型号,成为世界上现役产量最大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网站报道截图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篇报道的内容基本属实。

当然,根据我个人的判断,其实这个“世界第一”去年咱们就已经拿到了。

在歼-16之前,单一型号产量最大的现役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应该是印度HAL的苏-30MKI,共272架,其次是 F-15E,共237架。

而歼-16的数量在2023年就已经突破270架,这个判断是怎么得出来的,军事观察杂志的这篇报道又是如何出炉的,您且听我接着解释。

从源头上来说,“歼-16数量超过350架”是个出口转内销的消息。

因为美国网站用的题图和正文内容来源依据,实际上是一张国内航空摄影百万关注头部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照片。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网站报道所引用的原图,博主“Ds走近哈佛”于8月17日发布

请大家仔细观察照片中这架歼-16的进气道入口侧面,看那一串1303四个数字,这就是网站文章标题的来源。

这个数字表示这架飞机是第13批次的第3架,这意味着在这架飞机之前,沈飞已经交付了12批又2架歼-16给人民空军。

而歼-16的单个批次很可能有24到26架飞机,换而言之,如果13批次交付完成,空军最多可能收到13×26=338架飞机。

当然,军事观察杂志认为一个批次可能有24到30架,所以他们估算的结果就比338要大而接近350架了。

为什么我这么笃定一个批次是24架到26架,而不可能达到30架?

原因也很简单,我找了找过去五年歼-16露面的影像资料——从02批次到12批次,这些批次编号后两位的最大数字最多也就是26。

所以我想,如果真的有某一批的歼-16进气道生产序列号是0X30,不至于一点风声都没有露出来。

而我之所以说其实去年(2023年)歼-16产量就超过了270架,原因也很简单。

歼-16第八批次的第23架飞机亮相是在2022年1月6日关于飞训基地报道的军事频道节目里,大家可以找找这架的生产序列号在哪儿。

歼-16第八批次第23架

迄今最清晰的“0726”——第七批次第26架歼-16的视频截图

这意味着至少第200架歼-16在2021年结束之前就完成了交付,而最近一届珠海航展上亮相的歼-16就已经是第十一批次了,这意味着一年至少可以交付两到三个批次的飞机。

按一个批次24架算也有72架了,那2023年可不就有至少270架歼-16了么,这个速度也能够和后来第十二批次(列装“霹雳中队”)、第十三批次歼-16的亮相对应上。

歼-11B、歼-11BS、歼-16D三种战斗机的生产序列号编号规则与编号位置和歼-16是一模一样的。

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搜集一点航展高清壁纸来找找看,我记得长春航展上露面的那架灰头歼-11BG的进气道生产序列号编号就非常值得一提。

歼-10系列的生产序列号编号规则有些许不同,格式组成不是单纯的数字编号,而是“机型+生产批次+批次内序号”。

比如下面这架参与纪录片拍摄的歼-10C,生产序列号就是“J10C0337”,代表它是歼-10C这个机型第三批次的第37架。

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到,歼-10系列一个批次的产量和重型机是不一样的,目前歼-10C应该最多到了第七个批次,第七批次里有不少都是表演机。

歼-10C第三批次第37架编号“J10C0337”

同时,歼-10系列的生产序列号位置也不在进气道侧面,而是位于如下几处:前起落架前舱门正中央、前起落架侧舱门靠上处、座舱盖侧、机尾减速板,上图所展示的就是座舱盖侧的“J10C0337”。

三剑客里,歼-20的生产编号尤其不同,这也导致之前很多博主和国外网站对歼-20产量的误判。

歼-20的编号方式是“CB+批次号+生产总序号”,例如此前亮相珠海航展的“CB0369”和“CB0370”。

很多人按歼-10和歼-16的编号规则来解读,以为是第三批次第69架和第三批次第70架,结论就是歼-20在2022年就达到了近三百架的装备数量。

这个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后来出现了“CB07156”,“156”这个数字显然指的是总数而不是批次内的数量。

最后略提一嘴,原装进口的苏-27、苏-30和苏-35不适用于歼-11B、歼-11BS和歼-16的编号规则。

歼-15虽然进气道侧面有编号,但海航的编号系统和空军航空兵有细微差异,不能简单递推。

此外大型运输机、预警机、加油机的编号有可能在高耸的垂直尾翼上。

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小小地展示了一下所谓的“开源情报分析”是怎么回事,下次如果遇到一些看起来很离谱的数据,大家就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检验。

2 阅读: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