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人文主义和人的理智
1、阿奎那是继迈蒙尼德之后的又一位重要的中世纪思想家,但是人们一般把阿奎那看成继奥古斯丁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与阿奎那之间隔着1000年,一个是中世纪还没有开始,另一个是中世纪已经快要结束。然而,阿奎那和迈蒙尼德属于同一时期的中世纪,几乎可以说是一前一后的同时代人。
2、不把迈蒙尼德当作阿奎那一传统中的人,是因为迈蒙尼德是犹太而不是基督教哲学家。12世纪的犹太和阿拉伯哲学思想领先于基督教世界,主要原因是基督教思想家对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缺乏了解。
3、阿拉伯学者从9世纪开始研究亚里士多德,阿拉伯和犹太哲学家对13世纪的思想和学术有重大影响,迈蒙尼德尤为重要。他和基督教思想家一样,对《旧约》有坚定信仰,并有意识地将希腊思想融入《旧约》思想中。这为阿奎那对《圣经》与世俗学术的综合做出典范,成为阿奎那的重要思想成就和贡献。
4、阿奎那将希腊思想基督教化,他的哲学研究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影响。17世纪的约瑟夫·格兰维尔和19世纪的托马斯·麦考利认为阿奎那只是用基督教语言重复亚里士多德,这反映了后人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偏见。经院哲学致力于融合神学和哲学,形成于9-12世纪,13世纪在阿奎那那里达到顶峰,14-15世纪走向衰落,代表人物包括邓斯·司各脱和奥克汉姆的威廉。
5、美国文学和历史学家赫歇尔·贝克在《人的尊严》一书中指出,阿奎那是经验哲学的杰出代表,他致力于为基督教信仰建立理性基础,恢复了人类对理智的信心,将信仰与理性知识结合起来,修正了奥古斯丁对人性的评估。阿奎那的学术精髓在于中世纪人文主义,其思想源自古希腊人文主义。尽管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方法繁琐,但其人文主义内涵不容忽视。
6、阿奎那于1225年出生在意大利南部的贵族家庭,母亲一脉可以溯源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他5岁时进入修道院学习,16岁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学习了6年时间,接触到亚里士多德哲学。
7、1244年,他加入多明我会,成为著名神学教授大阿尔伯特的学生,并在其推荐下到巴黎大学神学院学习。尽管家人反对并试图阻止他,但在教宗英诺森四世的干预下,最终家庭妥协。1256年,他破格获得神学硕士学位,开始在巴黎大学教书,并编写了《箴言书注》。
8、在教廷的赞助下,他在罗马和那不勒斯创建神学研究项目,并于1268年重返巴黎大学主持神学讲座。他的代表作有《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及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评注。1274年,他应教皇格列高利十世的邀请赴里昂参加宗教会议,途中逝世,年仅49岁。
9、与任何权威性的宗教一样,基督教要求其成员持守绝对服从神的原则,认为人离开了神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能做。所有的善行和善德都源于上帝。圣经中提到人类在上帝面前的卑微地位,以及离开上帝人无法做任何事的观点。基督教会自始至终强调“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的信念。
10、然而,理性地看待上帝与人的关系,如果人是神创造的,神不需要通过贬低人的成就来证实自己的创造地位。这种观点可以被称为基督教的人文主义,它在提升神的前提下提升人。而世俗人文主义则不承认这个前提,只是单纯地提升人,赞美人和人所能完成的事情。
11、基督徒赞美那些放弃喧闹生活进入修道院或清修场所的人。基督教取代了前基督教的人文模式,如希腊哲学家和罗马实干家,崇尚忍受苦难的仆人。谦卑、微贱、自我埋没成为宗教追求,宗教信徒越狂热,越不愿成为人文主义者。
12、阿奎那有坚定的基督教信仰,但他不是狂热的信徒。他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找到了平衡宗教信仰和理性思考的方法,这构成了他的宗教人文主义核心。他提出人需要理解“人是什么”,然后理智地、自由地、负责任地追求最高的善。他强调的理智、自由、负责任等观点与现代人道主义一致。
13、阿奎那认为理智与信仰不同,有些真理只能通过信仰认识。他认为人有一种最高、最神圣的灵性存在,并渴望与神结合,理性无法解释这种渴望的灵魂。在《神学大全》中,他提到人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只能达到某些特定的点。他认为在人的理性之上,还有神不为人洞察的完美,这种完美超越人的知识和能力,只能用信仰去接近。即使一个人再善于哲学思考,也不能揭开神的神秘和超理性。
14、阿奎那认为,理性知识对于信仰的重要性如同女仆之于女主人,某些超自然的知识是必要的。理性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将神的完美和人间道德引入社会,这为他的道德神学奠定了基调。他指出,人的自由受上帝支配,神是人的楷模,神的作为有目的,人的行为也应如此。因此,他强调人的善应该永远依照理性,善与理性、道德与理性是一致的。
15、阿奎那区分了哲学和神学、理性和启示,认为它们之间没有矛盾,都是知识的源泉,来自同一位神。它们的区别在于寻求真理的方法不同:理性基于有形的受造物,处理“信仰的前厅”的观念;启示依靠神,在确定性和主题上优先于理性。
16、例如,理性能够证明神的存在,因为万物的存在必然有造物主。阿奎那接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原则,即每个结果都有一个原因,每个原因都有在先的原因,从而推导出第一因,即创造者。然而,神的全部知识,如三位一体,仅来自启示,人只能从启示中发现自己的起源和命运。
17、阿奎那认为人的道德生活依赖于美德,每种美德通过不同方式将智慧引入日常行为。美德和理智不可分离,例如服从是重要的美德,但不是基本的美德,且从未有盲目的服从。任何适当的法律,无论是人的还是上帝的,都需要得到尊重,但不是每个政府法令或教会敕令都能称为法律。真正的法律必须是合理的指令,不合理的敕令不应被允许,且应要求人们不服从它。
18、阿奎那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决定最终是由他自己做出的。尽管他会寻求聪明人的指点,但由于顾问是他自己选择的,因此无论顾问教他什么,他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选择顾问本身就是一种道德选择,最终的决定权在于他自己,而不是顾问。
19、阿奎那认为,如果人的行为不受自己力量的制约,那么他所做的事就无功无过。然而,人的行为通常不是完全被动的。只有当一个人理智地要求自己采取某种行动时,才能说他是以人的方式在行动,而不是以奴隶的方式。有理性的人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但最终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的仍然是他自己,而不是他的精神顾问、主教或教皇。
20、阿奎那的这种人文主义道德观虽然在基督教的框架内表述,但可以转化为现代世俗的人文主义道德观:个人选择自己的行为并承担责任。尽管人们受到体制、制度、道德和伦理的影响,最终做出道德和行为选择的是个人,而不是体制、制度或上司。纳粹罪犯艾希曼试图将其杀害犹太人的责任推给上司和制度,这在阿奎那的基督教人文道德和现代世俗人文道德中都是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