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行宫里的字画,乾隆动了心思,这是啥想法

卓子聊聊书 2025-01-16 21:14:40

说起清朝大书画家郑板桥的大名,许多朋友都知道,虽然他在书法绘画上都有着非同一般的造诣,但有些朋友还是津津乐道的是他书法中的“怪体”。

其实,郑板桥书法中的这种“怪体”被他自己称为“六分半书”,这种书体是融入了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许多书法形式的书体。这种写法,就是在一幅作品中,有时是在行书字体中融入了隶书的笔画,或是楷书字体中突然出现几个篆书的笔画;或是在一幅作品中,写几个楷体字,然后再写几个行书,或隶书字体,各种书体相互交叉出现。他的这种“六分半”体,就是聊聊书与画作者老成常说的那种“八宝体”。

郑板桥独创的这种“怪体”,是他性格所致。我们知道,清朝时期的官方书法就是馆阁体。当初,郑板桥为了应付考试,他在馆阁体上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从他考上秀才、举人、进士以后,便彻底抛弃的这种束缚想象力,限制自由发挥的馆阁体。使他的“六分半体”更加潇洒和痛快淋漓。

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东巡时来到山东泰山。时任潍县知县的郑板桥参与去筹备乾隆的行宫,郑板桥借这个机会将行宫内挂上了自己书画作品。

当乾隆在行宫内看到郑板桥的作品时,也对他的才华表示欣赏,本打算提升他,但转念一想:从作品上看,无论是字体还是绘画,都有充满了许多的怪异,说明这人的性格也是很古怪的,处理事情过于情绪化。想到这里,乾隆又打消了提升郑板桥的打算。但又觉得郑板桥的确很有才华,于是,便封了郑板桥为“书画史”并赐给他一枚“乾隆柬封书画史”的印章,以示嘉奖。

说起郑板桥的怪,那也是继续了他老爹的基因了。他老爹就是一个很古怪的人。当初郑板桥出生的时候,他老爹却给他起了个非常女性化的乳名——“麻丫头”。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知,郑板桥的怪,也是从他老爹那里遗传而来的。他这种表现在书画方面上的怪,也的确是他性格所致,这让喜欢中规中矩馆阁体的乾隆觉得很另类,让郑板桥在仕途上受到了影响。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