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新能源造车赛道热闹非凡,既有新星诞生,也有巨头滑落。
雷军带领小米用3年和100亿投入成功实现汽车量产取得了优异成绩,反观贾跃亭,10年烧掉500亿却依然没能把FF91真正推向市场,与此同时,极越汽车这个背靠资本的“实验”品牌如今以“原地解散”宣告失败。
在这个赛道上,有人脚踏实地,有人浮于表面,结果高下立见,那到底为啥他们之间会有天上地下的差距?
雷军的三年造车传奇
事实上,雷军造车就是一场“豪赌”,2021年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汽车领域的时候很多人不看好,一来是因为造车行业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二来,小米的主营业务还是智能手机和家居产品,汽车是全新领域。
就连雷军自己也承认,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为了这次“豪赌”小米设立了独立的汽车业务部门,并拿出100亿作为初始资金。
从一开始,雷军造车的逻辑就非常清晰:做“价格厚道、功能实用”的智能电动车,核心是性价比,在这3年时间里,小米汽车团队不断扩充,覆盖了从智能座舱到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研发,通过小米生态链,将汽车与智能家居、手机等业务无缝连接,成功打造完整的用户体验闭环。
2024年,小米首款车型“Xiaomi SU7”实现量产,其上市首月销量近1万辆且全年累计销量更是近10万台,成为新势力中的一匹黑马,那为什么雷军这次的造车能这么成功?
不言而喻的是,小米汽车不仅价格实惠,人家还搭载了行业领先的智能技术,比如精准的语音助手和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这都恰好是当代消费者的需求点,而且,雷军没有吹嘘“未来生态”或讲“PPT故事”,而是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只想把车做好,如此一来小米自然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我们来反观贾跃亭的乐视汽车,他造车到底是个什么逻辑?
贾跃亭烧巨资却惨败
2014年,贾跃亭在乐视网的巅峰时期高调宣布成立法拉第未来(FF),试图打造全球最前沿的豪华智能电动车,他在当时画了一个宏伟的蓝图:FF91将成为“无所不能的汽车”,甚至宣称能超越特斯拉,正因如此这个项目一开始就吸引了无数投资者,但好景不长,FF很快被曝出资金链紧张,技术支持跟不上。
实际上,贾跃亭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技术不够强,而是“伪生态”造车好高骛远,FF91在2017年正式发布,但直到2024年依然未能实现大规模交付,这近10年间,贾跃亭募集了超过500亿资金却大部分用在了“造概念”和“烧钱营销”,而非产品研发和制造体系建设。
若你要问为什么贾跃亭还能坚持造车这么久?那就要归功于贾跃亭的“鸡贼”做法——没有一轮融资是三寸不烂之舌和PPT搞不定的,他过度依赖制造噱头的行为最终导致FF91沦为“造车圈的笑柄”:技术虽有,但始终只是“PPT上的车”,他只是注重“讲故事”而非“做实事”。
再看隔壁的恒大,烧了1000亿来造车也是“血本无归”,那他是真想造车吗?肯定不是,简单来说他就是想通过打着造车的旗号拿地,用融资来堵上房地产的窟窿,不是真心想要造一款车,和贾跃亭的乐视都是一个道理。
造车神话不是谁都能缔造的,何况有些企业造车的初心又不是为了造车,那么,这么几天“火爆”的极越汽车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另一个“伪生态”的破产
极越成立于2021年,是由百度和吉利强强联合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但“打脸”的是从它的第一款产品极越01发布开始,这个项目的失败似乎就已经注定。2024年极越汽车累计销量只有1.3万辆,甚至不及吉利旗下其他品牌一个月的销量,与此同时,极越汽车的内部矛盾频发,管理层对产品定义争议不断,资源调配失控。
实际上,极越汽车的核心问题逃不开其“伪生态”的本质,它只是资本驱动的“空中楼阁”,就算说极越汽车从头到尾都走在“伪生态”的路上也一点都不过分,它不注重解决用户需求,其摒弃传统车门把手、按键转向灯等设计过于“高大上”,并不实用,毕竟用户更需要的是稳定的续航和舒适的驾驶体验,不是一堆噱头。
值得一提的是,极越的融资能力大于产品能力,前期融资拿到7亿美元并没能用在产品打磨上,在极越01的研发过程中许多核心技术甚至受限于成本而延期或妥协,再者,百度的AI技术也未能真正赋能极越汽车,其所谓“高阶智驾”噱头大于实际价值,最终,极越在2024年12月宣布“原地解散”,成为“伪生态实验”破产的典型案例。
笔者认为
雷军用3年时间证明了“造车”是一个既需要战略眼光,又需要实干精神的行业,他告诉我们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关键,而贾跃亭的10年造车梦和极越的失败,更是表明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在逐渐耗尽,若没有实打实的产品力,光靠讲故事融资的伪创新终究只能“烂尾”。
造车行业不是“资本吹泡泡”的游戏,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加剧,能留下来的车企只会越来越少,未来,只有那些真正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品牌才能在这场持久战中胜出。
参考资料:
台海网:2024-12-17《极越汽车陷入艰难时刻 新能源汽车淘汰赛愈演愈烈》
极目新闻:2024-11-19《小米线下门店重回扩张期,雷军最新小目标:小米SU7全年交付13万台!》
钛媒体:2024-10-10《贾跃亭造车,领2000万年薪,十年交10辆,每辆亏4亿》
金融界:2024-09-19《贾跃亭喜提2.1亿,没有一笔融资是一份PPT搞不定的》
同花顺财经:2023-12-18《雷军:第一辆车投了3400名工程师 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
一个想赚钱,一个就只想骗钱
赚的那有骗的多
其实还真佩服这个姓假的毛子,有头脑空手套白狼在国内外热火着呢[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点赞][点赞][点赞]
十年前啥都需要自己研发,肯定烧钱啊,现在只有有钱,电车配件啥买不到[笑着哭]
大环境不一样,十年前要啥没啥自己研究,现在可以借鉴和直接拿来,所以投入是天地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