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企业的命,到底谁说了算?

陆玖商业评论 2024-07-25 10:50:41

“勇气并非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的时候,依然坚定不移。勇气来自于坚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热情,还有每一步的脚踏实地。勇气就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

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复合的过程。

简单梳理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史,人们会发现,数十年前的创新和今天的创新,在意义和价值上,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之前科技企业抢占市场的关键,很大程度离不开价格方面的干预,那么时至今日,企业之间的比拼,则更多落在了基于用户体验之上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科技之力赋予供应链属伙伴的广度和深度。

把创新推向极致的国产企业,小米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尽管伴生而来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质疑之声,但在“成长的烦恼”之外,科技企业最壮丽的章节,正在新一轮技术爆发期中上演着。

一次次事先张扬的“唱衰”

这并不是雷军和小米第一次遭到质疑了。

从此前被嘲笑是“组装厂”,宣布造车时被调侃为市“梦”率,本能式“玩梗”一直在市场里盘旋着:“苹果造车十年都干不成,凭啥小米三年就能干成?”“真的是自研的吗?”“收手吧,军儿,外面都是XX”......

令人感到沮丧的是,其实也不止小米,近年来,国内一批勇于创新、试图依靠自身努力打开新天地,以谋求商业反转时刻的企业们,无一例外,都经历着冷眼、嘲笑和谩骂。

比如比亚迪,2022年公司宣布“断油”并All In新能源领域之时,即便这个决定无疑更加符合行业的主流趋势,但仍有不少人站在自己的认知里,认为这是一种“近愁不解,再添远忧”的做法。

再如TikTok。为了抑制TikTok的扩张,多家海外巨头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造谣前者窃取了美国技术,而这场商业阻击,直至现在恐怕都谈不上真正完结。

斯皮内利曾在《认识创业》一书中指出:创业者往往是从悖论中创造价值。悖论,很多时候也就意味着在商业上充满矛盾、在早期不被理解的“无人之境”。

想要在这种环境下打破常规,创业的容错率非常低,做关键决策的人往往需要一系列比常人更显著的特质,从而应对并利用环境中的模糊、混乱和不确定性。特别是,被贬低、被嘲讽、被污名化,已成了创新者们逃脱不了的宿命的今天。

这或许也是雷军最终将此次发布会主题命名为“勇气”的原因吧:不只要面对创业过程中本身的风险,还有面对一次次被恶意唱衰的情绪。

为什么是雷军和小米?

抛开舆论层面的困扰不谈,对于创新企业来说,想要跟上技术迭代的节奏,不仅要考虑市场周期所带来的影响,还要在技术线路上合理押注,同时更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产能。

这是体力活儿,更是脑力活儿。特别对于造车这件事,雷军也在“勇气”这场年度演讲里也提到,“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做起,10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

2021年,在手机业务遭遇海外“制裁”的困局之下,雷军及高管团队反复商议后决定造车:一来是在不确定环境中,带着三四万员工找到新的活路;二来这也是破釜沉舟的一线生机。

但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造车所要承受的风险绝非一般,尤其对于入局并不算早的小米来说:怎么造,代工、收购还是自己干?车造出来以后能卖给谁?如何制定产量?下一步迈向哪里?等等。

在此后的70多天里,小米的专项小组做了85场调研,访谈200多位专业人士,开了四次高管会。为了找到关键体验的细微差别,雷军甚至还“开掉”了专职司机,试驾了170多辆车,最终整理出了20多万字的笔记和资料。

从2023年8月16日第一辆SU7从产线上出来,到4分钟大定破10000量,再到2024年初将SU7订货目标调整至76000辆,以及挑战SU7 Ultra Prototype在十年之内成为纽北最快四门电车......成长,是对勇于创新者的褒奖。

从雷军于现场透露出来的消息,下一阶段,小米汽车将会对交付环节做出更大的倾斜:在自营的交付中心完成交付,由经销商负责代理销售和后期的维修保养工作。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已有87家门店。按照既定规划,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变成220家。

另一方面,作为小米的基础盘,手机业务同样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一方面通过数字系列、MIX Fold /MIX Flip等系列,持续攻占着中高端市场;另一方面,还有红米品牌也在着力夯实下沉市场的份额。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小米MIX Fold 4。作为发布会前就被热议的高端折叠机型,小米MIX Fold 4仅226g重量、9.47mm厚度,不仅被寄予轻薄、全能的厚望,八颗澎湃自研芯片和龙骨转轴2.0,全碳架构,三层五面主板等,更承载了小米最高自研能力。

小到被定义为“小玩具”的随身拍,中到手机、智能家电,大到新能源车,这些科技成果的背后,无不是雷军口中“小米新十年以来,克服无数困难和挫折,一直向着梦想的星辰大海,不断前行”的证明。

真正的强者,是敢啃硬骨头的人,是敢于直面最强大对手的人,他们坚信:杀不死的只会让我更强大,用持续的变强击碎歪曲、污名和偏见。市场用真金白银、用口碑买单,这也是小米模式、小米方法论和小米价值观的一种胜利。

这仍是激情燃烧的年代

时至今日,尽管越来越多人直言“创新成本愈发水涨船高”,但从不同赛道中头部企业的表现来看,这仍称得上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你会看到,凭借着多元的内容生态,以及精准的算法推荐系统,短视频平台TikTok几乎横扫全球,甚至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引来Google、Meta等像素级模仿。

你会看到,自2020年发布以来,游戏《原神》就以精美的画面、丰富的探索元素和独特的角色设计,不但赢得了国内越来越多玩家的芳心,甚至也在一步步征服了口味挑剔的日韩、欧美玩家。

在造车领域,你更能看到,曾经被定义为只配做低端“网约车”的比亚迪,如今已经拿出了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全球最牛的混动技术,一箱油2000公里续航让美国人羡慕。

还有SHEIN,依靠强韧的中国供应链“小单快反”模式,依靠强韧的中国供应链“小单快反”模式,做出了全球最火的快时尚服装网站。在不少欧美国家,SHEIN的用户数量、品牌知名度等等,并不亚于H&M、Zara等快时尚鼻祖。

单一赛道的中国企业尚能在坚韧成长,更不用说如今已经横跨生产制造、消费电子、数字化技术、智能家居AloT、智能汽车的小米了。

虽千万人,吾往矣。过去的三年,对于雷军,对于小米都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

“勇气并非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的时候,依然坚定不移。勇气来自于坚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热情,还有每一步的脚踏实地。勇气就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这不仅是小米坚持创新的信念,也是雷军对所有创新者们的祝愿。

从个体到企业再到国家,一路走来,经历过被误解的痛苦,就更不该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需要更多如华为、小米这样的硬核科技创新者做出来。只有多一些保护和包容,才能让中国的硬核科技星火燎原。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