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大闸蟹、白酒等礼品,都不好卖了。
跟大家聊聊,我对这个现象的一点小思考。
我看了一个,快消品零售监测机构的数据。
今年月饼礼盒的销量,整体打了6折。
销售额比销售量掉的更多,少了有45%。
但在萧条的月饼市场中,有一类格外好卖。
以胖东来的大酥饼为例,一斤重的“大月饼”。
买一大块切成小份,就够全家人吃好几天。
貌似今年中秋,大家买月饼不再为了送礼。
而是真买回家自己吃,所以主打量大实惠。
大闸蟹比较特殊,今年天气热,普遍晚熟。
官媒采访了买蟹的商家,说这几年都不赚钱。
今年亏本尤其严重,礼品券跟现货都不好卖。
解释是中秋节太早,提前捕捞导致品质下降。
而白酒的传统销售旺季,中秋国庆“双节”。
今年节前销量不景气,同比下滑15-20%。
总得来说,这个中秋礼品生意普遍不好做。
除了大环境不好,消费下滑这种普遍原因。
我觉得还有另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那就是这些礼品,普遍都带一些金融属性。
带有金融属性的礼品,这两年普遍在挤泡沫。
咱们拿月饼举例,厂商印一张100元月饼券。
60元卖给经销商,经销商80元卖给小王。
小王把月饼券送给领导,黄牛花50元回收。
厂商再用55元的价格,从黄牛手里回购。
经销商厂商黄牛领导赚钱,小王赚人情。
一盒月饼不用产,就创造了几百块GDP。
大闸蟹券的路子更野,直接超发礼品券。
10万只大闸蟹的产能,能发出50万张券。
通过每日限量,排队发货退款等等方式。
获得几乎,没成本的金融杠杆和现金流。
看似是实体零售,其实都在玩金融错配。
而这些玩法的前提,是有够大的礼品经济。
繁荣过热的经济活动,和高频的人际交往。
才需要这么多礼品往来,作为日常润滑剂。
经济基础没了,礼品产业的泡沫也就破了。
其实不仅是礼品,茶叶、文玩行业也在崩溃。
广东玩提货单,期货交易的金融茶,爆雷了。
1个亿的康雍乾大件官窑,现在上拍经常流拍。
成交价普遍砍半,小件更是跳楼价全场三折。
以前齐白石一些作品,最高被炒到大几百万。
现在几十万就能买下来,当然,不是啥精品。
说白了,这些产业都长期寄生在实体经济上。
大环境不好,他们的增长神话也会逐个破灭。
当然,如果经济复苏,他们的弹性也非常大。
回到4年前,谁能想到茅台会跌回20倍PE。
五粮液、古井贡、山西汾,会跌回12-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