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军户跟着朱元璋造元朝的反,看元代粗糙至极的管理

闲说宇俊星 2023-12-17 05:36:01
两个北方入主中原王朝少数民族的殊途不同归

元代的军户制度在一开始和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很像。在金朝,蒙古兴起的时候,军队的中坚猛安谋克和蒙古的军户在历次战斗中都身先士卒,为金朝和蒙古开疆拓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这个政权的基本。

但元代的军户最后普遍破产,作为开国元勋的阶层这在历史上独一份的。

猛安谋克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原来是女真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生产与军事合一的基本行政单位。内迁到内地后还监视镇压汉人百姓。

南下圈地当地主的金人猛安谋克组织

随着女真和蒙古人入主中原,中低层的军官也要为了这个政权保驾护航。他们大量的从北方迁入内地,命运的齿轮从这里分化了。

金朝南迁的猛安谋克大肆在中原圈地,圈养仆从。一代人时间内就成了小地主阶层,随之而来的就是战斗力断崖式下降。大部分猛安谋克的后代就是个收租的,什么技能也没有。

“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富家尽服纨绮,酒食游宴,贫者争慕效之,欲望家给人足,难矣。”

到了金朝中期,金军和宋军的军事比武都落于下风,更不用说和崛起的蒙古人比了。

金朝中期开始女真人武力直线下降

金朝灭亡时,由于接连被蒙古人击败,内部被欺压多年的中原人民也爆发了反金起义。红袄军在中原地区大肆捕杀猛安谋克,这些女真人战不能战,跑又跑不掉,只能引颈待戮。

蒙古人的军户从草原迁徙过来的时候,一开始的演化和金朝差不多。也是在中原圈地,俨然要成为地主了。但是一两代人后这些征服过欧亚大陆的子孙们普遍破产,没有办法只能卖身为奴。

蒙古人缔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但是治理水平没有跟上

早在忽必烈时期已经出现整个部落大部分沦为奴隶的案例。当时就有记载“兀鲁带部贫无擎畜者三万七千二百二十四人”,当时这个部族的总人口还不到四万口,就有三万七千多口人沦为一无所有的破产户。

(大德)七年......俄进通议大夫、同佥枢密院。上疏言:“蒙古军在山东、河南者,往戍甘肃,跋涉万里,装橐鞍马之资,皆其自办,每行必鬻田产,甚则卖妻子。

这个情况严重到了元朝后面的皇帝要亲自下指令,要求地方上赎买蒙古人奴隶,国家替他们赎身再分配给他们土地。

普通军户卖身为奴的现象到了元代中后期很常见

有人会说是因为蒙古人不善于经营,导致家庭经济条件变差。一个两个可以用这个理由解释,但是这个阶层普遍破产就肯定不能这么说了。

我觉得有2个原因,一个是到1270年左右,大规模的灭国战结束了,军户能直接获得的战利品直线下降。第二个原因,蒙古人国家治理水平太烂,导致自己的基本盘崩了。特别是第二个原因是蒙古军户普遍破产成为奴隶的最重要原因。

灭国战结束,军户直接拿到的红利没有了

1208年,成吉思汗开始从蒙古高原开始四处征战。3代人60年时间,从太平洋到地中海,中国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全成了蒙古人的手下败将。

到了1270年时,蒙古人基本把欧亚大陆能拿下的土地都拿下来了。接下来的就是忽必烈和窝阔台孙子海都的蒙古内战。这场战争打了很长时间,大量中原的蒙古军户都要去中亚或者蒙古高原戍边。国家是不给补贴的,这么来来回回几趟,前线又拿不到像样的战利品,这么搞几次军户就破产了。

征服战争结束后,军户打仗都是亏钱买卖

这段时间打仗基本是赔钱的。征海都、征日本、征安南、征缅甸打的都很不顺利。

按《元史》记载,蒙古和探马赤军户,“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基本上是全体男子都要终身当兵。“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平常放牧过日子,打仗的时候就征发为兵,马匹武器都要自备。国家又不发工资,那就非常依赖战时的劫掠,如果打仗还抢不到东西,那就必然面对入不敷出的窘境。

蒙古几次大的西征结束,欧亚大陆基本被瓜分完了

这个问题其实和唐代的府兵制度完蛋很像,唐初的府兵能大杀四方,但是随着吐蕃人崛起和内地土地兼并的加剧,到了唐高宗时期,当府兵意味着要不身死边疆要不家里破产,这项制度就难以为继了。

更荒唐的是蒙古的高级军官还在军中发放高利贷,把很多中低军官的直接推向深渊。

蒙古人粗糙的国家统治

蒙古崛起时,欧亚主要政权处于下坡路,蒙古人自己又经历连年内部残酷战争卷出来一个“天纵英才”的成吉思汗,这个家族还连续几代人都出了军事、政治高分的领导人。导致北亚草原的蒙古人凭借着不多的人口在3代人时间内就把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征服了。

军事上的成功也给各个蒙古汗国的大汗们充分的制度自信,头几任领导人根本没意愿去学习汉地的统治经验和办法。其他地区比如波斯地区,南俄地区的蒙古人也是这个德行。

蒙古本部也就是百万人口,按照成吉思汗的办法可以军事化管理起来。但是碰到中国、波斯阿拉伯等人口众多,政治制度比较成熟的地区就抓瞎了。

这里要提到汉化了。

打天下是一回事,治理天下又是另一回事

历史上为什么进入中原得民族要汉化,不是他们仰慕汉族人的生活方式。而是统治这么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得国家。必须老老实实去做汉族王朝之前做的超大规模政治体制的构建的维护。否则这么大的国家一定会出大乱子。

西汉初年思想家陆贾对刘邦说的“马上能得天下,马上不能治天下”。游牧族群若不吸取了汉文明的制度经验,是无法统治庞大的农耕国家的。

因为构建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需要清理户籍;要保持皇权传承的稳定性;保持地方上老百姓大致操持类似的行为准则;面对北方民族入侵和黄河不定期的水患,国家要有组织大量人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

草原那种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的玩法在这里玩不转。

“汉制”不是“汉人”的习惯法,而是一种治理农业中国无偏私的理性制度。

蒙古人的治国思路,只要给王公的上供足额了,不管下面人怎么办事的

虽然忽必烈时期还有一阵子要搞汉化,但是后面就停了。蒙古人想的很简单,我懒得管反正每年我定一个KPI,你们达到就可以了。具体按照汉制还是什么伊斯兰制我通通不管,底下是官僚还是地主或者汉地儒生能完成任务就行。

蒙古人治理国家,现在总结起来就是“一切外包”。

蒙古采用报税人制度,把一个地方的税收打包给报税人只要底下人把给大汗和贵族的税收搞定了,老子管你怎么治理地方的。而且采用招投标方式外包,一般都是报价高的中标。

外包税赋给税官

这个本来适用是中东的落后税收制度,但蒙古人发现这个制度太省心了,直接带到中国来,而中原以前压根没有这么玩的。

这种制度我们一想就知道,报税人肯定会联合当地的地主士绅或者黑恶势力千方百计的压榨底层,关你是汉人还是蒙古人。

所以明代取代元之后说“元以宽失天下”,这里的宽不是对老百姓宽仁,而是对中间的地主官僚太放纵了。

缺少精细化管理,重要事务外包的元代统治者

蒙古统治者基本不管这些人,有元一代全是这种粗放的,毫无远期规划的管理。

元代社会中间的地主官僚、儒生(不纳税)全都过的非常痛快,苦的只有庞大的底层了。不论是汉族老百姓还是蒙古的普通军户在元朝搞了几十年以后都过不下去了。

从草原南迁而来的军户,一代人后基本都处于破产边缘

蒙古基本搞定欧亚大陆以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蒙古奴隶凭借着吃苦耐劳的优点大受欢迎,当时从泉州出海的商船里运满了蒙古男女奴隶,卖往阿拉伯,印度,波斯等地。征服者的子孙成了被征服者的奴隶。

甚至有汉人官僚看不下去,对元英宗哭诉,说延祐年间(元英宗当太子的那几年),北方遭遇白灾,牲畜死净人民逃亡,卖儿卖女,尽为人奴。官员乞求新君元英宗予以抚恤。

从元朝灭宋的1279年,到1351年天下大乱元朝失去对南方的控制。如果一个南宋末年出生的人活到70多岁就看到天下大乱,再多活十几年就能看见朱元璋恢复汉家衣冠。

元末跟着朱元璋的蒙古人不少

蒙古人粗糙的统治艺术成功让本民族的底层跨越民族,和广大汉地的底层农民一样成了阶级兄弟,一起起义造蒙古王公的反。

蒙古族反元起义的先锋是站户,和李自成很相似。例如至元二十五年,一个叫伸思伯八的蒙古千户因不堪忍受驿站的负担,率众起义,袭击驿站,阻绝驿道,导致元朝的北方交通一度大受阻碍。

朱元璋起事也说: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所以明代总结元朝丢掉中原的原因:“元以宽失天下”,还真的是精辟。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