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姓始祖伯益之父大业居于邺城,伯益部曾控辖原少昊集团分布区

沉淀的过去 2024-11-07 11:45:13

嬴秦人源于东夷,崛起于西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考古发现和对历史文献的深入研究,嬴秦人的历史也在逐渐清晰。

1、嬴姓始祖伯益之父大业居于邺城。河北古史传说中,约五帝时期,秦山以南的汶泗流域主要是少昊族团生活的地域,泰山以北鲁西北地区则主要是蚩尤族团活动的地域。这一时期,在山东莱芜的嬴姓部族一支(嬴秦人先祖)随蚩尤势力向西北扩张,抵达今河北北部,与从陕西渭水上游一带向华北扩张的炎帝部族在涿鹿之野(张家口一带)发生大战,结果炎帝部族战败。后来炎帝黄帝联手打败蚩尤,这支嬴姓部族留在河北邺地(邺城),而黄帝族南下进入今山东,止于淮海以北,炎帝族南下进入今河南商丘一带。

炎帝部族与黄帝部族大战于阪泉,炎帝部族战败,形成了以黄帝为盟主的各部落大联盟。黄帝之后颛顼为盟主。颛顼是东夷部族的首领,此时各部族通婚已成为常态,故《史记秦本纪》说,大业娶少典之子女华为妻,少典氏属于黄帝族。

古邺城地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17.5公里的三台村及其东,南距安阳市约20公里。《史记秦本纪》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玄鸟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邺之得名由大业居此而来。

商部族先世曾从辽西的大凌河以北,迁徙至河北的今保定市、平山县、元氏和临城、临漳,最后进入河南商丘。商立国后,商人屡迁,至盘庚时迁于安阳。临漳和安阳毗邻,或许嬴姓部族与商部族曾经生活在一个区域内,关系极为亲密,故在夏末嬴秦人去夏归商。

“业”字的本义是,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由此可知,大业可能是蚩尤统辖下的一个部落的首领,掌握着神权,即主持祭祀。因此,大业带领族人回到原居地嬴汶河流域后,依然可以吸引嬴姓部族,并对此发号施令。

2、伯益部强盛时控辖原少昊集团分布区。伯益是大业之子,子承父业,仍然为族长,掌握神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归附的部落越来越多。帝舜时,伯益为重臣,佐禹平治水土有功,为帝舜驯服鸟兽,被赐嬴姓。伯益初居费县,始封莱芜,避居范县。

东夷集团始终以今黄河下游流域及淮河下游以北地区与山东半岛地区的土著部族为主体。少昊集团共有“五鸟”“五鸠”“五雉”“九扈”4个胞族,胞族下又分为24个氏族,皆以鸟为图腾。凤的祖型即古人称之为玄鸟的燕子。夷字本音出自燕的方言古称,燕、偃、郯、奄、盈、嬴、益诸字皆源自夷之变音。

少昊集团的后裔,自蚩尤、颛顼以下,大都有专号,皆为东夷总名。

五帝时代著名的东夷大部落,全都出自太昊、少昊两大集团,其中蚩尤、颛顼、祝融、帝喾、帝舜、皋陶、伯益等部最为著名。

据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苢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期间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最后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所取代。

伯益部是五帝时代后期原东夷少昊集团后裔的总代表,其势力远超于皋陶部。伯益部强盛时控辖范围相当于原少昊集团的分布区。《史记秦本纪》记载,嬴姓后裔建立方国者,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化、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以及同出于蜚廉氏的秦、赵。其中可考者,徐氏在今苏北徐州一带,郯氏在今山东郯城境,莒氏在今山东莒县境,终黎氏在今安徽凤阳县境,运奄氏在今山东曲阜境,黄氏在今河南潢川境,江氏在今河南正阳境,蜚廉氏在今山东费县一带,大致分布于从鲁东南到豫东南的一条弧线上,约略在皋陶部后裔活动区的北侧。

3、秦人先祖去夏归商和效力周王室。《史记●夏本纪》载:舜死后,禹即位,“举益,任之政”,禹死时“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禹将权力授予益,但益并不胜任,而禹之子启有贤能,所以诸侯抛弃了益而以启为共主。事实应该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所说:“禹爱益而任天下于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故传天下于益,而势重尽在启也。已而启与友党攻益而夺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此禹之不及尧、舜,明矣。”

伯益本来是禹的法定继承人,现在王位被启所夺,便率领强大的东夷部队向启发动进攻,打败并俘虏了启。启逃出囚禁之地,重新组织军队,向伯益反攻,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伯益,伯益被启抓获并处死,这就是古书上所记的“益干启位,启杀之。”伯益死后,其子孙离散,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殷人与秦人一样,都是以狩猎、牧畜为主的游牧氏族,殷人在商汤以前频繁迁徙;殷人和秦人曾经有过共同的图腾崇拜,都以玄鸟为图腾;从殷人和秦人的墓制看,两者有惊人的类似之处,且秦公墓都为诸侯墓形制,区别于殷制天子墓,表明那时等级严格,诸侯不敢僭越。

由于秦人的祖先与商人的祖先为近族,故秦人同殷人在政治上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夏末(公元前17世纪),秦人去夏归商,发挥自己善驾驭的特长,助殷灭夏立有战功。夏以后,秦人的祖先始终为殷奴隶主忠心效劳,或安内或攘外,因“遂世有功,以佐殷国”,《史记》记载“嬴姓多显,遂为诸侯”,秦不少首领被殷商奴隶主提拔重用,成为殷商的大臣。这是嬴姓部族第一次大规模随商联军向西迁移,其中一部在西戎、保西垂。

公元前11世纪,周崛起于西方,一举灭殷,秦人成为周人的奴隶。周初,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商纣的儿子武庚发动大规模叛乱,被周公旦平定,参与叛乱的秦人被迁往各地。一部分迁往黄淮流域,这些嬴姓氏族后来在那里建立了一些小国,到春秋时有的还存在。一部分则被迁往西方,原来在殷商西陲的一部分秦人祖先,因西周占据了殷人统治区,已被赶向更远的西周边陲。这时又有被从东方迁来的部分嬴姓氏族,两部分加起来,就成为最大一支嬴姓氏族。他们被西周统治者赶向遥远荒凉的黄土高原。直到周穆王时代,秦的一些首领才成为周奴隶主的高级奴隶,如为其赶车、养马。随着周王室地位的衰落,秦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凸显,后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并允许在秦地(甘肃清水秦亭附近)建筑城邑,封秦仲为大夫,为周王室抗击西戎,从此嬴秦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4、嬴秦人更直接的来源是蚩尤部。根据历史文献,嬴秦人以母族而祖帝颛顼,颛顼居帝丘(河南濮阳);以父族而祖少昊,少昊居奄(山东曲阜),即少昊之墟。

秦人既出于颛顼族,又主少昊之神,正好是其先祖母族和父族分别来自少昊五鸟氏中玄鸟颛顼族和伯赵少昊氏族,这两个氏族可能就是上古相互世代通婚的对偶部族。所以,嬴秦人母系源出玄鸟氏颛顼族,父系源出伯赵氏少昊族,这两个部族其同孕育了嬴秦人先祖。

其实,嬴秦人更直接的来源是蚩尤部。蚩尤是少昊集团的“五鸠”族群酋长,也是少昊集团的核心势力,当大规模部落战争到来之时,蚩尤以部落酋长兼“五鸠”首领的身份而成为东夷军事领袖,于是也成为北狄、西夏集群的主要敌手。不过他很快失败了,没有能够进入古“帝王”的序列,而只以部族的英雄归葬于故地,后来齐人世世祀之为“兵主”和战神,秦始皇巡游东土,也曾在齐地举行兵祭,祭祀英雄先祖蚩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