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开始,养老金正式并轨!事退企退待遇差距大。

水里捞月亮 2024-09-14 10:37:35

养老金待遇作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安享晚年的经济基础,对其生活质量和养老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也是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重要性

养老金待遇水平直接关系到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一般而言,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强,生活质量越高;反之,养老金待遇水平越低,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弱,生活质量越低。养老金待遇水平还影响退休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感受。较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可以使退休人员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和认可,提高其心理满意度和幸福感。

养老金待遇的现状

1. 基本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在养老金并轨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实行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个人无需缴费,退休后养老金平均替代率高达 80%-90%;企业参保职工需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平均替代率仅为 40%左右。

2. 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自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缴费方式与待遇计发办法,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 2022 年底,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 5775 万人,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 4500 元左右。

养老金待遇存在的问题

1. 体制内、外养老金待遇差距较大

在养老金并轨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实行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导致体制内、外养老金待遇差距较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明显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也增加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压力。

2. 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养老金待遇调整主要依据物价指数和工资增长率等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反映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成本和经济状况。同时,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不能及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情况进行调整,导致养老金待遇水平与退休人员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3. 养老金投资运营效率不高

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银行存款和国债为主,投资收益较低。同时,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这不仅影响了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也影响了养老金待遇的发放水平。

对策建议

1. 缩小体制内、外养老金待遇差距

逐步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统一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缩小体制内、外养老金待遇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2. 完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

建立与物价指数、工资增长率等因素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同时考虑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成本和经济状况,适时进行调整,确保养老金待遇水平与退休人员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3. 提高养老金投资运营效率

优化养老金投资运营模式,适当增加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的比例,提高投资收益。加强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规范投资运营行为,防范投资风险。

养老金待遇作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安享晚年的经济基础,对其生活质量和养老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存在体制内、外差距较大、调整机制不够完善和投资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为了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养老保障水平,需要逐步缩小体制内、外养老金待遇差距,完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养老金投资运营效率,加强养老金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3)》和《2022 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我们可以计算出 2022 年体制内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 5926.4 元,而企业参保退休职工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 2994.6 元。

养老金制度并轨后,为了确保改革前和改革后两种制度平稳衔接,保障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会明显降低,国家设立了 2014 年 10 月 1 日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 10 年过渡期。

在这 10 年过渡期内,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实行新老办法对比计发。具体来说,对于 2014 年 9 月 30 日前已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原办法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原办法的,予以补发;对于 2014 年 10 月 1 日后参加工作、2024 年 9 月 30 日前退休的人员,过渡期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发,保低限高;对于 2014 年 10 月 1 日后参加工作、2024 年 10 月 1 日后退休的人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将完全按照新办法计算,职业年金将按照新办法计算。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金制度并轨的影响将逐渐显现。根据我们的预测,到 2024 年,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将达到 6300 元左右,体制外企业退休职工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将达到 3200 元左右。这意味着养老金制度并轨后,体制外企业参保退休职工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与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更好地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我们将体制内参保人员分为退休“老人”、“新人”和“中人”三种类型。其中,“中人”指的是在 2014 年 10 月 1 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对于过渡期内退休的“中人”,我们实行新办法待遇标准与老办法待遇标准对比计算,若新办法待遇标准高于老办法,则超出部分根据退休时间段不同按比例逐年递增。

从 2024 年 10 月 1 日起,养老金正式并轨后,企退与事退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会表现出一定幅度的缩小。具体而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参保职工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均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原则。但体制内参保人员普遍按实际工资水平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工作性质稳定,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有优势,到手的钱会更多。

此外,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享有职业年金待遇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补充,退休后可按月领取。而企业虽鼓励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但享受企业年金待遇的退休职工寥寥无几。所以事退人员多领一笔钱,退休后的待遇水平自然较高。

总的来说,养老金制度并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事退与企退人员之间的待遇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公正。并轨后体制内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将源于社保基金,能缓解国家财政支出压力。

企业参保职工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与体制内退休人员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提高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他们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缴、长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养老金积累。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提高自我保障意识,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0 阅读: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