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西周晚期伯公父勺

文字绘者青青 2024-08-18 22:58:45

这件伯公父勺通长19.3厘米、勺头高6.8厘米、口径9.5厘米、深5厘米、重0.6公斤,勺头敛口鼓腹、圈足外侈,勺柄扁平、前半下折弯曲与勺头中部相连。

口沿下饰变形蝉纹,腹部饰瓦棱纹,圈足饰大小相间的重环纹,柄面饰双头龙纹。

伯公父勺同坑出土了两件,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也差不多。

勺柄弯曲处铸有铭文,两件上的铭文前后连贯。

铭文中出现了自名,也就是图片方框内的字。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爵”字。

但博物馆将此器标识为“勺”,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字有争议;另一方面是因为其造型与我们常见的铜爵差异很大,更像勺。

上:族徽金文 下:普通金文 右:鲁侯爵铭文

从目前的材料来看,铜爵中并未见到确凿无疑的自名。

上图族徽铭文中的“爵”字,可以确定象形的是今天常说的铜爵,但它们太象形了,后来如何演变的并不清楚。

上图的普通金文,是一般认定的“爵”字。但一方面从字形来看,它们与象形的族徽“爵”字相差很远。另一方面它们并不出现在今天常见的铜爵上。关于它们,除了“爵”还有很多不同的释读。

上图右边是鲁侯爵的铭文,这被认为是爵的自名,但仍然存在很多争议。

两勺铭文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认为,从字形来看,这是后世的“爵”字。那是不是能说像伯公父勺这样的器型才是当时的“爵”呢?也不行,因为字形与伯公父勺的器型也并不相符。

更可能的是,当时“爵”泛指行祼礼之器,而伯公父勺就是祭祀时用来持握敬酒的礼器,所以被称为“爵” 。

一些出土的商周勺、斗 图片来自网络

此器像勺,但不是普通的勺。

首先,此器柄长与口径之比近1:1,与普通的勺(如上图)5:1以上的比例差别很大。(有些勺虽是短柄,但中空可续木柄。)

舀取的功能要求有较长的柄。而伯公父勺的柄太短,并不适合舀酒,更可能是用来持握行走进行仪式的。

左:中唐 榆林石窟第25窟壁画 右:五代十国榆林石窟第19窟《曹元忠父子供养像》局部

由此我想到了行香炉。行香,是佛家的一种修持,手捧香炉围着佛像绕行。由传世壁画和文物来看,行香炉和伯公父勺的造型很像。

个人认为它们很可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只不过行香炉里面装的是香料,以熏香来礼佛;而伯公父勺里面装的是美酒,以酒香来通神,还可以边走边将酒祼于地。

另一件伯公父勺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此器下有圈足,可以稳稳放置。你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带柄的杯子。这种圈足也是普通勺、斗没有的,是为了放置在祭台上而设计的。

再次,两件勺上各有14字铭文,铭文中明确说到“用献用酌,用享用孝”,可见此器用于祭祀场合向天地祖先行敬酒之礼。

这件文物时间是西周晚期,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云塘村窖藏, 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