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三小时后,尚于博跳楼自尽,仅28岁,留下母亲痛心的活着

桃子说娱乐新闻 2024-11-25 13:53:10

没人知道尚于博那天晚上为什么会去天台。有人说他可能是想要无人打扰的深夜独处,也有人猜测他可能是想要欣赏城市的灯火。

据邻居所说,那晚的天气不冷不热,尚于博站在楼顶,一站就是三个小时。从热闹的街道到寂静的深夜,他始终在那里来回踱步。

有些人说,他们见过他好几次走到边缘又退回来的场景,那场景像是他在和自己对话,又像是在和整个世界告别。

他最后留下的那条信息,让人感到心疼。圈内好友事后提到,尚于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不是任何人的错”。

人们意想不到的是,那个曾在《杜拉拉升职记》中阳光帅气的年轻演员选择了这样一种离开的方式。

尚于博在那一年只有28岁。

娱乐圈又多了一个"抑郁症离世"的标签,这一次走的是一个连"顶流"都算不上的年轻演员。这个演员既没有轰动的绯闻,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连一个完整的主角戏份都没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年轻人,却震惊了整个圈子。

“那晚我值班,看到他在楼顶踱来踱去,本想上去问个究竟,但想到年轻人可能只是想散散心,就没再理会。”楼栋保安事后懊悔地说。

”楼栋保安事后懊悔地说。

没想到的是,那个总是对大家笑脸相迎的年轻演员,在徘徊三个小时后,竟然选择了永远的离开。

在他的手机里,我们还找到了尚未发完的剧本,微信里面还有未回复的工作消息。他是一个28岁的年轻人,就这样在那个深夜戛然而止。

这个问题并没有人能回答,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一位老母亲日复一日流下的泪水,以及一个关于抑郁症的讨论话题。那位总是带着阳光笑容的年轻人,永远的定格在了28岁的那个夜晚。

"人前光鲜,人后崩溃"这八个字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娱乐圈的真实写照。然而,没有人能料想到这个看起来阳光、无忧无虑的大男孩,内心竟承受着如此巨大的痛苦。

要说到改变的开端,应该就是《杜拉拉升职记》这部剧播出的时候。

尚于博是典型的一夜爆红的代表。剧集刚播完那会儿,他在街上走路都有人认出来,朋友圈的互动量飙升,微博私信更是被各种剧本邀约塞得满满的。

然而,这个看似美好的转折点,却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段时间他整个人都变了,每晚都睡不着。"他的同事演员回忆说。他常常在床上翻来覆去,失眠痛苦如影随形。白天不得不打起精神应付工作,到了晚上,痛苦又像被定格了一样,无法摆脱。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那个片场上永远阳光向上的大男孩,私下里却被失眠问题困扰得身心俱疲。

然而在白天,尚于博仍是那个认真敬业的演员。在化妆间里,他笑声不断,现场走位一遍过,台词背得比谁都熟。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看似轻松的表演背后,隐藏着他多少个通宵背词的夜晚。

直到有一天,他再也撑不下去了。

医院的诊断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是重度抑郁症。当他们听到这个结果时,都惊呆了。

"说实话,我们真的难以置信。"一位经常合作的导演感叹道,"每次见到他,他总是笑容满面,台词念得比任何人都好,现场的氛围总是被他带动起来。

这就是娱乐圈最可怕的地方,镜头前,你必须保持完美的状态;镜头后,却不得不独自舔舐伤口。尚于博就是这样戴着面具生活着:白天在片场热情洋溢,深夜却独自崩溃。

家人在发现他的情况后,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治疗,四处求医问药,尝试各种治疗方法。他们还一起去旅游散心,陪他聊天,找心理医生帮助他缓解心理压力。

讽刺的是,即使身患重度抑郁症,他仍然保持着惊人的职业素养。他没有耍大牌,没有迟到早退,对每一场戏都像过去一样认真对待。

自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之后,那个意气风发的尚于博渐渐消失了。他只留下了一副疲惫不堪的身躯,在白天与黑夜之间苦苦挣扎,直到无法承受那份重负。

人红是福还是祸,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懂。尚于博用生命给出了最沉重的答案。

谁会料想到呢?这位最后选择离开人世的大男孩,曾经有过一个多么美好的开端。

尚于博出身艺术世家,他的父母都是在湖北荆州从事艺术工作的。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尚于博自幼对艺术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和热爱。

之后父母决定下海经商,举家搬迁至深圳。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中,小尚于博的生活和大多数“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一样,父母忙于拼搏事业,他一人在家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孤独并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更加热爱生活和渴望表达。

别人都说他真的很有天赋。他总是出现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眼里充满了对梦想的追求。

要说励志,他的高考故事绝对能写进教科书——670分,你敢信?这分数放在艺考生里,那可不就是妥妥的学霸。

最终,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开启了他的演艺之路。

大三那年,他的机遇降临了。电影《枪手》剧组看中了他的表演天赋,这部电影也成了他的银幕处女作。当时别人都说他会红,但他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努力地在学校学习专业课。

临近毕业,他和同学们一起编排并演出了话剧《长椅逸事》,结果这部话剧在话剧圈中产生了轰动性的反响。因此,他收到了许多导演的邀约,大家都称赞这个年轻人未来一片光明。

这故事的主角像不像开挂了呢?他出身艺术世家,长得帅演技好,还是个学霸。他展现出的实力和天赋都在告诉我们:"这孩子,一定会红。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那个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少年,那个以670分高分被名校录取的学霸,那个被誉为“最有潜力新人”的演员,最后却选择了一种让人心痛的谢幕方式。

尚于博的作品多为配角,但他对每个角色的塑造都非常认真。

《陆军特战队》成为了他正式踏入娱乐圈的第一部作品。虽然并非主角,但他对待每一个镜头都如同主角一般认真,无比珍惜每一次演出机会。

那时的他,为每一个小进步都感到开心和满足。

随后,他陆续接拍了《娘家的故事》、《天涯咫尺》等电视剧,虽然都是饰演小角色,但他从未感到厌烦。在他看来,每个角色都是积累和成长的机会。

"尚于博那个孩子特别敬业。"一位老道具师这样回忆道,"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片场,最后一个离开。补妆的时候他还在背台词,甚至连吃盒饭的时候也在琢磨角色。

那个在舞台下认真排练的背影背后,却隐藏着一颗饱受折磨的心,这是谁都难以想象的。

片场的工作人员说,即使在患抑郁症期间,尚于博也没有降低他的专业水平,该来的时候准时来,该演的戏一条过,从未给剧组添过麻烦。

甚至有时候大家都觉得他的状态不错,能看到他嘴角挂着笑容。

那时候,我们多关心关心他就好了。

是的,没有人能想到那个片场上永远笑容满面的大男孩,私下里却在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和挣扎。那些看似完美的表演背后,竟然是他用生命在完成的最后演出。

在人生舞台的最后一幕,他用专业与敬业演绎了一幅画卷,只是这是一场不会有人喊“卡”、说“过”的戏,有的只是永恒的落幕。

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艺术遗产。

"我儿子患有抑郁症。"

当医生告诉尚于博的母亲这个消息时,她几乎无法支撑自己站立。

然而她的问题无人回答。

自那天起,这位母亲的生活就只剩一件事:陪伴儿子、陪伴他聊天、陪他一起旅行,她愿意做任何能让儿子开心的事。

她相信只要足够用心,一定能够把儿子从抑郁的深渊中拉出来。

然而她的理解是错误的。

那天深夜,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成为了她一生最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就在那一天,她28岁的儿子,在楼顶上默默地待了三个小时之后,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刻,母亲的世界破碎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非一般人能承受。然而,这位母亲却在痛苦的极限中找到了新的方向。

"这样的悲剧不能再发生了!"

她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帮助抑郁症患者的基金会。这不仅是为了纪念儿子,更是希望能帮助更多和儿子一样的人。她表示,如果当初她能更了解抑郁症,如果大家都能对心理健康有更多认知,或许结局就会不一样。

这位失去爱子的母亲,如今每天都在为其他抑郁症患者奔波。她表示:"我无法再让其他母亲经历我承受的痛苦。"

是的,28岁,本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她的儿子却永远定格在了这个年龄。

但至少,她将对儿子的爱转化为了对这个世界的责任。这也许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 即使痛得无法忍受,也要让这份痛变得有意义。

这可能是尚于博最后留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礼物 - 他的故事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抑郁症和年轻人的心理健康。

这份礼物实在是太痛心了,太贵重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