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宫廷剧中,宠妃仗着恩宠给皇后吃瘪的剧情并不少见,而面对此情形,皇上对皇后一般会进行安抚,但很少会责罚宠妃,因为皇后得到了皇上的尊重,却不像宠妃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帝后和睦多见,因为帝后本是一体,皇上不尊重皇后,其实就是不尊重自己。但帝后恩爱,在我印象中就只记得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以及清朝的同治皇帝和嘉顺皇后。究其原因,皇后大多端庄识理,足以母仪天下,但长久的相处,却容易让身为男人的皇上生厌。在电视剧《母仪天下》中,家人子王政君在汉宣帝继后王皇后和宫廷乐师萧育的帮助下,得以当选太子妃,然而太子却对王政君一直不冷不淡,这让王政君十分不解。后来,王政君才从宫人的口中得知太子之所以不喜欢她,是因为她太过古板,尤其是在床底之事上缺少花样,所以太子还一直怀念着已故的花样百出的司马良娣。但是,幼承庭训的她实在无法改变,这也给了一直嫉恨她的傅瑶机会,傅瑶也凭借着自己在床底之间的诱惑力和欲擒故纵的手段俘获了太子的心,一跃成为了太子最宠爱的夫人,并且一度凌驾于太子妃之上。
汉宣帝驾崩后,太子继位,是为汉元帝。虽然王政君因是太子正妻的身份被册封为皇后,但经不住傅瑶的媚功,汉元帝为了凸显傅瑶的荣宠,在册封傅瑶和冯媛为婕妤后又为傅瑶设置了“昭仪”的位份,在婕妤之上,皇后之下,并且爱屋及乌,有意册立傅瑶的儿子为太子。在萧育的劝说和王政君的苦心经营下,汉元帝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立王政君的儿子为太子,并且在临终前再次宣布了太子是自己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汉元帝去世后,太子继位,是为汉成帝,王政君成为皇太后,傅瑶呼风唤雨的日子也宣告结束,被迫和儿子前往封地,被尊为“定陶王太后”。但是,傅瑶并不甘心自己只能做个封地的王太后。她深知汉成帝与王政君母子不睦,也深谙男人“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心理,于是暗中筹谋,收留并训练两名孤女,还将她们先后送入宫中,意图牢牢拴住汉成帝的心,以求来日。这两位孤女,便是大名鼎鼎的赵飞燕和赵合德。
赵飞燕和赵合德进宫后,让汉成帝和王政君的母子关系进一步紧张起来,又施计害许皇后被废黜,先入宫的赵飞燕成为了新皇后,赵合德成为了昭仪。但赵飞燕却深知汉成帝此时最爱的只有赵合德,她这个皇后,一如王政君当年,只有响亮的名号,开心与否,只有自己知道。赵合德也复刻了傅瑶的经历,让汉成帝对她言听计从,更甚者诬陷班婕妤和人私通,并当着汉成帝的面掐死了班婕妤刚出生的孩子,这也是他唯一的儿子。而汉成帝不仅没有责罚她,还帮她隐瞒,说孩子是自己掐死的,只为了保护赵合德不会在自己儿子继位后被清算。在立嗣的问题上,也是因为赵合德的一句话,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过继傅瑶的孙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哀帝,丝毫不顾及在他死后生母王政君会处于怎样被动的境地,傅瑶的目的终于也达到了。当夜,汉成帝又是因为赵合德的一句话,一次性服用过多的催情药物,结果两人鱼水之欢后便精尽人亡,就此驾崩,死在了心爱之人的石榴裙下。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宫斗剧《后宫》(又名《好女春华》)中,明宪宗十分依赖和宠爱万贞儿,但万贞儿的出身低,年岁大,不被皇上生母周太后喜欢,所以明宪宗只得立吴氏为皇后,万氏为贵妃。虽然一开始明宪宗不喜皇后,但吴皇后也确实比万贵妃年轻,久而久之皇上也动了心。然而在同房时,吴皇后过于木讷,且以圣人圣言劝诫皇上要勤政爱民,这让皇上感觉十分扫兴,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万贵妃。万贵妃只是略施小计,便从皇后那里夺回了皇上的心。从那以后,皇上便只留宿在万贵妃宫中,皇后也十分苦恼,但是礼教教养让她必须得坚持身为皇后要履行的职责和作出的表率。借着跋扈的万贵妃不向她行礼的事件,她掌掴了万贵妃,想以此树立自己皇后的威望,却不曾想自己低估了万贵妃在皇上心中的分量,被废黜后又被万贵妃害死,结束了自己悲苦又短暂的一生。
还有《宫中残酷史·花儿的战争》中,女主赵文静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虽然根据从母法身份地位低贱,却依靠自己对人性特别是对仁祖内心的敏锐洞察,一步步爬到了贵人的位置(根据李朝内命妇的品级,贵人为从一品,已经是较高的位份),获得了仁祖的专宠,还害死了仁祖的亲子昭显世子、儿媳世子嫔姜氏以及最年长的世孙。不仅如此,文静虽然只是后宫,却也让年幼的新中殿吃了很多次亏,到了后期几乎架空了中殿的权力,成为了内命妇实际上的首长。如果结局时文静没有被儿子出卖,被软禁的仁祖没有被忠心于他的内官金仁救走,那文静说不定真的就会改写历史,以小妾之女的身份登上中殿的宝座。综上,不管是儒学还是朱子理学,都要求女子要有德行,要端庄持重,这样才是好女人、好妻子。出身名门的女人,自幼受到这样的教育,自然不会也不屑于去做出格的事情,所以在面对那些出身不高、想尽办法讨男人欢心的女人时便会手足无措。正室和宠妾天生对立,但是她们的对立却并非是自己所想,而是时代造成的。如果有选择,谁不想“一生一世一双人”,只是因为她们受困于那个时代,不得不相互倾轧,不得不曲意逢迎,不得不牺牲自我,说到底,都是可怜人罢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