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来历

电工知库 2025-01-07 14:01:32
“元旦”的来历

元旦俗称“阳历年”、“公历年”、“新历年”,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月1日。元旦为中国的法定假日,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定假日。

中国古代的“元旦”,据说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相关文字记述;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也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意即“初始的日子”,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古代的“元旦”又称为“元日”、“元辰”、“元春”、“上日”等,时间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但正月初一具体从哪天开始算起,在汉武帝以前并不统一。夏朝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规定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并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决定使用西历(公历),并规定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正月初一前后,所以就把农历的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而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节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