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刘慈欣在《三体》里说的那样:“毁灭人类的,不是无知和弱小,而是傲慢。”一个人的毁灭,也来自于她的傲慢,你可能出生在一个权贵之家,哪怕你真有外交豁免权,也成为不了保护伞,何况你还是一个中国国籍者。
我们今天来看看在国外如果有人乱用“外交豁免权”是怎样的。
外交使节的不可侵犯性在历史上得到了大多数文明和国家的承认。为了确保信息交流和保持联系,大多数社会——甚至是未识字的社会——都允许信使安全行事,这也是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为了避免因为两国交恶,而导致使者被莫须有的罪名迫害,所以国际法中规定外国或国际组织及其官方代表在其所在国的管辖范围内享有的豁免。
这也是我们余大秘书长敢于向我们这些“平民”叫嚣的底气来源,亚太空间组织确实是受到联合国承认和国际法保护的国际组织,如果余大秘书长有错了,也确实可以向组织申请豁免,可是这法律是让外国人在所在国工作有安全感的保证,谁能想到有一天,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这我有外交豁免,这简直像在说,我叛国了,你们不能抓我一样,严重怀疑余大秘书长有没有把自己当中国人,还是说仗着自己的身份在国外嚣张惯了,回国了十分不适应。
其实在国外政府也有很多利用本身外交豁免权为非作歹的,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双国籍者。
豁免权的是否有效和外交关所犯下的罪行大小有着直接关系。英国作为世界大国,五常之一,欧洲第二经济体和世界各国和组织都有着密切的往来,很多国际组织也将英国伦敦视为总部,然而有很多外交官也让英国政府十分头疼。
英国外交大臣向政府递交了一份数据,上面罗列了各国外交人员在英国犯下的各种罪行,根据计算英国居住了各国外交人员和其家属人数总计已经达到了25000人,这些人良莠不齐,有的是代表一国之精英,有的则为非作歹。
其中就有沙特阿拉伯代表团的工作人员涉嫌人口贩运和性侵,尼日利亚外交人员被指控造成人身伤害,巴基斯坦大使馆的一名成员被指控以言语威胁伤害他人,有来自10个不同大使馆的外交工作人员被发现酒后驾车,其中包括一名来自美国外交使团的雇员。
然而这些罪名只是被指控,却并没有上法院进行审判,原因就是这些外交人员拥有外交豁免权。
在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正式确立了外交人员拥有外交豁免权,旨在帮助领事馆工作人员更有安全感地开展工作,而不用担心因为外交工作而导致被捕。
然而这一规定却在无形中成为了某些人的保护伞。
有些政府高官也在利用着外交豁免权,卡塔尔前首相谢赫·哈马德·本·贾西姆·阿勒萨尼,曾在2016年收到一名英国-卡塔尔双国籍者的起诉,指控他在卡塔尔被阿勒萨尼,人身拘禁,侵占财产等罪名,然而可惜的是最终英国法院以阿勒萨尼,是卡塔尔外交部人员为理由,使用了外交豁免权,对于他不进行起诉。苦主十分恼怒,在接受采访时,他对记者诉说:“我相信正义会占上风,阿勒萨尼会为他的所作所为负责;外交豁免权旨在促进国家间的关系,而不是任意将富人和有权势的人凌驾于法律之上。”
虽然阿勒萨尼,已经在2014年辞去了卡塔尔首相和外交部长,但是他依然挂职参赞以卡塔尔驻英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身份,也因此获得了英国政府的豁免权。
当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因为自己外交工作人员的身份而可以得到豁免,因为还有一条规定为派遣国愿意放弃外交豁免权。就在今年一名新加坡驻日本大使馆人员就做出了一件十分像日本本土人做的事,一名新加坡驻日本大使馆参赞承认在日本的公共浴池之中,使用相机对一名十几岁的男孩子进行了偷拍,是的你没看错,是对一名十几岁的男孩子。
然而不知是因为新手生疏,还是过于兴奋,他忘记了关闭闪光灯,于是一声咔嚓之后,一众猛男发现了他这种恶心行为。
警察的出现拯救了这名参赞,然而让日本大众气愤的是,日本警察很快就将这名恶徒释放,原因就是他作为新加坡驻日本的社交工作人员,拥有外交豁免权。
当然很多时候不是报应不到,只是时候未到。
外交官想要拥有豁免权的背后,一定是获得国家的支持。
案件发生后,新加坡官方很快就将其免职,并要求这名工作人员回国进行调查,考虑到事件的影响,如果日本政府十分气愤,并且要求新加坡政府为此事做出交代,那么新加坡也愿意放弃外交豁免权,让日本法院可以对这名偷拍者进行起诉。
在外交豁免权之中也有轻重之分,很多工作人员的豁免权必然不会有大使的权重大。
一国驻外大使,名义上几乎可以免除东道国的任何法律起诉。
这种免除也和两国之间的国力和外交关系有关。
2009年前罗马尼亚驻新加坡大使,在新加坡驾驶汽车发生车祸,撞死了一名30岁马来西亚籍男子,案件发生三天之后这名外交官就飞回了国内,这件事一经媒体报道就在新加坡掀起了民众愤怒的浪潮,我们都知道新加坡是一个十分看重法治的国家,所以这种特权行为,十分不被民众接受,更让民众愤怒的是,新加坡和罗马尼亚并没有引渡条例,似乎看来这名外交官就可以法外逃脱了,可惜他没有得到自己国家的支持。
新加坡外交部当时的回应是,作为一名经认可的外交官,即使约内斯库在事故发生后没有离开新加坡,他也不会被逮捕——除非罗马尼亚政府放弃他的外交豁免权。
当然这只是面上的说法,背地里罗马尼亚政府必然受到了巨大压力,于是罗马尼亚政府判处了约内斯库6年监禁。
1997年一名格鲁吉亚外交官酒后在美国华盛顿特区驾驶汽车发生了五车连撞事故,该事故造成一名女孩死亡,愤怒的美国政府是一通电话就打到了格鲁吉亚,要求其放弃外交豁免权力,这种要求几乎不能被拒绝,随后格鲁吉亚政府放弃了外交豁免权,让这名外交官在美国接受法律的审判。
当然如果你的国家支持你的各种行为,在和平时期外交豁免权也就成为了“免死金牌”如果你的国家十分护短,那么就会存在以下这些操作,2013年,印度驻美国大使馆副总领事德维亚尼·科布拉加德犯有签证诈骗而被起诉,显然这名副领事很可能利用自己身份帮助了印度民众办理美国签证,此时正是川普在位,对于移民十分敏感的时期,她这种行为当然受到了终点关照。本来她以副领事的身份无法做到完全豁免,可是这名副领事也是手段了得,并且熟读《国际法》她给自己抬了身份,印度政府将其身份从驻外领事升到了联合国工作人员,增大了她的豁免权限,所以科布拉加德能够安全的从美国警察局离开。
俄罗斯外交官德米特里·鲍罗丁在荷兰被捕,并被警方拘留了三个小时,尽管他享有外交豁免权;当地媒体报道说,警方因涉嫌虐待儿童而报警,这种罪行在西方很是看重,但他本人和俄罗斯外交部都否认了这一罪行,荷兰无法长期拘留最后只能释放。
2023年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计划取消俄罗斯对堪培拉一块黄金地段的租约,俄罗斯曾计划在那里建造一座新大使馆。
这种单方面的违约十分不没有道德,俄罗斯也是生猛,既然你不将规矩,那我就告诉你什么是规矩,俄罗斯外交部的应对方式是,派遣了一名外交部工作人员,躺在了被征收的区域内,并且打起了棚子,放上了咖啡。
这种在国内仿佛是抵抗拆迁的办法,被俄罗斯玩的飞起,因为根据《国际法》外交人员不能被拘捕,因为他有豁免权,如果澳大利亚无视豁免权的规定,那么自己国外的外交人员的安全又如何保证,拆迁队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等待上头指示。最终是什么结果不得而知,只知道最后这名外交人员是满意的从躺椅上起身,坐上了使馆汽车离开了这里。
当然外交豁免权更是一种文明规定,首先你的讲文明,可一个国家发生动乱的时候,暴徒们可不会给你讲文明,两国交战也可斩了来使,在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新政权视美国为头号敌人,愤怒的学生们保卫了美国大使馆,并将外交官在内的52名美国人挟持为人质,这一关押就是444天。
结语通过以上你该明白,所以外交豁免权也是灵活多变的,它和外交官的身份重要程度,所犯罪行的大小,以及是否背后有国家支持为要素,只是凭借自己一个国际组织人员的身份,就想在街头大呼小叫,吆五喝六显然是无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