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美军为何不偷袭志愿军后方?邓华:50万大军已严阵以待

我就是个混蛋呀 2024-12-13 13:28:46

从1950年10月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支援朝鲜人民军开始,到1953年中、朝、美三国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总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元帅的带领下不仅成功地将战线从中国的鸭绿江沿岸打回了“三八线”,甚至是“三七线”附近,还迫使美国三次换将。

事实证明,不论是目中无人的麦克阿瑟,严谨甚微的李奇微还是后来根本没什么发挥空间的克拉克,无论是“五星”还是“四星”,终究都无法扭转朝鲜战局。既然明知将面对失败,号称“世界不败”的美军为什么不偷袭志愿军的后方,再来一次登陆战的辉煌呢?

担任中国志愿军副代司令、总司令的邓华上将:50万大军已严阵以待!

三次换将的美国

麦克萨瑟、李奇微以及后来的“联合国军”第三任司令克拉克都毕业于西点军校。而作为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麦克阿瑟是“成也天赋,败也天赋”。39岁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45岁成少将,50岁的时候晋升“四星上将”。

其实在57岁的时候麦克阿瑟就已经正式退役。可没过几年,二战的爆发让这一位老将再一次披挂上阵。麦克阿瑟之前的战绩是相当“辉煌”的,因此在重返军队的第三年,麦克阿瑟不仅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共和党的政客们还有意推选他担任总统候选人。

美国公认的“天之骄子”,在朝鲜遇上中国军队之后,却还是逐渐走“下坡路”,骄傲自负的性格让他误判中国军队不可能跨过鸭绿江参战,在遭遇中国志愿军迎头痛击之后,仍然不以为意,甚至还下达了“感恩节之前回国”的妄语。

不仅仅是对中国,他面对美国总统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嚣张。朝鲜受挫之后,麦克阿瑟有意美军在中国东北发动战争,可美国总统杜鲁门担心苏联参战而拒绝了麦克阿瑟的意见。这让麦克阿瑟极为不满,甚至公开反对杜鲁门,引得白宫对这位“老将”也是越来越不放心。

而在此之前,美国原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因“车祸”身亡,由李奇微继任。李奇微与麦克阿瑟完全不同,此人十分谨慎,更经常亲临战线视察,在他的带领下,美第八集团军在战场上给中国志愿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就连麦克阿瑟对他也是十分刮目相看,史无前例地给予了他很大的战争主动权。

也正是因为李奇微的出色表现,让杜鲁门于1951年4月,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由撤了麦克阿瑟,改由李奇微接任。之后的李奇微连续制定“磁性战术”以及“绞杀战”,成了中国志愿军“最狡猾的对手”。

1952年,艾森豪威尔在总统大选中胜出,其原先担任的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空缺,而李奇微此时在朝鲜战场已“无力回天”,便被交好的艾森豪威尔召回接任了自己的职位,转而派出了更为年轻的克拉克。

作为“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文件上签字的美军将领”——克拉克,他是继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四星上将李奇微之后美国派出的第三人“联合国军”总司令,也是三人之中最年轻的一位,比麦克萨瑟整整小了16岁。

克拉克明白,自己此时被调任到如此“重要”的职位,不过是替人擦屁股罢了,在朝鲜这片土地上,美军已经没有发挥优势的机会。可克拉克不愿这样灰头土脸地回去,便与自己的作战参谋一同制定了一个“胆大”的计划,代号为“8-52”。

严阵以待的中国

从一战爆发以来,美国军队依仗先进的科技、强大的海陆空部队的支持下,在登陆作战上展现了极大的优势,诺曼底登陆以及之前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的仁川登陆战,都证明了这一点,可在面对中国志愿军时,为什么美国宁愿“坐等”失败,也不愿意利用登陆战偷袭中国大后方,从而再一次“反败为胜”呢?

麦克阿瑟当年就是因为想要出兵中国东北,与杜鲁门政见不和,被强行撤了职。可到了“麻烦制造者”李奇微这里,为什么就“不敢”了呢。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克拉克则就不一样了。

克拉克认为,美国本土不愿意出兵中国东北,是害怕苏联参战。但当时中国志愿军的部队已经在“三八线”附近,美军完全可以绕到“背后”,再来一次登陆战,实现对中国志愿军的“合围”。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胆大的想法,克拉克在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没多久,就向美国本土提交了“8-52计划”。原本美国本土对此的态度还算是中肯,可没多久,此计划就被“罢免”了。

“8-52”计划的核心就是利用中国处在前线的志愿军与鸭绿江中国本土之间存在的“缝隙”,动用美军所有可以动用的优势兵力,不惜一切代价在“缝隙”中登陆,从而彻底扭转局势。

能想出这个作战方案,干前人不敢干的事情,也足以见得克拉克是真的不想当证明美国并非“战无不胜”的第一人,这对于任何一个战功赫赫美军将军来说,都将会是一个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耻辱”。

更何况,朝鲜战争演变到如今的地步,根本就不是克拉克造成的。可一个是被美国人民视为 “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的麦克阿瑟,另一个是被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保护”的李奇微,两个人一个都不是“毫无后台”的克拉克能“埋怨”的,但克拉克不甘心。

可尽管再不甘心,克拉克最后却还是主动停止了自己的计划,只因为在行动开始之前,中国志愿军以及苏联方面,都似乎已经料到了: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分为正面集团,西线集团以及东线集团三大主力,其中正面集结了10个军的兵力,东线因为气候恶劣,作战空间极度有限,只配备了2个军左右,而西线方面,同时也是克拉克登陆作战的重点方向则有志愿军副总司令邓华带领的6个集团军亲自“坐镇”。

在彭老总因病回国修养的时间,邓华曾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当时志愿军在正面战场基本上已经站稳脚跟,而东线因为气候问题,美军自己也不愿意投入过多,海岸线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从1952年底开始,在朝鲜半岛的南部,美国的空军以及海军部队便开始了频繁了两栖作战训练,其意味可想而知。国内获得情报之后,原本还不太确定,可知道苏联方面得到了一致的情报,才最终确定了此消息的准确性。

可得知消息的邓华将军却是“不紧不慢”,因为50万大军已严阵以待!

为什么这么说?

美国登陆作战的能力邓华是知晓的。在情报部门得知这一消息之前,邓华就已经开始率领部队沿着海岸线加固,为的就是防止仁川登陆的第二次发生。而知“8-52”计划的存在之后,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情况的邓华将军曾戏称:

“看来这个克拉克啊,对于1950年美国军队在仁川成功登陆的‘美梦’直至今天还没醒过来,现在又想着故技重施了。可他们忘了,中国志愿军的厉害。”

不变的结局

1952年10月的时候,秋季战术反击作进入关键阶段,志愿军入朝总兵力兵力已经达到了97万人。而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志愿军入朝兵力便整整有19个军,59个师,还有14个炮兵师、2个坦克师以及10个铁道兵师,再加上各类后勤人员,总人数共计135万人左右。增兵足足将近40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另一方面,在美军可能进行登陆作战的方向同样也部署了10个军的兵力,还配备了大炮、飞机,空军部队以及鱼雷艇大队也是整装待发,光光是应对美军可能登陆的部队,总人数就已经50万有余。

克拉克见状,又怎么敢继续执行原计划呢?

其实不仅仅是严阵以待的中国50万大军,还有中国在朝鲜修建的“地下长城”。坑道作战向来是中国军队作战的强项。为了应对美军的登陆作战,长达1000多公里的地下长城涵盖了“三八线”以内的整个东西海岸,美军一旦再次登陆,无疑是给了中国志愿军“瓮中捉鳖”的可能。

无论克拉克再怎么集中优势反击,朝鲜战争的结局都早已注定,无从更改。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美国在朝鲜战争上的表现:赢了北朝鲜,却输给了中国。

抗美援朝的胜利使得新中国证明了一个道理,西方侵略者靠着架几尊大炮就能侵略一整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也不再是不可战胜的“传说”。

毛主席曾说过:想要吞并整个中国,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国不仅又百万雄师,更有数为了保卫国家挺身而出的人。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