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票房为什么不及《热辣滚烫》一半?输在了两个方面

儒雅和君呀 2024-08-17 00:39:58

实事求是讲,张艺谋的《第二十条》主题深刻性高于贾玲的《热辣滚烫》。贾玲的影片本质上是小人物小成功的励志大片,共情了大众的普通情怀;张艺谋的影片虽说也以小人物的命运为切入口,但上升到了国家民族法治命运的高度,共振了大众的生命情怀,更引人深思。这是张艺谋可以和《活着》比肩的现实主义力作。

但为什么《第二十条》的票房一直远远落后《热辣滚烫》呢?(截止2月17日,两片分别27.48亿和13.43亿)。许多人说后者领先是资本控制、减肥营销、观众素质低等原因,是可笑和没有说服力的。

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张艺谋玩喜剧过了头,不敌贾玲;二是张艺谋影片表现小人物的故事剧情,过分渲染人性之恶却严重失真脱离现实,而贾玲表现的人性小“恶”,却在现实生活中随时可闻、真实可信,非常容易为观众接受。这两大方面使更多的观众放弃了张艺谋而选择贾玲。

《热辣滚烫》的喜剧手法完胜《第二十条》

不承认不行,张艺谋玩喜剧真的玩不过贾玲,也玩不过沈腾,甚至不在一个层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张艺谋很不幸春节档拿《第二十条》与贾玲和沈腾两大喜剧高手碰上了,所以从喜剧表现上先输给《热辣滚烫》,接着输给《飞驰人生2》。

贾玲多年的喜剧综艺舞台摸爬滚打,和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的导演磨炼,已把喜剧幽默的技巧玩的出神入化,刻骨铭心。其精髓就是不刻意、不经意、不低俗,一笔而过绝不拖泥带水,不留设计痕迹,却信息量巨大,让人联想丰富,意味深远。

例子一。“海燕”、贾玲、张小斐母女三人对话。“海燕”对张小斐说:“你看你找的男的,离婚了,孩子也不要,钱也不给”;贾玲边吃饭边面无表情地说:“婚内出轨,孩子也不是人家的,人家凭什么管?”张小斐听后马上火起,姊妹俩大打出手。

贾玲不经意的几句话,观众是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大笑的,短短几句话使张小斐刚被同情的人设瞬间反转,同时讽刺了婚内出轨、非婚生育的社会现象。再细想“海燕”说的话,她不可能不知道二女儿离婚的真相,还说“那男的”不好,真是把他“赵氏幽默”发挥到家了。

例子二。雷佳音获得了代表俱乐部参加拳击比赛的资格,对手父亲拿来3万块钱要他打假拳。到了开赛时,雷佳音说,“前四局你会享受我雨点般的打击,到第五局我就倒下了”,那毛头小伙还真诚地说,“委屈你了,叔”。当观众都睁大眼睛,相当期待地看雷佳音如何前四局“真打”,最后一局“假打”时,没想到比赛铃刚响,毛头小伙一拳打来,雷佳音就直挺挺倒了下去,结束了比赛。

这就是贾玲式的干净利落脆的幽默,没等观众准备好,就完事了。但潜台词则是:“不就是打假拳吗,打那么真,费恁多事干嘛。”

例子三:贾玲的男友乔杉出轨闺蜜李雪琴,还怀孕了,两人约贾玲摊牌。乔杉理直气壮地提出和贾玲分手,李雪琴理直气壮地提出贾玲还得参加他们的婚礼,不然大家还以为她是小三呢,而贾玲竟真的在婚礼上为李雪琴当了伴娘。

这个桥段换作别人会怎么拍?不用想就是与闺蜜反目,哭天抹泪,大闹婚礼,伺机报复之类。但在贾玲这里,就这样轻松一过,因为现实就是出轨越来有理,当小三越来越有理。

这就是贾玲善良式的高级幽默,让观众笑中心酸,若有所思。

再看张艺谋《第二十条》中的喜剧表现。马丽、雷佳音和陈明昊,马丽、雷佳音和张译,马丽、雷佳音和高叶,不停地变换三人组合,成了互飙口才的“铿锵三人行”,占据了影片的前大部分时间。为喜剧而喜剧,为幽默而幽默,为搞笑而搞笑,最终搞成了无厘头的明星演员“台词表演课”。这些刻意、过度的喜剧桥段,对推动剧情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最大的败笔还不是无聊,而是庸俗。雷佳音与高叶的恋人梗被反复提起,雷佳音的手机被马丽反复查看,让人想起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中二人转演员耍嘴皮子的桥段,想起冯小刚《手机》尬接电话的桥段,想起《乡村爱情》中村妇吃醋撒泼的桥段。没想到都什么年代了,国师还玩男女关系这种低级、上不了台面的烂梗。

《热辣滚烫》表现人性的真实度完胜《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讲的三组人物的经历故事,乍一看让人义愤填膺,细一想哪个都远离现实,疑点重重,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

最不真实的是校园霸凌故事:

一是最简单的霸凌事实校方和警方竟然查不清。事件发生在城市学校,不是偏远的乡村,马丽和雷佳音的儿子见义勇为肯定认识被霸凌学生,学校和派出所找到被霸凌学生一问事实便知。即使这个学生不敢指认,但把人家孩子打得满脸是血,总要就医吧,家长总该知道吧,“谁家孩子都是舍不得动一指头”,被打孩子家长就弱势到连报警、到学校理论都不敢?

二是一个小小的学校教导主任俨然成了大佬。见义勇为孩子的亲爹是检察官,亲舅舅是刑警队长,遇到治安问题,竟然低三下四向教导主任求和,成了弱势群体。甚至最后马丽还被拘留了7天,真是颠覆了大众对现实生活的共性认知。

再说村霸的霸凌事件:

全国性的扫黑除恶、抓保护伞、惩治村霸行动,已过去不少年了,影片中却还不可思议地存在着不知什么年代的村霸。从剧情看,范伟饰演的村霸也没有什么保护伞,就凭着一个大儿子莫名其妙的“抗洪烈士证”,就横行乡里,恣意强奸民女,抬棺冲击政法机关。村霸二子光天化日之下奸人哑妻,还把人家丈夫像狗一样栓着“看门”,这场景好像只有“万恶的旧社会”才会有,好像大恶霸黄世仁抢走喜儿也没有栓狗链吧。而公安机关在这个事件里也是明显不作为,明明王永强看见那把刀了,找到就那么难吗?

最后说第三个公交车上性骚扰故事:

上访的公交司机竟在城市道路上被大货车撞死了

这类事情经常见诸各类报道是真的,但现在我们接受到的更多信息,是女生留视频证据、立即报警、警察闻讯即动,甚至还有女生诬陷他人骚扰。影片中公交车上两人堂而皇之骚扰女孩,公交司机上前制止双方大打出手的场面,总觉得在当前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极少出现。即使有,公交司机怎么不在审判阶段申诉而服刑后才去上访?怎么那么巧在城市道路上被大货车撞死?司机女儿后来的正常生活怎么就被不相识的流氓干扰?

再看看贾玲的《热辣滚烫》,是怎么表现人性阴暗面的。都是笑看、戏说,但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尺度把握在讽刺到位而不让人恨起来。

例子一。贾玲在她家商店问张小斐:这些东西怎么放?张小斐:“快过期的摆前面,其它的摆后面!”小“奸商”和前面婚内出轨、私生子的形象跃然而出,但观众恨张小斐吗?同样是小商店,《第二十条》中乔杉面对两个检察官耍了“200元促销送中华”小聪明,观众以为完了,接着又整了个“400元促销送中华”。两个桥段哪个高级高下立判。

例子二。雷佳音打假拳,来访者并没有通常影片中黑社会那副趾高气扬的模样,而是诚恳地说“这场比赛对我儿子很重要,这三万块钱你收下,孩儿,委屈你了”。送钱人的儿子开赛前也没有盛气凌人,也是诚恳地对雷佳音说“辛苦了,叔!”。雷佳音更绝,一开赛就立马倒地。三个干坏事的人,嘲讽一下就过去了。

例子三:杨紫精心算计表姐贾玲去电视台做节目,这行为够坏了吧,够让观众恨从胆边生了吧。但大家恨杨紫了吗?没有,因为现实中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设计剧本是常态,小姑娘为转正职场拼命也不容易,况且贾玲虽伤了自尊和名誉,但也会得到电视台的酬劳和工作。

总之,张艺谋的《第二十条》和贾玲的《热辣滚烫》都是喜剧打底,试图让观众轻松观影,但张艺谋明显用力过猛,刻意为之,没有贾玲的手法高级。两部影片都是现实主义题材,但贾玲的素材更贴近现实、生活、观众的真实感受,别的不说,一个210斤的贾玲和一个110斤的贾玲就活生生地在影片里同框,这样的“现实主义”谁抵挡住啊。而张艺谋为了“论点”的成立,过于夸张人性之恶,忽视了“论据”的真实性,反而充抵了预期效果。这也是张艺谋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一贯风格。

设想一下,如果张艺谋砍掉一些无聊的喜剧元素,认真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更为可信的“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素材(如昆山龙哥反杀案),老老实实地搞“推动中国司法实践进步”的现实主义,《第二十条》或许真的会成为一部伟大的影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