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清源白茶的由来和演变

欲为文化 2024-08-28 03:04:37

白茶火了好些年了,我当初开始喝白茶时,白茶除了原产地的人,外人很少喝白茶。那时候铁观音如日中天,在东北,当时的铁观音几乎就是茶的代名词。

后来,铁观音自己把自己弄废了,白茶即岩茶之后火遍全国。随着白茶越来越火,现在的白茶和我当初喝的白茶,似乎越来越不像。

溯本清源,我想写几篇小作文让茶友们了解下我当初接触的白茶。

古代采摘茶枝叶用晒干收藏的方法制成的产品,实际上就是原始的白茶。

明代田艺蘅1554年著《煮泉小品》,记载有类似现代的白茶制法:“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者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等不同花色。

白茶是采摘大白茶树的芽叶制成。大白茶树最早发现于福建政和,传说咸丰、光绪年间被乡农偶然发现,这种茶树嫩芽肥大、毫多,生晒制干,色白如银,香味俱佳。

我国茶叶品种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传统茶类有红茶、绿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此外还有花茶、紧压茶等再加工茶类。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茸毛多的品种,如福鼎大白茶,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白茶主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因采用原料不同,分芽茶与叶茶两类。

白芽茶完全用大白茶的肥壮芽头制成的白茶属芽茶,典型的芽茶就是“白毫银针”,其外形色白如银、挺直如针,十分名贵,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白毫银针主产于福建的福鼎和政和等地,产于福鼎的银针,采用烘干方式,亦称“北路银针”;产于政和的银针,采用晒干方式,亦称“南路银针”。

叶茶采摘一芽二三叶或单片叶为原料,按白茶工艺加工而成。叶茶包括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品目。

白牡丹:采摘一芽二叶为原料,摊叶萎凋后直接烘干。成茶芽头挺直,叶缘垂卷,叶背披满白毫,叶面银绿色,芽叶连枝,形似牡丹而得名。

贡眉:采摘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萎凋、烘干制成。

寿眉:采来芽叶,将芽摘下制银针,摘下叶片萎凋后烘干,每张叶片的叶缘微卷曲,叶背披满白毫,酷似老寿星的眉毛而得名。

待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