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有战略定力,而是太有战略定力。
一句话,打得太晚了。
对德国来说,对手拥有的人口、资源、殖民地,都远超于他。
拖的越久,对手准备得就越周全,德国佬的机会也就越少。
就拿沙俄为例。
下面这条铁路,又被称为西伯利亚铁路,第一亚欧大陆桥,俄国人最重要的生命线。
1941年9月,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最夸张的时候甚至已经能看到克林姆林宫的屋顶了。危急关头,苏联正是依靠这条铁路,从远东调来18个师近12万人,帮助打赢了莫斯科保卫战。
可以说,没有西伯利亚铁路,俄国对西伯利亚寒冷而广袤土地的控制力就无限接近于0。
适合西伯利亚这块烂地的交通方式,有且只有铁路了
但是在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这条刚铺设的铁路状况还很糟糕:
铁轨生锈、破损、火车老旧、维护不善。
更操蛋的是,当时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是单线铁路,也就是两个方向的列车使用同一条铁轨。这玩意儿呢,优点是便宜,适合没啥钱的沙俄;缺点是运力实在太低,且车速极慢,当沙俄从前线往后方运伤兵的时候,从后方往前线运物资和士兵的火车就只能在侧线上等着。
而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就经常趁着俄国人等待补给的时候,大幅度推进前线。
就凭这么一条破铁路,俄国人的战争潜力是没有办法完全开发出来的。任凭你远东有着再广袤的土地,再丰富的物资,还有几百万的人口,没办法运过来也还是白瞎。
可以说,此时的沙俄,就是个空有大个子,却血管堵塞的高血压患者。
直到1910年,从日俄战争惨败中恢复过来的沙俄,才有精力继续搞铁路建设。1913年,法国又雪中送炭,借给俄国25亿法郎铁路贷款,用于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
到1914年,俄国已经有27%的火车线建成了复线铁路,通行能力大幅度提升。虽然相比德国38%,法国43%,英国56%的比例,还是非常低,但也足够实现战略目标。
除此之外,俄国人还在这段时间修建了十几条通往两国边境的新铁路。
虽然此时的俄国铁路网密度,还远不如英法德这些西欧强国,但是对于俄国来说,已经足够实现他们的战略目标:在15天时间内,将100万士兵运往前线。
1914年欧洲铁路网
这也是为什么,时任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在听到法国借钱给俄国人修铁路时,毛骨悚然的将其称之为“法国自1870年至1871年那场战争(普法战争)以来最能戳到我们痛处的战略打击之一。”
德国上一任总参谋长施里芬在制定“施里芬计划”的时候,原计划是在开战初期,用占总兵力9%的陆军,在东线暂时抵挡俄军进攻。
剩下91%,将近70万人的军力,则绕道比利时南部,直击法国东北部,42天内击败法国。
等到搞定法国之后,再腾出手来对付沙俄。
想象中很美的施里芬计划
但是铁路网的建成,让沙俄动员能力大幅度增强。开战之初,俄军就集结了足够的兵力,趁着德军兵力集中在西线之际,从东线向德军发动攻击。
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进逼德国心脏地带,德军被迫从西线调兵回援。
尽管德军回来没多久,就接连大败俄军,让俄国在一个月时间内损失25万兵力。但战争的先机已经失去,速战变成了堑壕战。接下来迎接德国的,是长达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6000万德意志人,将在这场战争里,同英法俄这些对手一起,被放干掉最后一滴鲜血。
如果历史有如果的话,对德国来说,最好的开战时间大概是1905年。
1905年,俄国刚刚经历日俄战争惨败,国内又遭遇大起义,正是虚弱阶段;
1905年,英国还在犹豫要不要介入欧洲大陆事务,直到2年之后,才正式与法俄缔结三国协议。在此之前,英国为了让印度不受俄国威胁,要花上2000多万英镑的军费。
在1905年,运气好的德国佬,也许真的可以像施里芬计划的那样,趁着协约国联盟尚未建成,迅速击败法国之后,再缓过手来对付俄国。
1905年,施里芬计划刚刚制定完全,正好跟当时的军备状况还算比较契合。等到10年之后,小毛奇再翻出施里芬计划来,整个计划就已经过时了好不好。
但历史这东西,大家也知道,没有如果的。
况且,真要是在某个时间线里,运气好的德国真的赢了一战,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吗?
恐怕也未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