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利润让步,多家跨国车企放缓电动化

青橙汽车 2024-08-06 16:25:46

虽然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不会逆转,但不同车企转型的态度却在改变。

近日,沃尔沃首席执行官Jim Rowan(骆文襟)表示,“由于全球不同市场的情况不一样,完全向电动化转型需要时间”,并提出“沃尔沃将继续对插电式混合动力和MHEV动力系统进行投资”,这一表态意味着沃尔沃品牌的全面电动化战略将有所放缓。

可以说沃尔沃是最早提出电动化转型的车企之一。早在2017年沃尔沃便表示要将电气化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并称2019年转型电动化,所有新上市车型均配备电机,甚至停止了柴油发动机的开发。

按照彼时计划,到2025年沃尔沃纯电动车的销售比重扩大至50%,到2030年全面转型为纯电动车品牌。如今,2025年的转型目标还未实现,其颇为激进的转型计划便被紧急“刹车”。

实际上,沃尔沃不是第一个提出放缓电动转型节奏的车企。尤其是随着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多家跨国车企更是不约而同地表示放缓其电动化转型步伐。

整体来看,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只有通用、现代、丰田等少数企业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特斯拉、福特、日产、大众是增收不增利;而宝马、奥迪、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Stellantis集团等则是营收、利润双降。

以“BBA”为例。今年上半年,奥迪集团收入为309.39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5%;营业利润19.82亿欧元,同比下降42%;净现金流11.3亿欧元,同比下降39.9%。

宝马集团今年上半年汽车业务总收入630.09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的628.98亿欧元基本持平。虽然整体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其税前利润与去年同期比减少14.2%。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税前利润为80.23亿欧元,去年同期为93.51亿欧元。

同样,梅赛德斯—奔驰(下文简称“奔驰”)今年上半年业绩也不容乐观。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发布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营收367.4亿欧元,同比下降3.9%;息税前利润为40亿欧元,环比增长5%,同比下降约为19%。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年初奔驰便宣布放缓电动化转型。今年三月,驰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到2027年将推出全新的内燃机车型阵容,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将占奔驰整体的50%”,与此前定下的“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50%、2030年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全电动化”目标相比,奔驰将电动化转型的预期目标实现时间大幅度延后。

在此之前,去年年底奥迪新任CEO高德诺也曾表示“短期内将继续推广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放缓纯电动汽车推出的速度”。同样,福特汽车也在持续削减电动化投入,减少产品产量、推迟工厂建设;丰田汽车公司掌门人丰田章男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唱衰”电动车。

对此,业内分析跨国车企放缓电动化主要是因为汽车电动化转型在欧美市场遭遇两大挑战。一是没有建立强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投资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价格过于高昂;加上新能源汽车还需要配套建设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使得一家车企的运营成本大幅度增加,在汽车利润比较微薄的情况下需要足够的销量规模才能实现盈利。

在这方面多数自主品牌都难以达成,何况是一家新能源车销量更低的跨国品牌。截至目前,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只有比亚迪、特斯拉、理想汽车三家。

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削减甚至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因素。例如,德国原计划持续到2024年底的补贴政策突然于去年年底戛然而止;法国补贴新政对车型提出了更多限制,基本上将中国产电动汽车排除在外。

这些政策变化,无疑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可能会导致欧洲电动汽车增速进一步放缓。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跨国车企在欧美市场放缓了电动化投入,但在中国市场却加大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以反哺其在欧美市场的电动化转型。目前,跨国车企或在中国设立了新能源研发中心或与中国本土企业反向合资等。本质上来看,跨国车企当前放缓电动化进程只是暂时的战略调整,而这无疑给了中国车企“弯道超车”的机会。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