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热潮背后的困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平衡?

商道忌童言 2024-06-07 09:04:09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的血脉,自1863年伦敦首条线路开通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崭露头角。我国地铁建设亦步亦趋,北京于1981年开通首条地铁线路,如今已有54座城市跻身地铁大家庭,总里程高达9743.5公里,稳居世界榜首。地铁以其高效、快速、准时的特性,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力量。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光鲜亮丽的地铁背后,却隐藏着长期亏损的困境。据统计,全国54个拥有地铁的城市中,仅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常州五座城市实现盈利,其余均陷入亏损泥潭,其中北京一年的亏损额更是高达240亿。

地铁亏损并非个例,过去几年,虽然大多数城市的地铁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但仍有一些城市能够凭借出色的经营业绩脱颖而出。然而,今年的情况却与往年截然不同,全国城市的地铁经营业绩普遍下滑,入不敷出的困境愈发严重。为了维持地铁的正常运营,各地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财政补贴。

其中,重庆的财政补贴额高达85亿,远超其他城市。而郑州的财政补助额也达到了惊人的75亿。相比之下,财政补助最少的常州仅提供了100万的补贴。这些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铁的经营压力,但也暴露出地铁行业对政府补贴的过度依赖。

面对地铁行业的困境,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解决之道。如何在保障城市交通顺畅的同时实现地铁的盈利?如何降低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以减轻财政负担?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武汉和深圳地铁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唯二的盈利之星?当其他城市的地铁年亏损高达数十亿,甚至北京地铁巨额亏损超过200亿时,这两座城市却能够实现净利润上亿的佳绩。秘诀在于它们成功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无论是深圳还是武汉,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商业价值的巨大载体。通过精心打造地铁广告、利用地价升值进行地下商业开发、地上物业管理以及广告、房地产和商业的全面布局,这两座城市的地铁系统开辟了多元化的营收渠道。

此外,武汉庞大的学生群体和深圳的流动人口为地铁带来了稳定的客流,而相对较高的票价也进一步提升了卖票收入。然而,根据界面新闻的数据分析,如果扣除政府补贴,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地铁公司实际上都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是地铁盈利的佼佼者深圳,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也难以维持盈利。这一现象表明,政府补贴对于地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地铁亏损的城市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20年的7个盈利城市到2023年的全部亏损,这一变化反映了地铁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北京地铁作为补贴力度最大且亏损最多的城市,其状况尤为引人关注。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铁公司的财务压力,但长远来看,如何实现地铁行业的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表示,地铁的经济学悖论在于,它既是城市经济的推动者,又是财政补贴的大户。地铁的未来不应该只是依赖于政府的“输血”,而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造血”。这样,地铁才能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负担。

为何众多城市的地铁都陷入亏损境地?究其原因,高昂的运营成本是关键所在。地铁的建造费用早已为人所熟知,动辄数亿元每公里,而运营成本同样不菲。人工、维修、能源消耗以及维护等各项费用加起来,使得地铁公司的财务压力倍增。以去年北京地铁为例,其运营成本竟然高达每人次14.31元,远远超出了票价收入。

建造成本方面,南京地铁2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以及北京地铁16号线等线路的造价都堪称天价。而在运营成本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2019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成本中位数已经达到了每公里1126.15万元。即便是进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运营成本也会超过1500万元/公里。

高昂的建造与运营成本,使得多数城市的地铁公司难以仅凭卖票收入来实现盈利。尽管广州、北京、深圳等地的地铁公司票收较高,但仍无法掩盖成本的巨大缺口。而像深圳和武汉这样的地铁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盈利,是因为它们采用了TOD模式,通过站城一体化开发等方式来弥补票务收入的不足。

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深圳和武汉等地的地铁公司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去年深圳地铁和武汉地铁的房地产相关收入分别出现了8.3%和97.1%的大幅下滑,导致其利润在扣除政府补贴后转为亏损。这无疑给其他城市的地铁公司敲响了警钟:在高昂的成本面前,单纯依靠卖票收入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须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来应对挑战。

面对日益增长的地铁建设成本和运营压力,众多城市纷纷依赖财政补贴以维持地铁系统的运转。尽管地铁本身难以实现盈利,但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容忽视。地铁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还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流动和发展。因此,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城市而言,地铁的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地方债务问题的凸显,使得许多城市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为了遏制无序建设和过度举债的现象,国家发展改革委自2018年起提高了地铁申报门槛。如今,申报地铁的城市必须满足更为严格的经济指标和人口规模要求,同时还需确保初期客运强度和远期客流规模达到一定标准。这些举措有效地限制了地铁建设的盲目扩张,但也给尚未开通地铁的城市带来了沉重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核心城市在申报新一轮地铁规划时也遭遇了挑战。由于客流量不达标的原因,部分线路被迫削减或取消。这表明,即使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而言,地铁建设也并非易事。在未来,地铁城市在申报新线路时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客流限制和审核程序。

尽管如此,地铁建设的热潮并未减退。对许多城市而言,地铁仍是展示城市形象和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地铁建设并非适合所有城市。在决定是否建设地铁时,城市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规模、财力状况以及客流量等因素。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不足或客流量有限的城市而言,盲目建设地铁只会加重财政负担并浪费资源。

总之,地铁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地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平衡,推动地铁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不足或客流量有限的城市而言,应积极寻求其他适合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人工智能:《AI趋势》《ChatGPT》

数字应用:《区块链》《元宇宙》《大数据》

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建筑》《智慧交通》

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转》《零售业数转》《中小企业创新》

产业数字化:《烟草数转》《银行金融科技》《电力能源互联网》

宏观与趋势:《数字经济》《2024宏观》《双碳》

思维与技能:《数字化思维》《组织变革》

创新与创业:《创业导师》《商业模式》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