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上线三周累计票房破30亿,还在一路猛涨。
但女一号倪妮,却成了影片中“消失的她”。
身为女主,她夹在男主朱一龙和女二文咏珊之间,几乎被“隐形”。
影片上映后,朱一龙的“渣男人设”和文咏珊的“蛇蝎美人”都引起各种讨论。
而一人分饰两角的倪妮,虽然戏份不少,还被人民网点赞演技可圈可点。
但在影片后续的观众反响中,存在感并不高。
如此局面,一方面与角色设定有关。
相对于,文咏珊所饰演的,更具争议性和故事性的,“X”号悬念人物“李木子”,负责调查,让嫌疑人x现身的陈麦(倪妮饰),就显得比较传统、固定缺乏变数。
但既然被安排在女主的位置,按照陈思诚的“梵高”格调,陈麦的角色必然不会过于平庸。
这也就牵扯到另一个层面。
倪妮在选角和角色塑造上,没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出角色的记忆点。
是倪妮的演技不够好?没撑起角色?
显然,官媒的点赞证明了倪妮的实力。
她对角色理想相当深刻。
诠释精英律师陈麦,她果敢冷静,飒爽干练。
而到了执着追寻闺蜜下落,为闺蜜复仇的性情中人沈曼。
倪妮对角色情绪精准把控,在考验演技的“哭戏”上,也展现了丰富的层次。
再到“灯塔对峙”和“精神病院逼问李木子下落”两场戏。
更是演技大爆发,成为影片的名场面。
但放到整部电影中,倪妮的演技,并没让自己在演员这条路上,一鸣惊人。
而是像她演过的其他角色一样,好则好矣,但也止步于“好”字而已。
于是,只能成为“1+1=2”的公式性正确,可圈可点,却无法形成惊艳的明确记忆。
在一片强冲突之中,她也就自动隐形了。
而《消失的她》所展现的倪妮的困境,并非偶然。
回顾倪妮的成名史。
《金陵十三钗》中的玉墨,惊艳亮相,打响新一代谋女郎的名号。
本来起点很高的倪妮,实际上一直在走下坡路。
至今没拿过影后,没有更加记忆深刻的作品和角色。
甚至成就,不如没长在人们审美点上的,另一位谋女郎周冬雨。
都说小红靠捧,大红靠命。
在倪妮的职业生涯中,也有着如同天时般的,三次“命中注定”。
第一次,起高楼:命定“谋女郎”
倪妮作为张艺谋的天选之女,入圈的过程颇有些命中注定的味道。
张艺谋开拍《金陵十三钗》,对女主角提出两个条件:
一,必须是南京人。
二,必须南京话“十级”。
当然这也只是明面上的硬性条件,会南京话的南京人并不难找。
但符合张艺谋审美,能接替巩俐、章子怡。
甚至在某种层面,还能与他们不同,并实现超越的“谋女郎”不好找。
张艺谋苦寻无果,带着人到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分院找人。
倪妮的老师觉得学过国标,还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倪妮,非常符合要求。
便将她推荐给副导演,张艺谋看到资料直接要求把人喊来。
学的不是表演,没想过当演员,毕业后想进外企当个白领的倪妮。
却符合了张艺谋两个条件,外加一个超高标准。
从两万人中脱颖而出。
倪妮就这样带着,三分幸运,四分懵懂,五分热情入圈了。
但选中并不是终点,张艺谋要的是完美。
于是安排她进行了3年的密训。
倪妮接受演戏技巧、台词、语言等专业方面的全方位指导。
因为剧中玉墨职业特性,张艺谋还特别给她附加了相关培训,以使角色形象、呈现效果,都更具“风尘”气。
经历了3年没有寒暑假的“定制化”培训,倪妮从门外汉,成了圈中人。
“毕业”那天,也交出了惊艳的答卷。
《金陵十三钗》拿下6个亿票房,成为当年票房冠军。
倪妮顶着一张被张艺谋“镶金边”的高级脸。
从身段、眼神、气场、演绎出了玉墨风尘中的刚强,妩媚中的独立,以及人性中的闪光点。
成为风情摇曳又有血有肉,放肆又张扬的“秦淮河头牌”。
倪妮演活了“玉墨”,也成为了“玉墨”。
遇到张艺谋,倪妮出道即巅峰。
拿下亚洲电影大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等众多重量级奖项的最佳新演员、最受瞩目女演员。
票房、口碑,为倪妮的演艺之路打了个亮眼的底色。
对于这个万里挑一的新任谋女郎,张艺谋高度评价:
“倪妮是一个新类型,跟20年、30年前相比,是另外一代人。我觉得她的前途不可限量。”
但玉墨之后,倪妮却没能像前辈巩俐、章子怡一样。
要么持续绑定张艺谋,成为谋女郎的领军人物,走向国际、纵深发展。
要么以谋女郎为起点,与李安、王家卫合作,走上国际直通车,实现横向联结。
是倪妮甘当“一片战神”,坐享其成吃老本吗?
这就要谈到倪妮人生中的,第二次命中注定。
第二次,“楼塌了”:命定的“消失”
《金陵十三钗》爆火,票房也领先业界。
可是倪妮,却如昙花一现般消失了。
一切缘起也皆因这部,捧红了她的作品。
2011年,张艺谋张伟平已经携手16年。
深度合作打造了《英雄》、《十面埋伏》等多部颇有影响力的作品。
而这对外人眼中亲密伙伴,其实早生嫌隙。
张艺谋拍戏看感觉,张伟平则更注重效益。
张伟平曾说:
“第一部不赚我没说什么,第二部我也没说什么,到了第三部他自己开始意识到了”。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电影不能光追求艺术,脱离市场和观众不行。”
但两人初期合作的《有话好好说》《幸福时光》都接连惨败。
虽然现在来看,《有话好好说》时常被遗憾是张艺谋被低估的作品。
张艺谋也留下自己职业生涯的经典“喊话”。
但显然张伟平的不能“唯艺术论”,也是意有所指。
张艺谋似乎也是听人劝吃饱饭,开始面对现实,接受张伟平所谓资本的力量。
《满城尽带黄金甲》引进周杰伦,只可惜效果票房并未达标。
《三枪拍案惊奇》看中春晚爆火的小沈阳,却被评为张艺谋“最差作品”。
这回换张艺谋不干了:
“我感觉自己掉沟里了,因为它缺乏文化价值,是商业裹挟的产物。”
可以说两人的理念不合,早就现了端倪。。
但或许是一直憋着一口气,认为可以再搏一把。
于是选择继续绑定又“极限拉扯”了许多年。
到《金陵十三钗》,这种彼此的“不能忍”集中爆发了。
首先女主人选上,张艺谋百分百认定倪妮。
张伟平则眼光不同,更看重饰演怡春的韩熙庭。
这份抗衡,也十足体现在电影的正式版海报上。
作为女一号的倪妮,竟有一种被压番处于下风的感觉。
《金陵十三钗》筹备4年,投资了6亿,拍摄164天,一场戏就要花费几千万。
电影上映后,6亿的回收实际上是赔本了。
合伙做生意,赔钱谁都不乐意。
张伟平宣发时,想着重推倪妮和男主角的“亲密戏”拉噱头。
但张艺谋认为这太低级,再加上张伟平后续在影片版权上的一些小动作。
“二张之争”爆发,张艺谋虽是大导,但公司演员等实质性资源,都是签在张伟平手中。
张伟平有足够底气,要清算张艺谋。
夹在中间两难的倪妮,感念知遇之恩选择站队张艺谋。
倪妮曾说:
“张导真的是我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一位贵人。我就觉得如果我辜负了这样的一个人,肯定会一辈子都过意不去的。”
这次“站队”也足够义气,但她的合约却捏在张伟平手中。
自此之后,本该星光熠熠的倪妮,忽然“消失”。
甚至《金陵十三钗》后续各种宣发活动,作为女一号,且已经被公认为谋女郎的倪妮,根本没接到通知,取而代之的是并没有记忆点的女配。
一夜之间起高楼,却一朝被夺掉所有光环“楼塌了”。
但倪妮并未到绝境,仍有机会可以触底反弹。
可倪妮却始终没能重回巅峰,这就要说到她的第三次“命中注定”。
第三次 ,“工具人”:命定的“困境”
“二张”事件后,由于合约等现实问题,张艺谋即使有心,也没能力“捞”倪妮。
2012年倪妮作品数为零,但并没陷入绝境。
2013年一开年,倪妮就和、Angelababy、杨幂及刘诗诗一起被《南都娱乐周刊》评为“四小花旦”。
那一年,倪妮有3部电影问世,资源虽不及杨幂,但与另一位“小花旦”刘诗诗相差并不大。
《杀戒》合作章家瑞、刘烨,《我想和你好好的》合作冯绍峰,两部都是女一号。
到了《等风来》倪妮合作井柏然,并且稳坐一番的位置。
与其它有过“雪藏”经历的演员相比,倪妮在“历劫”之后,并没有被完全按死。
借着“谋女郎”的余晖,如果个人再在演技上深耕,倪妮不靠张艺谋,想重新找回光环,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这一年,倪妮的几部作品,均未激起太大反响,最高分也停留在7以下。
反倒是因为和冯绍峰的恋情引起了关注。
于个人方面而言,有甜甜的恋爱滋养的确是一件喜事。
但对于一个正在黄金期的女演员来说,本职工作没能掀起波澜,反倒靠着私生活引来热度。
本能成为“青衣”走演员路子的倪妮,开始沦为“流量”。
后续与冯绍峰分手、拍摄杂志大片,各大活动,倪妮登场必引起热议。
评论区却都是在讨论造型、穿搭、身材,她的作品,早就被人们远远遗忘。
此时的倪妮,夹在演员与流量中间,十分尴尬。
如果单纯走流量,倪妮PK不过深谙此道的杨幂。
同样是演了评分不高的《小时代》,也别管赞也好,骂也罢,杨幂的“林萧”至少留下了姓名。
《匆匆那年》倪妮出演相似题材,作为唯一的女主,倪妮存在感不如“小时代”四姐妹高。
倪妮也尝试走过国际路线,合作大导吕克贝松,搭档赵又廷。
可集合奇幻、冒险众多元素的《勇士之门》,就像是为张艺谋“报恩”而来。
评分定格3.5,一扫《三枪拍案惊奇》创造的4.7,再创新低。
而倪妮演了谁,如果不看演员表,依旧没人知道。
如果说“十三钗”后的消失,是“感恩”张艺谋带来的“重创”。
那么回归之后,倪妮“工具人”般的低存在感,就是个人选择,引起的连锁反应。
从《匆匆那年》开始,两年的时间内,倪妮执着于青春爱情片领域。
但无论主角,是叫“方茴”还是“凉夏”,倪妮并未有任何个人突破。
只是在不同的片子里,演着差不多,且难度不大的角色。
可能也是期待着“突破”。
2017年开始,倪妮开始转战大热的古装市场。
《悟空传》、《奇门遁甲》、《天盛长歌》、《宸汐缘》。
虽然改编自不同的IP,合作彭于晏、陈坤、张震等“顶流”男星。
但无论是“紫霞”、“蜻蜓”还是“灵汐”,倪妮的角色,也一直在仙女和侠女间反复横跳。
与倪妮一同出演《奇门遁甲》的另一位“谋女郎”周冬雨,早已经凭借《七月与安生》,拿了金马等多项大奖,成为“小妞电影”领军人物。
而同样带有“小妞”性质的倪妮,却没能留下强烈的印象。
谈及倪妮,人们更多想到的还是“十三钗”。
直到《流金岁月》里的朱锁锁,倪妮才重新有了真正被记住的角色名。
但她在角色方面的热度,早已经不及在时尚方面,引发的讨论。
倪妮在被“打压”之后,走“时尚”路子,为自己“引流”,算是一次“自救”。
但也是这次自救,将她锁定在演员的困境中。
2019年倪妮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面对记者的“围追堵截”。
倪妮坦言:
“我真没有作品,没底气,其他人都是(带着)作品(来的),见到我就是‘你穿得真好看’。”
对于自己的困境,倪妮有着深刻的自知。
她也尝试摆脱这种,缺乏不可替代性的“正确”,《消失的她》算是“雪花”倪妮的一次“勇闯天涯”。
虽然仍未能让她完全脱离,那个“停滞”的自己,但至少,她已经可以硬气地说,自己不再是一个“花瓶”女主。
在倪妮的履历中,收集着很多闪光点。
倪妮被认为是张艺谋“审美”,最后的倔强。
在倪妮之后,周冬雨、刘浩存,都在逐渐失去“谋女郎”的核心气质。
再到《满江红》,张艺谋已经完全不再捧所谓的谋女郎。
即使如此,搭上了末班车的倪妮。
完全可以走巩俐、章子怡的路线,让末班车成为绝版和无可替代。
但遗憾的是,倪妮却把本该大女主的路,走成了花瓶、背景板,逐渐成为热门作品中隐形的女主角。
命运说到底,仍旧是个人选择的叠加。
20岁倪妮选择接过橄榄枝成为“谋女郎”,她成了。
成名后,她选择“站队”,熄灭了光环“消失了”。
为了“自救”博出头,倪妮选择另辟蹊径,靠时尚度扭转局面。
如今34岁的倪妮,已经从“小花”跨入中年,选择权仍旧在她的手上。
翻看倪妮的作品表,《消失的她》之后,倪妮还有11部作品在等候队列。
其中不乏和古天乐、谢霆锋合作的《新纵横四海》,以及让巩俐位列女二的《扶桑》。
倪妮还是有机会的,但最终结果如何?
依旧要看她的选择,是走在好而无趣的路上,四平八稳,还是一层层剥掉原来的“自我”,呈现令人难忘不再“消失”的惊艳。
作品和时间会给出最好的回答。
希望有演技的倪妮,能够不断突破。
当人们谈起她,不是美丽的遗憾,而是绽放的唯一。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苏打叶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什么?还要没收作案工具?[笑着哭]
波小是硬伤[得瑟]
回哪里去?英国?[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