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横置手机欣赏)
南宋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27.7厘米×13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文、图丨胡西林
偶尔在《西湖笔丛》中读到辑自晚清丁午《续湖船录》中的一首诗,咏当年湖上船事,作者张仲雅。张仲雅生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卒于道光九年(1829年),名云璈,斋号简松草堂,钱塘人(今杭州)。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张仲雅乡试中举。嘉庆十二年(1807年)已届60岁的他,获缺远赴湖南安福任知县,继而调任湘潭,五年后还籍归里,颐养天年。
从一首诗说起
张仲雅性耽自然,常在西湖周围行走山水,并与当时杭州诸多文人士夫诗词唱和。他还勤于著述,出品颇丰,刊行著作有《简松草堂诗集》《简松草堂文集》等12种,共95卷。这首咏湖上船事的诗作于清嘉庆后期至道光初年间,收录在他的《金牛湖渔唱》中,金牛湖是西湖的别称之一。
此诗无题,前面有小引记事:
湖船唯云林寺琖饭船有帆,毎日色初晏,渡湖而归,船中僧齐声梵吹,游人以此为返棹之节。
诗云:
一片湖光起暮烟,夕阳西下水如天。
蒲帆影里千声佛,知是云林琖饭船。
南宋 刘松年《西湖四景山水图》卷41.3厘米×6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由海变成湖后 船挂帆吗
诗并不特别,吸引我是因为诗中船上的蒲帆。西湖原本与钱塘江相通,是与海相连的一湾浅海,当年舟楫通行,渡海而来的船只扬帆可抵宝石山下,当然那是很遥远的事了。后来海水慢慢退却,泥沙淤塞形成沙嘴,沙嘴内侧的海水就成了潟湖,湖之周围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潟湖坐西面东,用今天的话说占了C位。再后来,到了隋唐时候,湖东一带渐渐聚而为市,一面向海变成了一面濒市,由此形胜天下,潟湖成了风景之湖。这个过程中,湖的名称也在演变,糅进了许多历史和传说故事,旧称明圣湖、金牛湖、武林水、钱塘湖等,西湖的名称虽然唐代已经出现,但是被杭州人普遍称作西湖则是宋代时候的事了。在与江海相通的年代,航行在这片水域上的船只桅杆上是挂帆的,如此才能借风前行。但是当这片水域由潟湖变成了风景之湖,尤其是变成了被称为西湖之湖后,湖上行船还挂不挂帆?对此文献或者古人诗文中没有具体记载。(请横置手机欣赏)南宋 李嵩《西湖图》卷31.5厘米×29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诗中找到了珍贵“影像”
那么,古人绘画作品中的西湖行(游)船有没有帆呢?关于西湖题材的绘画作品,北宋及北宋以前作品我未曾有见,所见最早的作品出自南宋画院作家,比如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刘松年《西湖四景山水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李嵩《西湖图》卷(上海博物馆藏)、陈清波《湖山春晓图》(故宫博物院藏)、马麟《荷香清夏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佚名《西湖春晓图》(故宫博物院藏)等,元代如钱选《孤山图》《西湖吟趣图》等,更多的则是明清时期画家所作。以我所见,凡涉及西湖风景的画作多有渔舟游船,但是一律无帆,几无例外。杭州题材的绘画作品舟船有帆,无论南宋还是明清画家所作,所绘不是西湖,多为钱塘江风景。换言之,西湖行(游)船在南宋以后无需挂帆,因为西湖水域不广,湖水不深,风平浪静。但是,张仲雅咏湖上船事诗中的这条船确实挂帆了,是一张蒲帆。张仲雅是严肃的学人,他的描述是可信的。如此说来,这首诗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清代中晚期湖上旧事的“影像”,还为湖上船事保存了一则史料。那么,这条船是谁家的呢?云林寺,云林寺是灵隐寺的别称。灵隐寺位于西湖西面的群山中,飞来峰以北,北高峰脚下。当年在西湖以西、今下茅家埠一带设有船埠,西湖作业的船只(包括灵隐寺的琖饭船)收工后多泊于此。琖饭船应该是灵隐寺的交通船,僧人们在此泊舟下船,然后沿着普福岭古道步行十余里返回灵隐寺。因为日色将晏(读an,江浙一带方言,天色将晚的意思),船为琖饭而行(琖,古时指玉制小碗,诗中琖饭代指用饭),僧人们一边行船,一边梵吹(诵经),渡湖以归。湖上作业的船只和游人每每听到琖饭船上传来的阵阵梵吹,知道应该返棹上岸,好回家了。真是佳话,别样的湖上美景。元 钱选《孤山图》23.4厘米×92.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编辑丨赵玉国
校对丨子毅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中国收藏杂志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收藏》杂志
还不赶紧订一套!
它们将带给您——多重享受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音频及视频号讲述的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有趣有料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创造无价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杂志每月1日出版 零售价40元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88 订阅热线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