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坐在诊桌旁,桌上放着厚厚的中医脉象书籍和一支钢笔。他一边认真翻阅书籍,一边不时抬头望向谢老师,像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提问。谢老师正低头为一位病人诊脉,表情专注,动作轻盈,手指在病人的手腕上像有节奏的微风般轻拂着。每次看谢老师诊脉,小王都觉得自己距离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还差得远。
终于,病人离开后,小王迫不及待地开口:“谢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
谢老师抬头,微笑着看向小王,示意他继续。
“我最近在学习脉象时,看到‘芤脉’的描述,可是一直搞不清楚它的具体特征和临床意义。您能给我详细讲解一下吗?”小王一边说,一边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谢老师点点头,放下手中的药材,走到诊桌旁,坐了下来。他的眼神深邃而温和,仿佛透过时间的长河在思考如何将这个复杂的脉象讲解得更为通俗易懂。
芤脉的特征是浮大中空,形如葱管
“芤脉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脉象。”谢老师缓缓说道,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芤脉的特征是浮大中空,形如葱管。这种脉象摸上去表面感觉很大,但按下去却发现中间是空的。”
小王眉头微皱,似乎对这个形象化的比喻有些疑惑:“就像……按着一根空心的葱管?”
谢老师笑了笑,点头示意:“对,就是这个意思。脉象的上面和两侧感觉有实感,但中间是空的。这说明血量已经减少,脉管内的充盈度不够。”
小王赶紧低头在笔记本上写道:“浮大而中空,如按葱管,表面实但内空,血量减少……”
他写得很认真,字迹工整,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透露出他的专注与求知欲。
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的病证,特别是像血崩、呕血这样的急性失血
谢老师停顿了一下,等小王写完后,继续解释道:“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的病证,特别是像血崩、呕血这样的急性失血,还有一些剧烈的吐泻病人,津液大伤,血液不足时,也可能出现这种脉象。”
小王一边点头,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临床常见于失血、伤阴证,剧烈失血或吐泻津液大伤……”
谢老师的目光注视着小王的笔记,看到他认真记录,满意地点了点头:“小王,脉象的分析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要理解背后的机理。你知道芤脉出现的机理是什么吗?”
小王稍稍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是不是因为失血过多,导致血液无法充盈脉道?”
血液骤然减少,脉管中的血液无法维持正常的充盈状态,就会形成芤脉
“没错。”谢老师微微颔首,“在失血过多的情况下,血液骤然减少,脉管中的血液无法维持正常的充盈状态,就会形成芤脉。脉道中没有足够的血液,脉搏看似浮大,但实际上是中空的。”
小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继续在笔记本上记录:“机理:失血过多,血量骤减,无法充盈脉道。”
谢老师继续说道:“不仅仅是失血,还有像剧烈吐泻,津液大量流失,血液同样会受到影响。津血同源,当津液大伤,血液也会变得不足,阴阳失衡,导致芤脉的出现。阴血不足,阳气浮散,这也是芤脉的一个表现。”
小王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划过,认真记下:“剧烈吐泻导致津液大伤,阴阳失衡,阳气浮散……”
谢老师停顿了一下,看着小王专注的样子,忍不住赞赏道:“小王,你记录得很详细,也很用心。做笔记是一个好习惯,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消化。脉象的变化复杂多样,每一个脉象背后都有其对应的病理变化。”
小王抬头,看着谢老师,眼神中流露出敬佩和感激:“谢谢老师,我会好好理解这些知识,尽量去感受每一个病人的脉象变化。”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慈祥和鼓励:“学医之路漫长,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缺一不可。特别是切脉,它是中医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也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经验积累。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