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王老师耷拉着脸走进办公室,显示出精神萎靡不振的模样。同桌的赵老师问道:“王老师,怎么回事?”王老师哀叹了几声,说道:“你没有听说今年要搞末位淘汰制么?”王老师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老教师,年轻的时候确实也是成绩呱呱叫的。近年新课改,教育考试一般不再出教材中的原题了。加上年纪偏大,不再受初中学生欢迎,教学考试分数在同级同科总是有些落后的时候。赵老师看了王教师有气无力的样子,笑答道:“你教书几十年了,还相信这个制度。如果真是末位淘汰制,一学期一门学科淘汰一个,第二学期又淘汰一个。这样下去,有多少人要被淘汰,谁来执教呢?”王老师听了,苦笑道:“也是啊。”
学校制度的虚空是指学校管理者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强加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各种不科学的管理办法的统称。
二、形成原因分析1.教师职业本身的脱位
职业化的教师应该以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以及职业精神完成社会对职业要求的应尽责任与义务,不能有任何的懈怠与违背职业操守的不当行为产生。就职业化教师的表现而言,确实有些教师存在职业懈怠、职业消极,甚至职业失范行为的发生。所以,有的学校为了加强教师的敬业管理,依据本单位实际,制定一些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学校规章制度,也是在所难免。不过,这些制度看起来有效可行,但是实际上根本起不到管理教师的作用。
2.教师管理的科学性缺位
管人不同于管事。管事可以制定时间规划,事情完成的进度,办事的原则、规章制度等。而管人靠制度规章是不完全可行的。因为人是活的,是有主观意识的。比如,交办的事情,人可以采用灵活的处理态度,可以把事情干得漂漂亮亮、优质高效,也可以把事办得马马虎虎、将就行事。
教师管理的科学性缺位就是指学校制定的制度缺乏教师管理的科学性,无法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现科学有效地管理。比如我国一些学校制定的考试分数末尾淘汰制度,就是教师管理的一大笑话。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用分数评价任何一个群体,都有一个最小的值存在。所以,缺乏科学性的虚空制度,貌似很有刺激性,可以激发教师队伍的竞争。可这种竞争的结果反而使考试舞弊等现象应运而生。缺乏科学性的缺位制定的制度,只是体现了管理者的意志,而没有全面从教师中来,也就无法起到教师管理的作用。
3.学校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学校管理水平的局限性是指学校管理受到外界,包括政府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的限制,无法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宜学校发展的制度。许多制度只能依据外在的要求作为一种条文呈现在学校管理中,而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学校管理制度的局限性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正当发展与社会管理需求的矛盾。学校管理要求培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社会管理需要的是满足政府机构需要的人才。
学校管理制度的局限性使得学校许多制度违背教育规律,无法促进教育事业向更高、更强、更富有创造性发展的道路发展,使得学校教育制度落后于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发展步伐。比如中国古代皇权为了培养驯服的封建官僚为目标,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创新教育为异端,甚至鄙视科技、艺术教育为奇技淫巧。以至于学校教育只为皇权统治服务,与社会进步脱节。所以,当欧美在进入工业现代化的时候,我们还在以封建权力自封。所以,近代中华在清王朝管理后期,遭受战乱与各种不平等条约,实质与教育的落后不无相关性。发达国家学校发展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技术教育的时候,清王朝还在大兴文字狱、屠杀维新派。可见学校教育制度的落后对社会发展的限制。
4.评价监督机制的滞后
评价监督机制的滞后是指政府或者监督机关对于学校的评价监督落后于学校教育事业的需求与发展步伐。正常学校教育的实施者在教育发展上都先行于外在对于教育的要求。因为处于学校教育的实践者面对的是未来发展的学生,必须用未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未来,所以总是把先进的知识、创新的思维、未来的探索带入学校,期待未来的时代在新一辈的学习创造里更加文明、进步,符合人类社会更加民主、富强、自由、法治、尊重的健康生活目标。评价监督机制的滞后只会破坏学校面向未来的前进目标,依此评价监督的制度也必然显得空洞而对学校发展没有实际意义。
评价监督机制来源于社会管理水平的层次,社会管理水平越高,其评价监督机制必然更适宜社会的需要。评价监督机制的滞后反应了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管理水平的低下,确立的评价监督机制根本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毫无意义。比如皇权统治下的评价监督,就只是看是否满足皇权统治的需要,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毫无关系。社会管理水平低下的国家或者地区,其教育也是落后的,确定的学校教育制度更是落后,远离了发达国家或者地区教育民主而全面发展的步伐。
三、学校制度虚空误教说1.限制学生多元兴趣的发展
当学校教育制度变得虚空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时候,首当其冲受害的是正在成长的学生。不切合学生成长实际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只能让学生依据外在的学习要求,为了考试成功,或者说为了功名利禄死记硬背,依葫芦画瓢,以取得进入高一级台阶的分数要求。这样的学习导致学生成为了储存考试知识的机器,即使成才也是封建时代那种“御用文人”的模样。
虚空的学校制度满足的是虚空制度的要求,不是全面育人的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教本的照本宣科,不是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引导成长。对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根本不管不顾,强迫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学习理解、加强记忆、照章办事,以至于学生失去个性与创造性,成为社会保守落后的代言人。
2.增加教师的怠慢行为
凡是有灵性的教师,都希望把自身最有价值的智慧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学校教育制度与教师的理想追求相背离,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思维创造性与教育革新性,在工作中出现消极怠慢行为。甚至在工作中当起两面人,表面上做出工作积极的样子,而实际上却只是应付虚空教育制度的需要。
事实上,只要考察落后国家的教育,教师的怠慢行为处处可见。越落后的国家,越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开拓教育的新局面,教师多是按照所谓的国家管理机构发的一些教育材料让学生学习,教师的主动性不是表现在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是在看自己是否完成管理者要求的教育教学任务,这种任务的完成对于教师而言,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完成得好坏与教师的职业精神无关。所以,落后地区的教育,照本宣科的多,主动引导的少,主动积极教育的少,应付教育要求的多,自然无法让教师产生太多的积极性,而多怠慢消极性。
3.学校办学气氛冷淡
学校教育制度与学校实际办学脱节,无法让办学者,尤其是站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热情,从而导致学校办学气氛冷淡。仔细观察学校教育制度落后的地区,学生在学校学习多数是死记硬背,活动探究内容几乎没有。教师教书育人也全是完成国家教材确立的学习内容,在教材内容选取无变革与再创造能力。
学校制度虚空影响办学气氛是自古已经明证的。比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学生的学习就是诵读四书五经,然后就是依葫芦画瓢写作文,以此迎接科举考试。所以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几乎没有发展,就是当年教育制度不全面,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不足,以至于学校办学办得死气沉沉,知识掌握机械,缺乏应有的创造性。
4.学生素质发展畸形
学生素质发展畸形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有的素质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被忽视,几乎没有得到培养。学校制度的虚空本身就不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去完成办学目标。凡是远离学校近期目标的学生能力培养基本处于无关紧要的状态。比如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许多学校只是把它当作教育的一种形式,没有扎实深入地从德育知识的学习,明确德育规范的行为准则,养成德育行为的行动指南,坚守德育行为的意志品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有才无德之人,更是社会的危害。
学校制度的虚空引起的学生素质畸形化来自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设计本身的畸形化。中国中小学教育自古以来重视知识轻视技能、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视强迫灌输轻视应用探究的现象一直存在着。比如义务教育结束后的中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自然分流。许多学生以及许多家长不明白为何有的学生去中职学习一门技术优越于在普高三年的难以达到学习目标混日子更胜一筹的道理。这些都源于学校教育制度指导作用的力度不够,学生在学校学习并没有依据自身的素养确定未来发展的目标,相反还偏执的认为普高可以考大学,而没有认识到熟练地职业技能才是个人未来谋生最好的法宝。
四、问题解决策略1.学习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
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优先发展国家重视优质教育智慧的结晶,是对现代学校优先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学校教育制度越完善,越适宜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是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设计教育制度。先进的教育制度重视的是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包括美德、智力、体质、技能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先进的教育制度以学生未来发展确定创造性的发展目标,促进学生面向未来健康发展。先进的教育制度的第二个优点在于教育规律出发确定教育制度。第三点是教师治校。第四点是经得起教育发展的历史检验。
学习先进的教育制度,首要的就是要学习以学生出发的建章立制要求,突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其次是按照教育规律确立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规律来自于学生身心成长的心理规律与身体发育规律。学校教育制度就要围绕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规律和发育规律确定学校教育制度,落实因材施教的学生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三是按照不断改善的办学条件确立教育制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学校教育制度也必须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革新,成为具有自主学习探究的学生。
学习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就是要实现学校教育值的推陈出新,使学校教育制度面向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身体、心理、智慧、能力等全面发展。
2.教师治校,把教育交给教育主人
教师治校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学校发展的根基在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越是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学校发展政策越能促进学校向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方向发展。发挥教师治校的巨大作用,教师自然会从制定适宜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制度出发,担当起教育的历史重任,把培养优秀的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越是要成就优秀的教育事业,越需要落实教师治校。社会落实教师治校,实质上是把教育交给教育主人,让教育主人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把教育事业办得生动活泼。凡是受到过研究生教育的教师基本都对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了解、认知,知道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标。所以越是高素质的教师越是知道知识的发展趋向,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为明确。采用教师治校,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不会只等待政府的决策去发展教育,而是依据教育的规律创办更好的教育。像哈佛大学这样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还是私立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建校近400的常春藤学校,关键就在于其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治理学校,优先发展顶尖学术,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
教师治校,才能确定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制度,更能发挥“因材施教”“因地办学”的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实施教师治校,可以从教师的招聘录用到学生的录取考核到培养目标形成较为科学的学校教育制度,促使学校教育健康、全面,面向未来的更好发展。
3.把全面育人的教育观落到实处
学校教育的发展在于育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未来的社会。社会多方面存在的需求需要多方面乃至创新发明的人才,这些人才要具有专才与多才的发展性思维,需要学校教育的从小引导,让学生产生发现与探索的兴趣,成为具有思考力与创新力的能动思维者,为走向不可确定的未来社会发展做好思维力上的准备。要把这些准备做好,必须落实全面发展的育人观。落实全面育人的育人观依靠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指导,制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制度,才能把全面育人的教育观落到实处。
落实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必须确立全面育人的学校教育制度,通过全面育人的教育制度保证全面育人的教育观的落实到位。落实全面育人的教育观的学校教育制度,在于通过全面育人的教育观的思想指导,确立德、智、体、美、劳等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需求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要细化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具体的实施策略。就说以法官的培养为例,法官必须公正执法,清正廉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强大的正义约束,这就要求学校确立正义引路、道德养成、律规清廉、创新求进的学生引导策略,使学生在学校就在细化的法规要求中形成人格特征,为未来健康的就业做准备。
4.促进政府宏观教育政策稳定与科学化
学校离不开各地政府的教育政策指导与各种保障制度的维护。学校在政府的约束机制下发展,脱离不了政府的发展干预与政策指导。但是学校要达到健康培养未来人才的目标,必须有自身的理想设计。通过与政府的沟通交流实现学校教育制度的变更升级,让政府提高对于教育事业的科学认识,理解教育发展的战略宏图,为学校教育的自身发展制定稳定的政府政策,以期实现教育发展的科学化。
政府宏观教育政策的稳定与科学化可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政府宏观教育政策在于稳定性与科学性,不受个人意志的左右,鼓励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建设培养身心健康的各类人才。政府政策的稳定与科学性有利于学校教育制度的科学稳定。学校教育制度的制定者受到的不是政府的指责,而是政府的鼓励,实现优先教育发展健全化的指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