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之首风

老糖话健康 2024-08-01 02:10:39

风、寒、暑、湿、燥、火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简称“六气”,即春风、夏暑(火)、秋燥、冬寨、长夏湿。由于六气的不断运动变化,而决定了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它并不引起人体发病。

如果由于人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的急剧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时,六气就成为致病的条件,侵犯人体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的“六气”就称为“六淫”或“六邪”。因此,六淫是许多外感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六淫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夏天及高温作业易受暑湿或中暑,居住潮湿易感受湿邪等等。六淫邪气可以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以两种或三种邪气同时侵犯机体而发病,如风寒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在发病过程中,六淫邪气也常常互相影响或相互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以化燥等等。

此外,还有些并不是外感疾病,但也出现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为了与外感六淫邪气相区别,把它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生的风、寒、湿、燥、火,是脏腑功能活动失调的产物。但由于它与外感邪气具有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故也放在这里一并介绍。

一、风

风是春天的主气。风有外风、内风之分。

外风,是指导致人体发病的自然界的风邪,它多见于春季,但四季均可发生。且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入侵人体。如风寒、风湿、风温、风热之类。所以,风邪实为外感疾病的先导,称为“六淫之首”。

内风,是指由于肝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眩晕、振掉、抽搐等一系列症状表现。

(一)风邪的性质和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风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由于风性向上、向外具有阳热散发的作用,所以风邪伤人,容易侵犯人体的高位(如头面)和肌表。并使皮毛腠理开泄,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善行,是指风病具有病位无定处,游走不定,变幻无常的症状。如常见的行痹关节疼痛无定处,上下左右走串不定的,这是风邪偏胜的表现。再如风疹一类的皮肤瘙痒,也是散漫无定处,此起彼伏,这同样是风性善行的一个具体表现。

“数变”是指风邪所致的病证,变化较多,而且迅速的意思。如常见的一些外感病,由于多以风邪为先导,所以发病一般多急,传变也比较快。

3.风性主动

所谓动,是动摇不定的意思。诸如临床常见病证中出现眩晕、振掉、四肢抽搐,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吊等症状,就都属于风的证候。这些证候,大多关系于筋和目的异常,以内风为多见。由于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所以风从内生,主要应责之于肝的功能失调。

(二)常见的风证

外风证 外风证是由自然界的风邪侵犯人体所导致的病证。由于风邪致病的部位与途径不同,常有风邪袭表、风邪犯肺、中风、破伤风、风疹等证。现仅就临床常见的介绍如下:

(1)风邪袭表;风邪客表,营卫不和,则症见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脉浮缓。(2)风邪犯肺:前症兼见咳嗽、咽痒、鼻塞流涕等,为风邪外袭,肺卫失宣所致。

由于肺主皮毛,因此风邪袭表往往与风邪犯肺的证候同时并见,临床上常常把以上证候叫做“伤风”。

内风证 内风证是指由于肝的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病证。因此,《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常见证型有:

(1)热极生风:因高热伤津,筋脉失养所致。其主要见症是高热、抽搐、项强、目睛上吊,甚则角弓反张等。

(2)肝阳化风:因阴虚肝旺,或素体阳旺,而致肝阳升动无制,或气郁化火,火盛生风所致。其主要症状是头目眩晕、肢体震颤,甚则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等。

(3)血虚生风:因血虚筋脉失养所致,其主要症状是头昏、眼花、肢体麻木或震颤,肌肉跳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