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外出:燕王、佐天侯死后,翼王就没有留在京城的可能

聊聊历史 2024-10-09 12:25:51

1864年7月,李秀成被俘虏,自述中谈到洪秀全、石达开的关系,两人从盟友到分道扬镳,令人唏嘘。石达开辅政,深得人心,但洪秀全不满意,石达开选择外出单干。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主持朝政的杨秀清、韦昌辉相继被处死。此时,朝臣一致请求,希望翼王石达开回京,辅佐天王处理政务。

石达开有能力,治国理政很不错,故而“众心欢悦”,这对太平天国而言是一件喜事。那么,为何洪秀全不喜欢石达开,闹到分手的地步呢?难道,洪秀全不希望太平天国恢复元气吗?

石达开外出单干,是局势使然,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被杀之后,翼王就没有留在南京的可能,洪秀全无法容忍石达开。

洪秀全为何排挤石达开,为何册封洪仁发、洪仁达为王?怕石达开尾大不掉,成为第二个杨秀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洪秀全是君,石达开是臣,王朝创业阶段,臣子权力太大,又缺乏制衡,君王岂能不担心?至于说石达开忠心耿耿,又能否保持下去?

汉朝建立,谁的功劳最大,当然是韩信,他也忠心耿耿。楚汉之战时,项羽跟刘邦相持不下,谋士蒯通、武涉建议韩信单干,与项羽、刘邦三足鼎立,既可以称王,又能保全自己,何乐而不为。

韩信有能力单干,也可以反击刘邦,自立为王。但是,韩信拒绝了,韩信说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让他活出了尊严,故而不愿背叛汉王,要做忠臣。结果,刘邦不一定借助吕后之手,杀了韩信。

萧何、张良更加忠诚,人畜无害,刘邦就信任他们吗?答案是否定,刘邦也是处处找麻烦,萧何靠自污活着,张良则隐居起来,才得以善终。

君王猜忌臣子,不相信有能力的大臣,并不奇怪。即便是刘秀,出了名的老好人不一样“进文吏退功臣”,李世民晚年一样猜忌功臣,宋太祖刚即位就“杯酒释兵权”,让义社十兄弟回家休息。

石达开手握重兵,能力又强悍,洪秀全猜忌与防备,无可厚非。但是,太平天国局势危急,洪秀全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排挤石达开,自剪羽翼,给清军创造条件。

洪秀全需要权力,更需要有安全感,如何才能有安全感呢?权力平衡,不能让石达开一家独大,洪秀全才能高枕无忧。但是,石达开非要打破平衡,杀了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

燕王秦日纲,地位仅次于石达开,手握兵权,李秀成、陈玉成都是他部下。1856年,秦日纲率“五丞相东征”,解除镇江之围,摧毁江北大营,陈玉成、李秀成是前锋。

佐天侯陈承瑢,地位在秦日纲之下,是朝官首领,有一套班底,可以保证政务运行。杨秀清时代,由于东王不识字,朝政都是陈承瑢这位读书人处理。此外,陈承瑢是陈玉成的叔叔,一手把陈玉成带大。

秦日纲、陈承瑢对洪秀全忠心耿耿,李秀成评价燕王:“忠勇信义可有,然而并没什么才情。”秦日纲有兵权,但谋略一般,而陈陈承瑢谋略很深,可以互补。

秦日纲、陈承瑢,是洪秀全制衡石达开的力量,谁都知道。但是,石达开却意气用事,借助天京事变排除异己,洪秀全岂能放心呢?

天京事变,究竟谁错了?谁都没错,是太平天国权力畸形发展的结果,谁都是受害者,但谁都是施害者。石达开如果遵守协议,按时回南京,韦昌辉也不用走到扩大化这一步,天京事变也许真的“杀东王,及其兄弟三,其余皆不得多杀。”

韦昌辉不滥杀无辜,石达开就不用“狼狈回京,计及免杀之事,北王不悦”,结果两人成为仇人,事变继续扩大化。石达开逃离京师,在外地组建靖难之师,韦昌辉则屠戮翼王府。

秦日纲、陈承瑢都是听洪秀全命令,天王让干嘛就干嘛。韦昌辉让秦日纲追击石达开,秦日纲立刻去追;洪秀全让他半路回来,秦日纲则去打清军,放弃追击。

天京事变,谁都有错,但石达开不应该杀了秦日纲、陈承瑢,尤其是不能以此作为回京辅政的条件,公开向洪秀全施加压力。

秦日纲、陈承瑢被杀,洪秀全也无奈,却对石达开更加忌惮。如此,洪秀全、石达开之间矛盾不可避免,迟早有一方要出局,石达开外出就是必然。

对石达开而言,他回京辅政时,应该原谅秦日纲、陈承瑢,宽容他们,等地位稳定后再说。如此,洪秀全对石达开放心,朝臣也觉得翼王重感情,顾全大局。

石达开掌握实权后,要对付秦日纲、陈承瑢,还不是易如反掌。但是,石达开太年轻了,回京辅政时还不满26岁,意气用事,做事欠考虑,还不够成熟。

2 阅读:34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