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功臣袁崇焕的悲剧结局有他自己的一份助力

闲说宇俊星 2023-11-17 08:58:06

由于曾在战场上击败过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袁崇焕一度被后世视为能够拯救大明的绝世名将。最后却因为北京城下的救援不力被崇祯皇帝怒斩。

今天不去讨论袁崇焕是否真能担当拯救明末辽东乱局的重任。单从袁崇焕的性格谈起,袁崇焕在官场上缺乏历练(升官太快)以及轻佻的性格都给他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袁崇焕

初出茅庐

袁崇焕草率给出了“五年平辽”的愿景,以至于崇祯皇帝和朝臣空欢喜一场,是他被杀的引子。但是故事的一切还得从他青年中举开始说起。

袁崇焕,万历十二年(1584)出生于广州府东莞县。其父从商家境比较殷实,袁崇焕小的时候随父亲在两广从事于木材生意。

明代广东市井生活

万历三十四年(1606)秋,袁崇焕赴桂林参加乡试,一举得中。不过后面的他过通过会试和殿试时间则到了13年后的万历四十七年(1619)春。

也就在袁崇焕通过考试的这年春天。辽东,萨尔浒,10万明军惨败4万多官兵300多高级将领2个总兵阵亡。

京城哗然。

单骑走辽东

在北京参加殿试的袁崇焕也和当时的诸多士子一样,把目光投向了辽东。殿试结束后不久国家安排工作,袁崇焕被调往福建。在福建任职的他也一直关注北方局势,因为北方的局势在这几年时间里越来越糟。

浙兵在浑河南岸死守不退

八旗军楯进攻,在浑河消灭了浙兵

努尔哈赤取得萨尔浒大捷后,马上拿下开原。天启皇帝登基后,努尔哈赤送上大礼,连克辽东重镇沈阳、辽阳。10万明军,南方远赴而来的浙兵、川兵皆不能挡,已经引发了京城的恐慌。

此刻的辽东比万历一朝凶险多了,朝中官员人人畏惧谁也不愿蹚浑水。

第一个要去的张鹤鸣,辞职归家。

第二位解经邦,三次上书力辞重任。

最后大家推举王在晋,王依旧请辞。天启皇帝大怒令其即刻就任,否则“以国法绳之”。

此刻的袁崇焕正好在北京进行述职,他走出了人生最重要一步。在辽东的军民都往关内跑,朝廷派人都不去的情况下。他自己一人一马去关外做实地考察。在初步考察以后袁崇焕怀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疾驰回京师,放出了“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的豪言。

明代每隔3年的吏部考核

国难思良将,这种精神在当时普遍恐后金的情况下算震古烁今了。天启皇帝看朝廷有如此忠贞有担当的臣子,马上要求破格提拔。吏部也给皇帝面子,袁崇焕在福建的考核项目全部列为“上等”。

袁崇焕单骑走辽东的行为可谓一场出格的表演。他的不顾生死、慷慨出关姿态让抓不到人填辽东烂局的天启皇帝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让他实现了官级的大飞跃。但这种有点显摆爱出风头喜欢给老板画饼的性格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一方大员

不久前还在福建当知县的袁崇焕应该想不到,几年之内他会成为边地一把手,能和皇帝内阁高官说上话。

作为皇帝重点点名的干部,中央到地方都给与了袁很大的支持,这一点来说比之前的袁应泰、熊廷弼是要幸运的。

“单骑走辽东”不久袁崇焕很快被擢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赴往前线。这个小县官在天启初年波澜云诡的辽东碰到了一个大的情况转变,为他能稳住局势并训练出关宁军打下了基础。

沦为奴隶的辽东汉民在努尔哈赤统治后期激烈反抗后金统治

由于努尔哈赤和明军连年大战,后金加大了对治下汉民的剥削,激发了极大的反抗情绪。察觉了这一变化的袁崇焕随即向孙承宗建议,将这些辽民招募为兵,是为“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上面的认可。

在后面的日子里,针对后金强悍的野战能力。袁和辽东的将领也认识了自己短板和长处。又提出了“守而后战”“凭坚城用大炮”等战略原则。天启三年后辽东恶劣的局势终于有了平稳的态势。

这个时期,辽东内部民心有所稳定,朝廷又花了大力气输血辽东。上下一心的情况下,袁在辽东开始组织流亡辽人为兵,并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并利用后金这段时间的进攻停滞训练新兵,打造了一支战力不错的关宁军。

关宁骑兵

当时在孙承宗的支持下,袁崇焕组织人力耗费巨资修建了关宁锦防线。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该以山海关据点为后盾、宁远城为中坚、远在北方的锦州为先锋。

南段长度大约有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

北段长度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抵达凌河,直接逼近了后金军队的大后方。

天启年间,逐渐成规模的关宁防线

明军承认野战不行,扬长避短依托堡垒做近距离作战。后金的骑兵来袭时,后金人少则明军派骑兵攻击,后金人多,则退回堡垒等待后援,这个时候后金缺乏攻城武器还真是被这种安排搞的不可奈何。这套办法好处很多,就是费钱。

后金能破解这种防御要等把红衣大炮和攻城技术学会,这些是后话了。

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这个时候也是给足了袁崇焕面子。比如袁刚到辽东时,不熟悉军务提出了让朝廷从两广调兵的建议,甚至希望有自己的叔父袁玉佩负责征调。手伸的这么长,都有点让官场的老上级不“适应”了。但是天启皇帝还是批准了这个建议,专门拨款了20万两用于征召南兵入辽。

天启皇帝死后被后人玩梗说成“木匠”天子。但当时这份用人不疑的态度还是明末少见的。

朝鲜、蒙古、东江镇

努尔哈赤因为自己政治眼光不行,一味压榨辽人。导致自己的基本盘不稳,又遇上了袁崇焕的“乌龟壳”战术。屡屡不能取得进展的他终于准备来场大的。

宁远之战

天启6年(1626)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攻明。这一仗努尔哈赤下了血本。

“南至海岸,北越广宁大路,前后如流,首尾不见,旌旗剑戟如林”

袁崇焕集中兵力于城内,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前期坚决不野战,靠着坚固的防御和火炮攻击逼走了努尔哈赤。

不过遗憾的是,后金撤退时利用冰封的海面,攻入了觉华岛,杀光了守军焚毁了粮食给明军巨大打击。

宁远之战终究打破了后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天启皇帝擢升其为辽东巡抚。此时距离袁崇焕通过过殿试才7年,这个升官速度可谓火箭发射。更让明廷高兴的是不久后努尔哈赤死了。

只不过继位的皇太极是个更能难缠的敌人,他的厉害袁崇焕马上就要见识到。

皇太极(电影 南汉山城剧照)

军事防守袁崇焕确实做出了成绩,但是外交上他搞的不怎么样。当时辽东有蒙古和朝鲜可以牵制后金,还有东江的毛文龙一部。这三个地方袁都没有处理好。

首先说说蒙古,自后金做大之后。明朝一直想“西虏制东夷”,也给出了真金白银的实利。明廷笼络的蒙古上层强力人物,但是由于200多年的互相攻伐,双方想一致对后金难度比较大。当时蒙古林丹汗在给努尔哈赤的信就曾谈到“明国于吾二国乃仇雠也”。

最后逃入青海的林丹汗

到了袁崇焕这里,他一味对蒙古高层示好,还默认卖粮食给科尔沁部。

与此同时后金也在拉拢蒙古人且效果更好。皇太极这个人政治眼光高做人大气,相比较明朝走高层路径更有效。

皇太极蒙古高中低都拉拢,走肾也走心。皇太极对于前来盛京的蒙古王公热情款待,大小宴会不计其数,大行恩赏、并缔结婚姻,这个时期与蒙古联姻的次数多达67次。

尊崇喇嘛教,针对蒙古信仰喇嘛教,后金多次在沈阳修建寺庙,拉拢大喇嘛。

皇太极宗教政策灵活,极力拉拢蒙古地区喇嘛

首领以下的蒙古人普通百姓,后金也是给好处,出去打仗给分红。还下命令重点照顾“有贫困不能娶妻、披甲不能买马”的群体。有蒙古部落因为粮食不够偷偷从明朝走私,皇太极知道后允许出征时,这批人可以多拿战利品。

后来袁崇焕被杀,直接导火索因为蒙古人借道让后金冲入京畿要地。

袁崇焕对蒙古的态度只能说是所托非人,那么丧失警惕让朝鲜臣服后金则是大失着。导致了天启皇帝对他的失望。

皇太极

天启六年(1626)宁远大捷后不久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继位。袁崇焕马上派人吊唁,一探后金的虚实。皇太极利用这个时机,大摆迷糊阵。态度做的极为谦卑,还不厌其烦的在书信中配合明朝修改自己的称谓。

袁崇焕给天启皇帝朱由校报告指出“夷使恭顺,求款之情似真”。皇帝也觉得这个新努酋可交。就在君臣一致认为辽东局势可控时,皇太极打脸了。

很快,皇太极看准了辽东明军和朝军麻痹大意,全军南下打蒙了朝鲜。将明朝在东北另一支柱砍断。

皇太极打服朝鲜,明军没有做出有效反应

后金主力南下时,袁崇焕也懵了明军完全没反应。当皇帝急诏袁崇焕赶紧趁着后金空虚,发关宁精兵“捣巢”以解救朝鲜之困时,关宁军踌躇不前。这次表现让皇帝大失所望,你说的这个恭顺努酋可把朕骗惨了。

大小凌河,明军再次败北

打完了朝鲜之后,皇太极再接再厉还把刚修筑大凌河城、小凌河城摧毁。现在关外除了皮岛,后金已经连成一片。天启皇帝对袁的信任迅速降到冰点。天启7年,袁崇焕称身体有恙,皇帝没做挽留然让他回家修养。

只是不久天启皇帝病逝,继位的是他的弟弟,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刚远离辽东的袁崇焕再次被启用,还带来了他的平辽之策。

五年平辽!

崇祯元年(1628)七月,袁崇焕回到京师。受到首都市民的热烈欢迎。

崇祯帝朱由检召见袁崇焕原只是打个照面,毕竟袁做了几年辽东一把手,这种人肯定要嘘寒问暖一下,可袁看到皇帝又开始吹牛了。

和七年前单骑走辽东的时候一样,袁崇焕再次夸下海口。要“全辽可复,以报皇上”并许下了5年可期的期限。这几句话下去,好像是三杯烈酒下肚,年轻的皇帝和官复原职的封疆大吏都飘了,感觉中兴大明在此一举了,皇帝不久赐予袁尚方宝剑。

崇祯皇帝不是一个很好说话的君主

崇祯不像他哥,天启皇帝这人再混,支持你的时候还是能全力支持到底的。崇祯皇帝这人有点小性子,如果信任你,他也会表态支持你。但是你的绩效如果不达标,或者做事的路径不符合他的预期,他就会马上生气摆脸,是个很难伺候的人。

很快袁崇焕拿到尚方宝剑就挥出了平辽第一刀,杀掉了皮岛的毛文龙。崇祯皇帝也没想到臣子能不打招呼这么蛮干的。

杀毛文龙

这件事争议非常大,今天网上两方都可以吵一整天。

毛文龙不是啥白莲花,他的部队取得的成绩很多都是杀女真屯田的农民。真正对上正规军也是一溜烟跑了。但是皮岛位置太恶心后金了,后金剿灭不利,也只能放任毛文龙搞搞走私。这后来成了袁要杀他的理由,说他暗通后金。可是皮岛上几万人,靠朝廷那点给养根本养不活。

袁崇焕这一刀落下的时间太早了,此时辽东收成不好已经闹饥荒了。如果有毛文龙牵制,1629年皇太极未必敢豪赌直扑北京。此后后金再无后顾之忧,京畿也从后方变成了前线。

毛文龙再混,但是皮岛位置很重要

收复辽东哪有这么简单,虽然袁崇焕本人能力强,在辽东几年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这些成绩背后有皇帝的支持,也有熊廷弼、孙承宗等人一直以来的呼吁,在天启年形成了共识。没有这些,光是在辽东花巨资修筑堡垒这种战略,户部就不会支持。

袁崇焕的性格让他取得成绩时自带广告效果,很多人把他当成国家的救星,他自己也飘了。

辽东明军骑兵复原,辽东的军事部署耗费了大量的资金

从他随便说出“五年平辽”的话来看,他的性格中有非常轻佻的一面。这样的性格比起他的对手,能屈能伸务实又大胆的皇太极来说是处于下风的。崇祯带着中兴基业的期望,袁崇焕带着重整辽东的愿景各自就位时,辽东的皇太极准备下一盘大棋。

经过了努尔哈赤死后的政治动荡,和辽东的粮食不济,加上攻击宁锦防线失败等诸多不顺。皇太极知道这么干耗下去后金无疑是死路一条。

他要赌一局大的,把战火烧到明朝内地,通过洗劫明朝腹地给自己回血。

“五年复辽”计划的第2年,在曾被袁崇焕寄予厚望的科尔沁部布尔噶都的引导下,皇太极绕过了袁崇焕的防线,出现在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

后金杀入关内,举国震动

10月26日,后金军突破蓟镇中协边墙,明军中协机动部队在反击中损失殆尽。

11月3日,赶来救援平辽将军总兵官赵率教阵亡。

一周时间蓟镇防御体系崩溃。

赵率教带领的勤王部队团灭

和上次朝鲜被打的反应一样,宁锦防线的明军大部队也是姗姗来迟。看得出袁崇焕在蒙古这边的情报系统有多烂,皇太极主力10月就出来了,1个月时间明军主力没有察觉。

己巳之变

可能是害怕皇太极的部队打援。辽东的部队且近且远的跟着。但是北京的百姓不这么想。勤王的部队都阵亡了好几批了,北京附近民间的义军都冲上去拼命了,怎么号称能“5年平辽”的部队这副怂样。

北京被围

袁崇焕在民间声望掉到谷底,就在这个时候袁崇焕提出背靠北京打防御战,让关宁军入城。这些要求在皇帝和群臣看来简直是扯淡。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养了这么多人,修了这么多工事,你在辽东没拦住敌人,现在要首都陪着你打焦土战?

花了那么多钱钱,养肥了这么多人就这个效果

好在北京外围的几次战斗打的还行,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先崩了。后金未退兵,居然把袁崇焕抓起来了。这一下算是“五年平辽”口号对他的反噬了,民间舆论已经把袁崇焕吊起来打。

“自大安口入,而五年灭奴之期已不必言。”

更令人绝望是关宁军听闻老大被抓居然撤军了!撤军了!撤军了!就在北京被后金围着打的时候,关宁军撤了。后面虽然被袁手书追回,但是这次撤军已经决定了袁的命运。

后金这次入寇大获全胜完成战略目的,从一年前10月出兵到第二年过完年2月才撤回,杀死了10万明军和多名高级统帅。

袁崇焕从万人敬仰的边疆大员,可拯救大明于水火的功臣成了万人唾弃的对象,1630年9月22日袁崇焕在西市被凌迟处死。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