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拯救总是想自杀的男人,女人教男人跳舞、给他找床伴、还千方百计让他爱上自己,又让他重回到还很年轻俊美的十几岁和上百个女人相爱、让他亲眼目睹自己分裂的人格之间相爱相杀的场面,然而这些都没能阻止这个男人想死的想法,最后,女人设计让男人杀死了自己,终于,男人不再寻死。
在我看来,小说《荒原狼》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它又不像这么简单,它分为四个部分:
1、 房东侄儿对男人的旁观描述。
2、 男人的自述。
3、 《荒原狼研究报告》
4、 女人(赫儿敏娜)千方百计劝男人活下去。
01,内容第一部分,是房东侄儿的视角,他作为一个旁观者,对男人的了解有限,但能够看出来,在他的眼中,男人是个礼貌而优雅的男人,但却让人觉得他的优雅是装出来的。
他喜欢租住在干净整洁的地方,但他自己的空间却充斥着混乱——红酒、烟和女人以及满地杂乱不堪的书和画。
他有时夜不归宿,他的话语很少,很神秘却让人感到心疼。
第二部分,是黑塞的自述,他觉得自己的身体里存在两种人格(人性和狼性),当他热爱生活,对生命充满向往和渴望的时候,他礼貌地和别人侃侃而谈的时候,他体内的另一个狼性的部分就会站在一旁嘲笑他的虚伪。
他讨厌爵士乐、讨厌一切他不敢融入的东西,比如跳舞比如和人交往。他崇尚绝对的自由,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厌恶小市民那种精致的生活,可他的生活又总是离不开小市民。他很孤僻,常常孤独到想死,可一旦有人向他释放善意,他又想要抓住,但他又会在可能与人有更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亲手扼杀掉。
比如,他目睹一场虚伪的葬礼时,遇到了一位使劲夸他的教授,并且请他去做客。他心中不情愿,可出于礼貌,还是答应了。
可在去之前他就一直在抗拒,而到了之后更是直接就想要逃离。他对教授家里的一切都感到不满,尤其不满的是一张被教授妻子深深喜爱的歌德画像,他很喜欢歌德,觉得画像中的歌德不符合他心中的形象,后来还对画像进行了猛烈抨击,以至于最后,这场会面变得不欢而散。
他觉得,他不应该违背自己的心意参加并不想参加的所谓家宴。而这一次的不欢而散更坚定了他自杀的决心。
第三部分,是失意的男主被神秘的剧院吸引,得到了一本名为《荒原狼研究报告》的小册子。小册子的研究对象是哈利,与男主哈利.哈勒同名,实际上就是对哈利的一段人格研究。
小册子用了很大篇幅解释哈利为什么会有两重人格,为什么会讨厌中场阶级小市民又总是选择在中场阶级家庭中生活的原因,小册子还专门论证了哈利自己两种不相容的人格其实不过是他自己的想象而已。研究报告指出,人并不只有两种人格,人是复杂的,由成千上百种人格组成,他跳舞、喝酒、失意、振奋等等其实都是不同的人格。
他们觉得荒原狼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喜欢挑刺、喜欢骂骂咧咧、总是抱怨、总是选择逃避的愚蠢家伙而已。
当然,这段议论很长,很多论点在我看来几乎是翻来覆去、覆去翻来地解释论证,看得我只想打瞌睡。
第四部分,遇见赫儿敏娜,被赫儿敏娜拯救。
赫儿敏娜是一个欢场女子,但是对哈利十分了解,仿佛会读心术一般,把哈利的所有想法都复述给他听,让哈利心动蛰伏,她让哈利好好活着。
然而哈利觉得,他还是会死。
赫尔敏娜逼着他学习舞蹈、逼着她融入人群,逼着他和人跳舞。这些在他心里是抗拒的,他甚至责备赫尔敏娜对他的逼迫,直到赫儿敏娜让他和一个叫玛利亚的女孩跳舞,玛利亚对不会跳舞的她很是包容,甚至带着他跳舞,最后,他不再抗拒跳舞,并且爱上了这个叫玛利亚的女孩。
但他的爱很浅显,因为,他仍想着自杀。可当他回到家中,却发现玛利亚躺在他的床上,于是,他在女人的怀里堕落了一段时间,直到一场他很反感的化装舞会,一场剧院专门为他设计的化妆误会,他在那里面和很多女人跳舞相爱沉沦,并最终深深地爱上了女扮男装的赫儿敏娜,想要和她更进一步的时候,深夜剧场开始了。
哈利先是来到了战场上,在战场上遇到了自己少年时的好友,并且和他在里面猎杀所有过路的司机,后来又看到了自己的人性和狼性之间的搏斗,最终人性臣服于狼性,又被所谓的然后他回到了十几岁,初遇第一个令他心动的少女的那一刻,他和她相爱,然后他在里面生活,遇到了上百个女孩,这些女孩都曾是他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的,有的甚至只是与他擦肩而过,可是,在这里面,他却都与她们坠入了爱河。
然而,尽管他得到了那么多女人的爱,他还是清醒了过来,想要自杀。
于是,最后,赫尔敏娜设计了他,她让哈利亲眼看见她赤身露体地躺在一个男人的怀里,身上还有那个男人的咬痕。于是,愤怒的哈利,将手中匕首刺进了那个咬痕的位置杀死了赫儿敏娜。
醒悟过来的他,一直寻求死刑解脱,可是最后,他发现,这一切其实只是一场针对他的游戏,赫儿敏娜只是一枚棋子而已。他终于醒悟,不再执着于寻死。
02:小结小说《荒原狼》是诺贝尔得主赫尔曼.黑塞于1927年创作的一部小说,吸引我去看这部小说的也是作者响当当的头衔。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本令人痛苦却欲罢不能的小说。
里面充斥了男主哈利.哈勒对自己的剖析,但这种剖析是痛苦的,读者读起来也是痛苦的,因为会感觉到自己也和男主一样内心被撕裂和拉扯,有时候也会昏昏欲睡,因为,里面的大多数内容是哲理性的。我对于哲理性的东西没有很大的兴趣,往往觉得昏昏欲睡。
它让读者费劲的地方是它实在是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议论性比故事性要强。大概因此,才会引起无数学者的研究吧。
作为一个一般人,我更喜欢它故事性的部分,即第四部分,赫儿敏娜出场的部分,而且赫儿敏娜对男主的内心剖白,对他的评价也很有意思。
“你连一点儿舞都不会跳?可是,你刚才却口口声声说:老天有眼,生活真的太难了!你这显然是在撒谎了,孩子,你都到这个年纪了,本不应该这样做的。是啊,你甚至都不愿意跟我一起跳个舞,又怎么能说自己已经为生活作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呢?”
这段话简直就是那一句:“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的最通俗易懂的翻译了。她让抱怨生活的人明白,其实你没资格抱怨,因为你根本没有为了生活尽全力。
然而,对于赫尔敏娜这个人的所谓救赎行为,又有些不大让人苟同。她除了教会哈利跳舞和融入人群之外,还教会了他沉沦。
沉沦,是一种释放天性的沉沦,他游走在女人之间醉生梦死,他频繁出入酒馆舞厅,甚至服用xfj之类的药物来振奋精神,而他作为一个反战人士,在游戏里杀人毫不手软。至于最后,赫尔敏娜直接设计让哈利杀死自己的行为也让人无法理解。
最后只能归结于一点,哈利和赫尔敏娜其实都是同一种人,赫尔敏娜一直劝哈利活着,其实是在劝说自己,她也是一个狂人,她最后让哈利杀死自己的行为,和哈利总是想要自杀的行为如出一辙。
只不过,赫尔敏娜成功了,哈利在亲自感受了赫尔敏娜从死亡到生命体征消失的全过程以后,也意识到了杀人和自杀其实都是一种罪恶,所以,他最后没有自杀,而是要求法律审判他,判他死刑。
只是,后来,他发现,这不过是一场游戏,也就不会再寻死了。
03:后记有人把这本小说定性为拯救社恐的奇书,我觉得,够不上。作为一个社恐者,我大多数时候是与前期的男主的内心世界是共鸣的。不愿加入集体就不加入,不想搞社交就不搞,不想被人打扰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我觉得没什么不对(当然,其实是自我安慰。)。所谓社恐者如果自己不觉得不能融入集体,不想搞社交是可耻的事情,那么就没有社恐这一说。
在我看来,男主根本就不是一个社恐者,他只是一个厌世者。他讨厌眼前所见到的一切东西,从精致的中产主义家庭,到庸俗的音乐会,再到上层人士的家庭、爵士乐等等所有世俗的东西他都讨厌。所以,他才会觉得自己根本活不下去,而只要他放弃那些对世俗的偏见,他就能很好地融入到社交生活当中。
社恐者不一样,他们对生活仍然是充满热爱,他们甚至很向往那种侃侃而谈的人生,羡慕在人群中游刃有余。但出于某种原因,内心极度自卑,从而自动逃离远离集体,这类是真正的社恐者,要么放弃对群体的向往(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我行我素就好了),要么努力建立自信,克服所有令自己感觉到自卑的东西,融入集体就好了。
像赫尔敏娜说的那样,没有努力过,就没资格说放弃生活。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精髓吧?
希望我的评论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