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率不足10%!刚刚,三类高值耗材带量采购

川琪姐 2024-08-30 22:35:16

国产化率仅10%的神经介入市场,开始进入常态化带量采购!

8月29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了《安徽省颅内支架、取栓支架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

文件明确,将组织开展全省颅内支架、取栓支架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三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采购周期为2年。

采购主体为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驻皖军队医疗机构。年度意向采购量分别按参与各医疗机构报送的注册证产品年度采购需求量的80%累加得出。

据了解,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可分为出血类、缺血类和通路类三种,根据应用场景不同而定。其中颅内支架、取栓支架属于缺血类,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则属于出血类。

数据来源:沙利文

目前我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主要由美敦力、史塞克、microvention和强生等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西南证券相关数据显示:宏观来看,2022年神经介入总国产化率提升至21%,国产替代逻辑不断兑现。

然而细分来看,缺血性国产化率仅2.8%,出血性国产化率仅5.4%,即使是竞争激烈的通路类,国产化率也仅达到31%。

在此现状下,本场集采又会如何展开呢?

竞价+议价定中选,

新获批产品有额外中选机会!

从目前征求意见稿来看,本次集采较为简单直接,主要通过三大规则来确定拟中选企业。

整体上力度较为温和,淘汰率不超过50%。企业有多次机会可以在一轮轮筛选中争取拟中选资格。

拟中选规则一

同产品类别同组按企业产品申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确定排名,最低为第一名。根据同产品类别同组有效申报采购单元情况,确定拟中选采购单元数量。

拟中选规则二

如同组内满足下述条件之一:①申报价格不超过(≤)组别最高有效申报价的50%;②申报价格不超过(≤)同组最低申报价的1.5倍;③企业有外省省级带量采购中选价的,申报价格不超过(≤)产品省级最低带量采购中选价的80%,增补为拟中选采购单元,不受中选采购单元数量限制。

拟中选规则三

有效申报采购单元中,除组内有效申报采购单元数≥7时公开竞价排名最后的企业所有未拟中选采购单元不纳入谈判外,其他按照“拟中选规则一”或“拟中选规则二”未能中选的注册证产品和直接谈判议价产品全部进入谈判议价环节。由专家与企业根据产品质量及性能、临床应用效果、产品之间比价等因素现场谈判议价。谈判确定的拟中选采购单元不受中选采购单元数量限制,中选价要与同组其他拟中选产品保持合理比价关系。

除此之外,采购文件还特意针对新注册获批产品留出了市场空间,明确只要达到相应价格要求即可直接纳入中选。这一举措对于处在追赶期的大批国内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半年官宣四场带量,

神经介入耗材,进入全面集采时代!

事实上,神经介入类耗材进集采,安徽已并非今年首次。自2024开年以来,神经介入市场已悄然成为集采火力“重灾区”。

3月6日,京津冀“3+N”联盟宣布将开展神经介入类弹簧圈带量采购。

3月19日,京津冀“3+N”28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结果公布,神经介入领域导引导管、取栓支架、颅内支架均在本次进入集采。范围覆盖辽宁、安徽、云南、广西、江西、贵州、青海、西藏、新疆、新疆建设兵团10省以及三明联盟。

到了6月,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7家顶级三甲医院组成联盟,对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三类品种展开采购,周期为1年。

还有河北今年将牵头的血管介入类耗材全国联采。7月底河北开展了6类血管介入类耗材线下产品介绍,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也在其中。

神经介入一直被视为血管介入后的“蓝海市场”,但现在也全面迎来了常态化带量采购时代。目前,整个医疗耗材领域都已实行“无耗材不集采”,已成为大趋势。

但同时也代表着,当前医疗器械企业和经销商很难找到某个赛道作为集采的“避风港”了。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