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到1938年小日本陆军军服详解

海绵宝宝谈人物 2024-08-26 17:52:44
四五式

1912年(明治45年)的日本陆军军服被称为明治45年制式或四五式,该军服是根据明治45年勅令第10号修改而成的,基本沿袭了《陸軍軍服服制》(明治39年勅令第71号)中规定的明治39年制式。之所以被叫做四五式是因为在给士兵的军服上戳记为“四五式”。

四五式也是日本陆军在和平时期穿的第一套茶褐色(卡其色)面料的军服,并且在军裤用红色条纹作为边缝装饰。

四五式军服主要出现在一战中的青岛战役。

军帽

四五式大檐帽材质为茶褐色绒,帽墙和帽冠顶部滚边为红色,帽冠上左右各有两个通气孔。帽墙上的帽徽为金色五星,被授予“近卫”称号的师团的帽徽为五星+樱花叶簇。军官的下巴带固定纽扣上有樱花图案,军士和士兵的下巴带固定纽扣无图案。

四五式大檐帽帽徽

近卫师团的帽徽

近卫步兵第1联队二等兵

军官的大檐帽类似于军士和士兵的大檐帽,但帽冠里填充了棉花等混合物,以此保持帽冠的形状。

四五式军帽实物图

步兵第45联队长陆军大佐泽木元雄的照片

日本陆军军官着色照片,四位露脸的分别是陆军中将,陆军少将,步兵大佐和步兵中佐。

军服/冬装

四五式军服的材质为茶褐色绒,后背为一整块布料剪裁制成。军官军服上有2个袋盖胸袋和2个无袋盖胯袋,士兵军服只有只有2个袋盖胸袋。兵科(兵种)的军官纽扣为金色金属,士兵为红铜;部(部门)的军官纽扣为银色金属,士兵为白铜。军服袖口上方12厘米处有一圈红线滚边线(包括军大衣)。军官的袖口为翻袖,向内翻折12厘米。

领章

四五式军服使用不同颜色领章代表兵科部,兵科的将军不佩戴领章,部的将军佩戴领章:

●步兵科 – 绯色(深红色)

●骑兵科 – 萌黄色(草绿色)

●炮兵科 – 黄色

●工兵科 – 鳶色(浅褐色)

●辎重兵 – 蓝色

●宪兵科 – 黑色

●航空兵科 – 淡绀青色(浅蓝色)

●经理部 – 银茶色(经理部后勤和财务部门)

●卫生部 – 深绿色

●兽医部 – 紫色

●军乐部 – 绀青色(藏青色)

领章样式为锹形。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和航空兵(1914年成立)领章为阿拉伯数字队号(联队或大队番号)。台湾歩兵联队的右领章为樱花,左领章为数字队号。临时朝鲜派遣步兵联队的中队右领章为日章和中队队号,左领章为联队队号,。独立守备大队的右右领章为特殊徽章,左领章为大队队号。各兵科下属兵种(比如炮兵的野战炮兵、山炮兵、重炮兵、野战重炮兵、高射炮兵)士兵右领章为兵种徽章,左领章为数字队号。

步兵科的军官领章

宪兵科的士兵领章

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和航空兵左右领章均为数字队号

台湾歩兵联队的右领章为樱花,左领章为数字队号(以佩戴者视野来看左右)

临时朝鲜派遣步兵联队的中队右领章为日章和大队队号,左领章为联队番号

独立守备大队的左领章为大队队号,右领章为徽章。

炮兵科下的重炮兵(上)和山炮兵(下)领章

肩章

四五式军服肩章为可拆卸式竖式肩章,材质为红色绒(法务官为白色绒),军官私人购买的肩章为硬式用金属扣固定,军士和士兵配发的肩章为软式用布纽扣固定(私人购买也为金属扣)。兵科的军官和军士肩章上面的线条和五星是金色金属,部的军官和军士肩章上面的线条和五星是银色金属;兵科的士兵肩章上的五星是黄色绒刺绣,部的士兵肩章上的五星是白色绒刺绣。

陆军少将肩章正反面

陆军少佐肩章正反面

陆军大尉肩章正反面

陆军曹长肩章(私人购买)正反面

陆军曹长肩章(配发)正反面

陆军二等兵肩章(私人购买)正反面

陆军二等兵肩章(配发)正反面

有关军衔肩章请看此文:

夏装

军官的夏装和冬装的样式剪裁一样,但夏装使用茶褐色薄毛织或布制成,而且袖子上没有一条红色滚边线。士兵的夏装使用茶褐色布制成,袖子也没有红色滚边线。

军裤

四五式军裤分为长裤(日语:長袴)和马裤(日语:短袴)。军官的冬长裤为茶褐色绒,冬马裤为茶褐色布;军官的夏长裤和马裤为茶褐色薄毛织。冬裤侧边有一条红色条纹。

除骑兵科和军乐部的军士和士兵外,其他兵科的军士和士兵穿长裤,骑马科的军士和士兵在骑马时穿马裤。

军官军裤:左边为马裤,右边为长裤

军士和士兵军裤:左边为军乐部,中间为骑兵科,右边为其他兵科

军大衣

四五式军大衣(日语:外套)共分为军官和士兵两款。

军官军大衣为双排扣,每排六颗纽扣,袖口带有红色滚边线,后腰处有收腰扣。衣领可以竖起,并有锁喉片固定衣领。有两个斜插无袋盖口袋;

军官军大衣

士兵军大衣为双排扣,每排五颗纽扣。士兵军大衣带有兜帽,可以用两根布带扣闭合兜帽。袖口带有红色滚边线。腰部处有两个袋盖口袋。

士兵军大衣

披风

披风(日语:雨覆)只有军官才有。披风领口有一颗纽扣闭合,下部敞开。

披风领口的军衔标志,一颗星为尉官,二颗星为佐官,三颗星为将官

现代cos,步兵第31联队

改四五式

大正7年

1918年(大正7年)5月4日,日本陆军省发布陸普第1462号《衣袴及外套仕様改正ノ件陸軍一般ヘ通牒》,对四五式军服进行了修改,并加盖戳记为“改四五式”。因为一战后裁军对新兵数量减少,所以提高了征兵标准,并对原四五式军服尺码进行了修改。这一阶段改四五式和原四五式没有外观差别。

大正9年

1920年(大正9年)5月28日发布陸達第38号令,改四五式军服颜色由原“带赤茶褐色”改为“带青茶褐色”。修改颜色原因基于以下几点:

●带青茶褐色有更好的伪装色效果

●带青茶褐色有更好的耐脏效果

●带青茶褐色的色调显得高尚

●带青茶褐色更容易染料进口,虽然价格更高,但在服装预算之内

大正11年

1922年(大正11年)9月26日发布勅令第415号,对改四五式进行了如下修改:

●以前军帽和军装只允许使用茶褐色绒,现在允许使用茶褐色布

●冬装袖口上的红色滚边线和军裤侧边的红色条纹全部取消,冬装和夏装样式完全一致。通常认为这一项修改是为了提高战场上的伪装性,或通过取消过多装饰来达到经济性。

●军官军服的胯袋增加了袋盖

改四五式军官军服:去掉了袖口的红色滚边线,胯袋增加了袋盖,后背是一整块布料(四五式特征)

昭五式

1930年(昭和5年)4月11日发布勅令第74号《陸軍服制中改正》对军服进行再一次修改,修改内容包括:军服后背的一整块布料修改了两片拼接;军士和士兵的军服长度缩短,衣服内衬占比改为七成;军服的布料纤维更厚更粗糙,衣服质量略低改四五式;士兵的军大衣后背裁剪进行修改,双排扣改为单排扣。这些修改主要集中在军服的节约和简化,以应对大规模动员扩军的需要。修改后的军服被称为昭和5年制式或昭五式。

1930年陆军骑兵大尉西竹一

昭五式军服主要出现以下战争:

●1931年到1933年的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到932年5月的一二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

●1938年7月29日到938年8月11日的张鼓峰事件

●1939年5月到1939年9月的诺门罕战役

军服

昭五式和四五改在外观上唯一区别就是后背是不是两片拼接。

的昭五式军官冬装

昭五式军官夏装

1936年日本陆军中将

防暑衣

同年,之前测试用的防暑衣被正式被确定为在中国南方和台湾等酷热地区使用的“特种被服”之一。

防暑衣的衣领虽然立领,但采用了适合敞开衣领的立翻领。胸袋从内嵌式改为外露式贴袋,胯袋没有袋盖。领章和肩章还是沿用四五式。

在比较酷热的台湾地区,防暑衣的第二颗纽扣打开,变成翻领样式,后来这种翻领式防暑衣被广泛在东南亚战场使用。

左右两人都穿着防暑衣,左边佩戴防暑帽,右边佩戴有垂布的战斗帽(当时战斗帽还在测试)。

青年将校文化

大正时代日本陆军有一股被称为“青年将校(军官)文化”的风潮。在当时青年军官中,他们的军服为私人购买和定制,军服衣领较高,腰部收窄,领章和肩章更为精致;军帽帽冠顶部为尖角并向上隆起;马裤上部隆起较大或较小,长裤更窄更修长,而且面料颜色也变得选择更多。

青年军官的军帽主要有捷克式(帽冠前部高耸,类似于德国马鞍形帽冠),破碎式(去掉帽冠支撑物)和俄罗斯式(帽冠很大)。

捷克式军帽,帽冠前部高耸,从侧面看像马鞍,类似于德国马鞍形帽冠

破碎式军帽,将帽冠的支撑物去掉,帽冠会变得很柔软,类似于德国军官野战帽

俄罗斯式军帽,类似于俄罗斯军帽的很大的帽冠

在此之前军官和士兵的军服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在青年将校文化蓬勃发展之时,出现了许多时尚精巧,具有个性化的军服,既融入了外国军队的元素,又能清晰辨认出军官的身份,是昭和时代青年军官的典型特征。

未完待续,下一篇将介绍1938到1943年小日本陆军军服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