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苏定方戎马一生灭三国,用蛙跳战术纵横朝鲜半岛,一战灭百济

嘉州干史人 2023-07-20 21:24:29

大唐名将苏定方是继李靖之后的大唐名将,骁勇善战,一生戎马灭掉了三个国家西突厥、都曼和百济。

谈起苏定方的人生经历,和新中国的开国上将许世友极其相似,都是以敢死而未死,富贵险中求成名起家。不对,许世友将军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让老百姓当家作主。

才能不仅让人扬名天下,出人头地,危急关头还能救命。

许世友桀骜不驯,差点被枪毙,因其忠勇被毛主席青睐有加,开始人生逆袭;同样苏定方年少时作为敌对方与大唐鏖战不止,杀死唐兵唐将无数,兵败后归隐山林,以为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殊不知,普天之下莫非皇土,造化弄人,反而不得不为唐王朝征战,闪耀大唐,终成一方大员和一代名将。

苏定方人如其名,三次出征皆是“定方一至,平定一方”。

公元660年,68岁的苏定方刚刚西进平定突厥,风尘仆仆,卸甲归来,然而还未尝尽洛阳的太平、安稳,就被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紧急召进宫中。

武则天笑眯眯地问:“老将军辛苦了,都瘦了,我看必须用高丽参滋补身子。”

苏定方感动得泪流满面,手还没伸出去,武则天给了他八个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一次是朝鲜半岛暴乱。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苏定方没有犹豫,古人的人生价值就是了却君儿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何惧白发生。

唐朝时期,中原大统,此刻的朝鲜半岛上则打的不可开交,演绎着“韩版”三国杀。

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今天我提着西瓜刀冲到你家,明天我拿着棒球棍跑进你院子中打砸抢,总之谁也奈何不了谁。

半岛乱世是从3世纪开始,到苏定方出征时已经持续了300多年。这300年中,高句丽、百济、新罗是轮流坐庄,你方唱罢我登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毕竟狗都有它的一天,何况三个国家,谁都有过风光的时候。

但在风光之际和人生巅峰的时候,他们都无一例外选择打得另外两方满地找牙。

新罗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挨打挨出了独特见解和经验,确定依靠自己力量无法打破平衡,于是新罗选择了远交近攻,把目光看向了大唐,选择臣服,以求结盟。

隋唐一体,唐朝起源于隋朝。李渊本是隋朝的唐国公,认同感极强,唐朝不仅继承和沿用了隋朝的一切体制,也继承了隋朝的荣辱。

隋殇帝杨广在位时期,曾抽调百万精兵,三次远征高句丽,可惜全部失败,留下数十万的隋军将士遗骸被高句丽堆积如山制成京观,以示羞辱。

因此,自隋朝开始到大唐,全国上下视之为奇耻大辱。

新罗国的位置在高句丽另外一个方向的南边上,地理上与大唐呈现南北夹击高句丽之势。

新罗的主动臣服,还能让大唐在朝鲜半岛获得一个稳定的后勤支点。因此大唐和新罗三下五除二谈妥,签字盖章互换国书,结为联盟。

大唐过处,寸草不生啊,这让正在半岛上坐庄的百济感到危机了,再也坐不住了,决定你先下手为强。

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百济王扶余义慈出面,联合高句丽和靺鞨,组成联军,进攻新罗。

新罗被半岛联军揍得鼻青脸肿,毫无还手之力,被连下四十城。其实新罗的城与其说是城池,不如说是山寨。

朝鲜半岛上的城池和中原的城池无论规模、坚固程度、制作要求都相差甚远。因此新罗被攻克的四十座城池顶多算四十个村子,但地主家再有余粮也遭不住这样损失啊。

新罗哭着爬着一路风尘仆仆跑到大唐求救。

唇亡齿寒,唐高宗李治几乎没有犹豫就下令救援。一旦失去新罗,大唐在半岛的影响力将荡然无存。

除了这一点,这关乎大唐的面子,我的小弟你们也敢打。你们欺负了我的小弟,我不发飙以后还会有小弟愿意跟随我吗?

公元660年3月10日,68岁的苏定方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

苏定方老夫聊发少年狂,策马扬鞭,对着刚刚随自己西征还乡的大军怒吼:“儿郎们,可再随我一战。”

伟哉,上将军。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为何选择一个68岁的老将?

固然此刻唐王朝的开国功臣,那些能征善战之辈老的老,死的死,渐近凋零,但也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啊。

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苏定方骁勇善战,刚刚西征,灭西突厥,生擒都曼,凯旋归来,献俘洛阳,威震天下。

在这里,我们先谈一谈英雄的崛起之路。

乱世造英雄。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盗贼四起,苏父苏邕在本地组织了数千人的队伍,防护流寇侵扰本乡。

苏定方年十五岁时,已经勇冠三军,在与流寇作战的过程中,多次率队冲锋,登城陷阵。

苏父死后,也是天下群雄并起之时,苏定方参加军伍,跟着窦建德和刘黑闼南征北战,主要对抗的就是唐军,往死里干。

苏定方还是做自己的老本行,进入先锋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敢死队。

以身为棋,胜天半子。苏定方屡屡在战局僵持时冲锋破阵,打开缺口,引领大军进行集团军攻击。

苏定方虽然多次充当敢死队长,但都能全身而退。

多次的偶然是必然,这说明苏定方能快速的审时度势,寻找敌方破绽,先生存后抗争。这样的人敢冒险,但绝非一般莽夫,有勇有谋。兵者,诡道也。

后来苏定方能从一个敌对阵营的骨干分子到在唐王朝内部混得风生水起,证明此人能屈能伸有,胆识过人,确实有大才。

其实窦建德和刘黑闼兵败后,苏定方担心受牵连,赶紧溜回老家种地。怕秋后算账,他隐姓埋名,静等风头过去。

贞观三年,唐太宗和突厥作战,大肆征兵。那时的唐朝经历了“隋唐英雄”、“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人口凋零还没缓过劲,于是那一年的征兵情景就像现在乌克兰的征兵令一样满天飞。

37岁的苏定方正值壮年,自然被征召入伍。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参战,与其充当如炮灰的小兵,不如自报家门,赌他一把,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将军不容易阵亡,于是苏定方找到唐军将领自报家门。

苏定方的判断是对的,战事紧张,军事人才奇缺,李靖正在为先锋将领的人选头痛,闻苏定方在麾下,大喜过望,当即点了苏定方的将,小伙子,你来当先锋,我看好你。

苏定方手捧先锋印,披挂上阵,意气风发,看着帐外升起的大雾,这是久违的味道,奔袭的好机会,于是对属下众将说:“诸位,敢不敢和我拼一把。”

“富贵险中求,一个字干。”有200人站了出来,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

苏定方哈哈大笑“足矣”。

就这样,一群疯子被苏定方聚集在一起,二百骑趁着大雾居然突袭坐拥十万大军的突厥军营,试图斩首对方主帅。

苏定方的对手突厥颉利可汗自诩兵多将广,非常骄傲和自负,人一旦骄傲起来做什么事都想与众不同。

他的牙帐又高又大,帐顶前方还特意挂了一个虎头,看这样子他是担心别人看不见。

结果遇到苏定方和他的率领的一群愣头青,一路掩杀过去。

颉利可汗的招摇顿时变成了找死,待颉利可汗发现时,已经近在咫尺,保命要紧,颉利可汗紧忙后撤,跑得有多慌张,居然来不及通知其他人。

苏定方的200骑追杀了一段距离后,不得不承认颉利可汗他们确实是马背上的民族,逃跑都是跑得那么快。

苏定方与李靖率领的唐军主力会合后,杀气腾腾逼近突厥大营。此时的突厥军队突然傻眼了,两军对垒之际我们的可汗呢?怎么不见了,没有这么玩的。

苏定方阵前喊话:“你们的可汗已经被我打跑了。要么投降要么死,你们想好,投降了我们绝不虐待俘虏,不投降就砍下你们的脑袋当夜壶。”

于是突厥军队投降了,唐军一战俘虏突厥男女十余万。

唐军乘胜追击,将突厥一网打尽,战后苏定方升任左武候中郎将,那二百愣头青也个个收获重奖。

苏定方灭了西突厥之后,唐军就地休整,好吃好喝的还没几天,另一股突厥力量都曼跳出来,在西域兴风作浪,如同一条小泰迪,到处抬起左脚,留下印记,表示这是我的地盘。

不作死不会死,唐军恼了,李靖命令苏定方安抚大使,让他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平定西域。

苏定方能用拳头的绝对不讲道理。

有了上一次的成功经历,这次愿意跟随他突袭的大有人在,苏定方当即挑选精锐士兵五千,一人携带两匹马趁夜出发,一夜急行军三百里。

天亮到达时,都曼军队刚刚从梦中醒来,大惊之下仓促组织人马对抗,军心浮动,根本无法一战,被打得惨败。

苏定方挥师紧咬,打得都曼心胆俱寒,出城投降。出乎意料,苏定方主动赦免了都曼,感动得都曼痛哭流涕,西域的葱岭地区从此平定。

苏定方以此灭了西突厥和都曼,出征朝鲜半岛是苏定方第三次征讨一个主权国家。

苏定方采用蛙跳战术,率十万大军从山东坐船出发,绕过高句丽,直接进入百济境内,六万大军登陆,剩余四万继续水路,目标百济都城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

百济王扶余义慈不懂用兵乱指挥,派军层层阻击,原理和我军后来的游击战术相似。问题是百济的层层阻击不是疲敌扰敌,而是把每一次对战当决战打。

百济兵战斗力不如唐军,不以多打少哪有取胜的机会,因此分兵是大忌,偏偏百济王多次力排众议,每次都选错答案,这也是一种能力啊,简直就是唐军的余则成。

唐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很快打到距百济都城约二十里处。百济举倾国之兵来战,此处是野战,就是在平原上打。

百济王疯了吗?他为何不据守都城泗沘城,反而自废武功,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不,恰恰相反,百济王人间清醒。他担心在泗沘城决战一旦百济战败,自己连逃命的时间都没有了。

唐军野战独步天下,绝对不是夸张的。苏定方率军迎击,战不多时大败百济军,斩杀一万余人。

唐军乘胜攻入外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早已收拾好细软,听闻前方战败,立刻丢下都城向北境逃去。

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没有接到撤退命令,没想到父亲如此不要脸,被坑惨了。气愤之余,他自立为百济王,紧急登基,率众坚守。

百济都城泗沘城墙高城坚,唐军围而不攻开展心理战,投降从宽,抗拒从严,不投降屠城。

扶余泰的儿子扶余文思见大势已去,求父亲投降不得后,率其左右从城上索降而下,投降唐军。城墙上的士兵看见后,不仅不制止,反而有样学样,追随扶余文思,把投降自发搞成了群体效应。

扶余泰眼看无法阻止,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好开城投降。

逃到北边的百济王扶余义慈吃不饱穿不暖,而且高句丽老想把他弄过去,名义上是帮扶,实质想把他弄成傀儡控制百济。

思前想后,高句丽野蛮,大唐风范高大上,落在大唐手中至少性命无忧。

扶余义慈让大将祢植作为使者找到苏定方谈判,在性命获得保障的情况下,带领太子扶余隆与百济众城主都前来奉表归诚。

百济平定后,大唐将百济分为五部,“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五都督府下辖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纳入唐朝版图。

古代从军短则为了升官发财,长则为了封妻荫子,没得比,不像我们现在是为了社会责任,国家利益。

因此灭了百济后,苏定方纵兵大掠,引发百济遗老遗臣,如黑齿常之等带领百济遗民反抗。

苏定方派军围剿,反抗军不正面应战,以游击战应对。唐军求战不得,眼看寒冬将至,苏定方担心后勤难以保障,留给左骁卫郎将刘仁愿一万名唐军,联合新罗王子金仁泰所率的七千新罗军,共同守卫熊津都督府城。

苏定方自己则率百济国王、贵族九十三人和百姓一万两千多人等俘虏渡海凯旋。

公元660年11月1日,扶余义慈及扶余隆、扶余泰等58人被苏定方献俘于东都洛阳则天门。

唐廷为庆祝攻灭百济,加授苏定方为尚辇奉御,并“赐天下大酺三日”。即官府提供酒水,让民间举行聚会,畅饮三天。

1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