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今年初的时候,我着手对手头的充电器(头)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我发现,2022年买的Anker 747 150W充电器使用频率最低而且重量又很沉,完全可以用体积更小的Anker B2343 100W充电头代替。但是后者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已经下架了,于是我又想着看看有没有其他新品可以替代。
不过令我失望的是,在把电商平台翻了个底朝天之后,我发现绝大多数厂商基本都在卷65W/67W 2个USB-C口1个USB-A这个几年前就存在的品类,连3 USB-C口的充电头新品都很少;而一直是我心目中这一领域创新引领者的Anker,最近的几款新品却是在充电器/充电头上按一块屏幕,而且这一做法似乎还得到了不少追随者的认同。
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屏幕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充电头一般插在拖线板上,即便是桌充,和充电设备间都隔着一根一到两米长的充电线,日常根本不会去刻意关注充电头上的信息,更别说还要特意伸手过去调节这么麻烦了——这完全就是一条“邪路”。
闪极的100W迷你充电头蓝牙版接入米家后的截图
在我看来,当前的充电头/充电器,就应该走网联化、智能化的路线。我需要的是能够实时查看充电功率、分享个性化的充电报告,制定个性化的充电策略、远程操控充电开关,最好还能接入米家等智能家居生态。为此我还特意购买了一个二手的闪极100W mini充电头蓝牙版(官方早已下架),但该充电头的软件界面还是过于简陋,未能达到我的预期。
毕竟就连平时不怎么关心这一领域的家父,在看到我买的一堆“智能”拖线板和充电头之后,都知道“吐槽”现在的这类设备为什么还不走AI路线。所以,我一度产生了“充电头这个行业是不是卷不动了”的疑问。
不过好巧不巧的是,就在今年新年后没几天,已经沉寂了450多天的制糖工厂却进行了新品预热:“一台充电电脑,你的 AI 充电管家”。显然,这一宣传语成功引起了我的兴趣。
作为制糖工厂旗下小电拼的首批付费购买用户,我一直对这家公司的产品有着很不错的印象:优雅的产品设计、创新的产品理念、极度贴合我日常需求的功能设置以及相对合理的产品售价,单位和家里各一台小电拼也一直高频服役至今。因而当我拿到这次的新品后,也在第一时间就展开了试用。
相比我之前120W版本的第一代小电拼,这次的AI小电拼严格上来说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了。但得益于良好的产品规划,使得三代产品在外观设计上并没有大的改动,因而可以兼容自第一代起就广受好评的蛙架、背壳等周边配件。
当然,如果不是像我一样有贴桌子底下或者挂墙等特殊需求的话,我更推荐选购这次新增的犀架,可以让AI小电拼以竖立的形式摆放在书桌上,更加节省桌面空间。
另外,AI小电拼这次还提供了两张NFC贴纸,分别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表面。只需手机打开NFC功能并且轻轻一靠,就能快速进入小程序的控制界面。这也延续了小电拼一贯的优雅设计风格。
在硬件上,AI小电拼的USB-A口充电峰值功率为60W,并把4个USB-C口的充电峰值提升到了140W,同时整体峰值上限也提升到了160W。结合硬糖工厂自研的FluxAI自由流专利技术,日常使用只需随手一插,就能满足从手表/耳机到手机再到笔记本的绝大部分充电需求,完全不用去记哪个端口该插什么设备。
该技术还能够自动将某个满电或者空载设备的功率分流给其他端口,并且某个新设备的插入或者旧设备的拔出也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充电状态(也就是现有设备不会断连或充电重启),从而最大限度优化多设备充电效率。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有疑问,这次的AI小电拼不是有Pro和Ultra两个版本吗?为什么你完全忽略了后缀呢?因为Pro和Ultra的硬件其实完全一样,差别在于Ultra有着更加丰富的定制功能,Pro用户也可以通过购买升级Lisense的方式升级到Ultra版本(目前针对首批小电拼的老用户官方也有赠送Ultra版Lisense的优惠活动)。
AI小电拼默认提供了超速充、睡眠充、平衡充等多种充电模式,Ultra用户还能享受专门为MacBook、iPhone、iPad以及Apple Watch打造的“苹果全家桶”模式。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自定义每个端口的充电功率,打造自己的充电策略。甚至,通过设置MQT服务器地址,还能让AI小电拼接入Home Assistant生态。
除了充电功率可以自定义之外,AI小电拼还支持针对每个充电端口打开或者关闭特定协议。比如如果你没有传音手机,那么建议关闭传音的TFCP协议以免导致其他设备充电失败;如果你手头有支持UFCS协议的设备,那么也可以打开这一“新”推出的融合快充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AI小电拼未来还会通过OTA的形式,对快充协议的支持进行升级。比如未来待适配完成,AI小电拼就能支持小米澎湃秒充协议,而不需要额外购买一个支持小米私有协议的版本。
AI小电拼的上述操作,目前都是基于制糖工厂的微信小程序来完成。如前文所述,该小程序可以通过NFC快速启用,非常方便。
该小程序的主界面有简洁模式和专业模式两种视图。我个人更倾向于专业模式,因为该模式下我关注的各项信息一目了然,对我来说反而非常“简洁”。
点开每个充电口,就能查看该充电口的详细充电信息,包括设备型号、充电开关、线材信息、兼容协议以及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历史曲线。换句话说,不管我是在用手机还是MacBook,都能第一时间了解AI小电拼的工作状态、并远程操控每个充电口的开关。这是我目前对AI小电拼在软件层面最满意的地方。
此外,你还可以把这个小程序分享给朋友或者家人,让更多人共同参与到对AI小电拼的使用和管理当中。
毫不夸张地说,AI小电拼是目前最为契合我使用需求的充电器产品。它不仅保持了一贯的优雅设计和交互,还带来了端云协同的操控体验以及可以无限OTA的协议兼容能力,即便不使用Ultra版本的那些开发权限,也依然是目前最强大的充电器产品。如果你有余力进行一些定制化开发的话,那么Ultra版本的开放能力显然也是目前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