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了一张有意思的图:
这是2017年和2021年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有趣的是,虽然目标截止时间都是2035年,起止时间也只差了4年,但两幅图展现出来的规划范围有很明显的差异。
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差异就是新版本的规划中,中心城区向城市的东边偏移了:旧版中心城区大部分位于越秀和天河,新版规划中的中心城区则很大一部分划到了黄埔境内。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甚至有点让人疑惑的变化!
早在2000年,广州就提出城市发展的方向是“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可最近这十多年,发展变化相对明显的只有“东进”、“南拓”对应的黄埔、增城以及南沙。尤其是黄埔区,近些年来的发展势头可谓凶猛。
为何会这样?
花了点时间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实际上广州大力“东进”发展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广州“东西南北”的发展策略中,西边靠近佛山且越秀、荔湾都是老城区,发展限制因素多(地价贵、空余土地少)。而且即便发展起来了很大程度上也只会利好临近的佛山,使得更多的人去佛山买房定居,对广州其他各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大。北边的花都、从化山地居多,人口较少,同样处于广州的边缘,发展有利因素不多。
白云区倒是人口众多,但是核心部分也是和老城区类似,发展限制因素多,且区内多普通制造、贸易等“低端产业”,地理位置方面也不占优势。
广州没有重点发展西、北2个方向似乎在情理之中。
位置居中的越秀区、天河区和海珠区本就是广州的基本盘,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涨船高也并不让人惊讶。
真正让人有点不解的是,涉及“东进”和“南拓”发展战略的黄埔/增城、南沙及番禺在最近十年的发展中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劲头和趋势。
先说说番禺。番禺历史悠久,早在秦朝时期就设置了县级行政单位,为当时南海郡首县。历史上它管辖过的区域包括现在的整个南沙以及黄埔的部分地区。2000年,番禺才撤市(县级市)设区,开始全面对接融入广州。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段历史,番禺不少本地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广州没有认同感。
整个90年代,由于在“撤县设市”和“撤市设区”中一直担心自己的地方财政权会被剥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番禺把大片原本为产业发展准备的用地低价卖给开发商,成就了此后近10年的房产面积销售冠军。这其中,祈福新邨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番禺
海量且相对低价的住宅一方面吸引了大量天河、海珠等核心城区的上班族,一方面又导致产业发展规划用地不足,区域经济发展受限。加上后期在发展规划方面的失误,番禺拥有诸多先天优势却发展不尽如人意。即便后来有广汽、广州南站等大企业和大项目,番禺依旧缺少成规模的大型产业集群,发展动能不足。
增城是广州的东大门,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产业发展用地。可同样由于“地广人稀”和位置不够中心,广州同样不太可能大力气去发展它。增城的发展预计还是会重点集中在新塘、荔城等少数镇区。
再说南沙。这几年,南沙可谓广州甚至整个广东的当红炸子鸡。从广州将其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再到国务院发文将其定位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自贸试验区‘“,南沙享受的级别和待遇不可谓不高。
政府重视带来的直接利好就是各种项目的落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沙当然也不负众望,过去十年的发展日新月异。
所以,这就是南沙的未来,是广州各区最有前途的那个?
长期可能是,但短期并不是。
南沙面积8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只有90万,“地广人稀”是南沙的一个弱点。在城市发展中,人口密度小往往意味着人气不够旺,相关商业配套等短时间内也很难发展起来。
南沙
此外,南沙虽然地处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但在广州的整个地盘中它依然是城市的一个边缘区域,离目前核心城区的越秀、天河有足足近50公里。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政府政策和口头上怎么宣称重视各个区域的发展,真正能体现重视程度的只有政府在这个区域内的重点项目投入。根据广州2023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南沙涉及项目仅83个共投入4186亿元,项目数和金额占比分别只有12.8%和11%,在11个区中只属平均水平。
广州最近几年的发展中,进步最大、发展最快的非黄埔莫属了。人均GDP第一,总量第二,黄埔的经济发展和城区建设成就有目共睹。
选择黄埔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是广州进行城市发展升级突破的结果。
2010年,不足百公里外的深圳经济发展势头依然迅猛,当年GDP总量已达9496亿,比省城老大哥少了不到1100亿。看着深圳“步步紧逼”的势头,广州渐渐有了压力。而随后几年深圳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发展的成功更是让广州“压力山大”。
但继续以广州传统的贸易、地产等优势产业作为发展方向一来不太可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来也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思考来想去,还是只有学习深圳,向高新科技产业这条路进军。
而要想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最好是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力,聚集相关行业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这是其一。
其二要考虑的是这些产业最好有溢出和带动效应,能够有效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使得相关产业和人口都留在本市。
黄埔区刚好就满足这2点:区内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开发区)的基础和一批初具规模的高新制造业,更重要的是黄埔还有大片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且整个区的地理位置基本位于广州市的正中心。
黄埔生物岛
依托已有的优势和市政府的产业规划,黄埔如今已培育出科学城、知识城(中国和新加坡合作)以及生物岛(中国和以色列合作)等高新科技产业区。
截止2022年底,黄埔区的上市企业已累计达到75家,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国家级经开区第一,遥遥领先市内其他各区。
此外,在广州市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代表未来发展竞争关键的“创新基础建设“和”先进制造业“两项中,黄埔以独占11个,合计约173.6亿的投资总额,在全市11个项目中遥遥领先。
回看如今广州的发展格局,是城市产业发展突围的需要、各区的区位优势特点以及现实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增成迟早超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