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奖”的设立是电影文化丰富被认可的一种具体展现。这是对各民族文化的敬仰与欣赏,同时也发展与弘扬了自己的文化,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提升自己的以及促进电影文化和谐发展的美好目标。
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电影的重要节日,许多中外电影人在此分享自己的心得与见解。颁奖典礼这是一个让人感到震撼的部分,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事件,很大程度上有力的促进电影人对于艺术文化创作的动力。
《恐惧》是本届的“天坛奖”最佳摄影奖得奖者,是一部印度的电影,导演是加雅拉杰。从拍摄的手法上来看,就会觉得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作品。
《恐惧》同时被印度和“天坛奖”所认可,说明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大多数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审美眼光都是有一定相同点的。《恐惧》能够获得“天坛奖”最佳摄影奖是实至名归的,它是被不同民族都认可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宗旨与主题。各民族的文化与艺术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一名经历过一战的退伍军人去某地担任邮差,给正在服役士兵的家属递送信件和补送金。但随着随着二战的爆发,这位送钱报信的邮差变成了一个给在家中等待战士消息的家属报丧的人了。他所传达的依然是信息,但是信息的内容却天差地别,给人带来恐惧。甚至不想听到他带来的信息。
它的摄影师是尼克·S·普利文,电影中并没有拍摄任何有关于人们抗战的场面,而是通过电影中的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以及带来的不幸消息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即对于战争的恐惧。通过这样的侧面镜头,来表现真正的主题更能够直击人心。
对于生活在那样环境的人们来说,战争是随处发生的。动荡不安,时刻都在担心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会不会被战争所毁坏,自己的生命会不会遭到威胁。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时期,人们都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
战士们都必须要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国家和自己的小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用自己的的力量去让家人生活的安稳。但是战争是很残酷的,每一位战士都是自己家庭的中坚力量,他们去抗战,有很多人在战争中离去,他们还没感受到家庭美满的幸福生活。
这部电影目的在侧面诉说战争的可怕,战争带来的恐惧是难以想象的。它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与担忧,甚至是妻离子散,国破家亡。恐惧会让人没有生活下去和努力下去的动力。整天都在担忧下一秒的生活。希望世界和平,少一些战争。
《恐惧》的摄影场面并不是通过战争的恐怖场面来表现对战争的恐惧。将残酷的战争用细节的摄影画面来显示关键主题。“天坛奖”的最佳摄影奖《恐惧》是真正在电影的镜头上展现出来的,也是体现了“天坛奖”对其他民族的文化的一种尊敬与容纳。
电影《恐惧》的获奖也在提醒我们,战争是残酷的,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比较和平的时代,还是要有意识的保持着这份和平,让我们更好的享受和谐社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