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气的难题如何破解?心理科包博士是这样说的

包包的备忘录 2024-02-20 01:58:47

01

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曾经提出:“随着整个中国社会从秦一统天下后越来越庸俗化,男性也越来越世俗,而真正能起到救赎作用的,也的确应该是女人。”武志红曾经写过《巨婴国》,文中论述了关于中国人的“男子气”缺乏问题。在传统中医系统内,“阳虚”、“肾虚”现象和“火神派”理论倍受医患双方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传统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有关“男子气”危机的叙事从未中断过。

从事心理卫生科工作以来,我们观察到许多中国家庭展现出了令人遗憾的事实:“男子气”的缺席导致了男性个体出现情绪或身体上的障碍;对于孩子来说,“父性”的缺席对男女两性孩子都会造成精神上的破坏,孩子内心深处会因为对父性的期待得不到满足而痛苦,出现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和社会问题,甚至会产生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病性症状。刘泳俊先生也对此做过研究,探讨过精神心理疾病与“父亲”缺失、个性不成熟、丧失本能等的关系。此外,软弱或缺席的“父性”/“男子气”还会损害其子女对自身性别认同的能力以及与同性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在临床心理治疗过程中,我们遇到过许多男性来访者在青少年时期不会维护自己利益,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很世故,不去发展“个体我”,不会表达“我想要”,处处表现为“好孩子”;到了中老年,他们不是“返璞归真”,却活在了“我想要”的“神经症”状态之中,依然像个“巨婴”。

02

有鉴于此,台州医院心理卫生科研究团队对“父性”/“男子气”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在所开展的影视治疗期间,有数位因“失眠、焦虑、性功能障碍”问题求治的成年男性都在观看了电影《城市滑头》后豁然而愈。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用影视界和心理学界的研究证据来说明:电影除了伟大的艺术和娱乐功能,包含着社会和文化的积极意义外,它还可以激活个人和群体的潜意识,促进他们调整情绪,提高认知性领悟和行为改变的可能性。藏传佛教上师宗萨蒋钦哲仁波切曾经说过:“优秀的电影就像藏传佛教的唐卡,它提示在我们的现实生命之外,还有一种存在,比生存更伟大,比死亡更悲悯。”我国著名剧作家田汉是这样评价电影的:“酒、音乐与电影为人类三大杰作,电影年最稚,魔力最大,以其能在白昼造梦也。”

我们发现,无论是在个体心理治疗还是团体心理治疗过程中,通过看影片激发参与者的情绪有助于他们审视自我;通过讲述自己的观感的同时,比较彼此间迥异的观点,有助于他们找到自我确认的方法和做出自我改变的决定。就这样,某部电影不经意间起到了“治疗性拐点”的作用。

03

在前期著作“禅疗四部曲”(分别为《与自己和解》、《唤醒自愈力》、《做自己的旁观者》、《过禅意人生》)和“解忧四部曲”(分别为《学习睡觉》、《走出绝望》、《正念生活》、《平息战斗》)中,我们曾经零散地介绍过部分治疗性影片以及患者的观影心得。

为了系统地介绍台州医院心理卫生科运用电影作品进行心理疗愈的经验,我们撰写了著作《和心理医生看电影》系列。本书是第二部,又称“男性篇”,在从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角度反思“我们的‘男子气’哪里去了”的基础上,选择与“父性”/“男子气”有关的经典影片,以解读其中的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存在主义哲学和深度心理学的理念和知识、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和案例,重新审视了男性在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人生主题,主要包括:

儿童少年期男孩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养育环境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与同龄人间互动问题、冒险问题、学习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丧失问题等;

青壮年期的男人经常遇到的自我同一性问题、父性问题、情感问题、男子气问题、冒险问题、曾经的创伤问题等;

中老年期的男人经常遇到的中年危机问题、退休问题、孤独问题、虚无问题、死亡问题、曾经的未竟之事问题等。

如果你是男性,不管是男孩还是成年人,只要心存提高“心灵品质”和“生命品质”的梦想,本书的主题都适合您参考和借鉴,书中的许多观点将会成为您人生中“醍醐灌顶”的媒介。如果你是女性,希望了解生命中的另一半,希望与男性建立亲密的关系,本书的内容将会助你一臂之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