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是父母们的“通病”,但这也是父母们的殷殷期盼和爱。为什么家长们那么渴望孩子们成功呢?为什么家长们那么不计回报的培养孩子,不是说孩子成功了可以跟着享清福,而是希望孩子不要被社会淘汰、希望孩子过得好一些、希望孩子生存的不那么艰难,这里面夹杂了太多的感情和期望。
过去上过学的都知道,开学是要去操场铲草的,玻璃是要有同学分组擦的,上学是几个小朋友约着一起去的,冬天是要有同学负责点炉子的,帮老师干个活比得个小红花都快乐。小学的课程就是语文和数学等九门课,但这些课里就语文和数学有作业,其他的课就是让大家玩的,尤其音乐课,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春天在哪里》,那个时候的小学是瓦房,课间十分钟真的玩的好高兴,一个班也就那么二三十个学生,节奏缓慢而快乐,但许多也都没有上到高中,再别说大学了,那个时候的学历是真精贵,一个中专都非常吃香,再别说什么大专,本科,更别提研究生了,那简直如大熊猫。
再回头看看现在,“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要学特长,特长是孩子的加分项……”各种口号层出不穷,这种好像“人人都能成才”的口号让许多家长给孩子们报班、找课程、买资料,感觉一天不学就会落下好多,本来在高楼里上课的孩子课间基本都不出去玩,回家来就做父母买来的题,各种课程,有的还会带着去各种班,什么舞蹈啦、武术啦、珠心算啦……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话,让多少孩子被枷锁拴住,失去了小孩子该有的活泼和灵动?孩子们是慢慢考上大学了,都有了父母们想要的本科,研究生学历了,而工作呢?没分配一说了,他们得自己找。
随着扩招,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孩子像产品一样被打上标签放在了市场上供用人单位挑选,也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会有工作。现在那么多考研的,他们大部分是真的爱学习吗?不是,他们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想着拖一拖,他们想:也许升一下学历就会找到好工作。可是结果也并不一定如他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