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倭马:早期日本坦克

指文图书历史 2023-11-24 23:24:06

本文摘自[波]理查德·奥戈凯维奇著,胡毅秉译【战争事典077】世界坦克100年

日本人最初对坦克表现出兴趣是在1918年。当时,他们从英国购买了一辆Mk4重型坦克。一年后,他们又购买了3辆或6辆英国的A号中型坦克,和10到13辆法国的雷诺FT轻型坦克。通过这些交易获得的坦克没能使日本陆军对坦克产生太大兴趣。不过在1923年,英国维克斯中型坦克的出现使日本陆军的态度发生剧变,因为这种坦克比他们先前获得的战时英国和法国的坦克要快得多。于是,日本陆军在1925年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坦克部队,并考虑为其装备从海外购买的坦克。但是当时唯一能买到的坦克就是被日本人认为已经过时的雷诺FT轻型坦克。军方技术部门因此提议研制一种国产坦克。这个提案虽然受到合理的怀疑,但还是得到了批准。

试制1号战车,其设计颇为怪诞

设计该坦克的任务在1925年被委托给以原乙未生大尉(后来晋升为中将)为首的一个陆军工程师小组。虽然此前没有坦克设计经验,而且除少数过时的英国和法国的坦克外,也没有任何其他可作参考的坦克,但原乙未生仅用时21个月,就在1927年完成了任务。这种坦克在大阪兵工厂制造,并于1927年在富士演习场成功进行了演示。

日本的第一种坦克采用了创新的三炮塔布局。这三个炮塔分别是一个安装一门低初速57毫米炮的中央双人炮塔、一个位于车体前部的单人机枪塔和一个位于车尾发动机舱后方的单人机枪塔。这种在车体后部布置一个炮塔的设计可能是受到了法国2C重型坦克的启发,因为后者也有一个这样的炮塔。而且大约在设计第一辆日本坦克的同时,在德国设计的克虏伯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的“大型拖拉机”可能也受到法国2C重型坦克的影响,并在相似的位置上设置了一个炮塔。

第一种日本坦克虽然成功进行了首次演示,而且达到了20.1千米/时的公路速度(是雷诺FT轻型坦克的两倍还多),但还是没有得到采用,原因是军方认为这种18吨重的坦克太重。后来,这种日本坦克先后被发展为“91式”和“95式”两种重型坦克。这两种重型坦克仍然拥有三个炮塔,但只生产了几辆。

95式重战车,其设计明显与试制1号战车有继承性

与此同时,陆军司令部下发了对一种用于近距支援步兵的10吨级坦克的要求。因为有了从第一种坦克获得的经验,这种新的中型坦克被快速设计出来,并以“89式”之名而得到采用。其原型车在1929年完成制造。“89式”中型坦克有一个配备了低初速57毫米炮(与第一种日本坦克配备的火炮相同)的双人炮塔,而且拥有更快的速度—公路速度可达27.4千米/时。原版的“89式”中型坦克采用了汽油发动机,但其改型—“89乙式”则采用了专门研制的六缸风冷柴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研发始于1932年。这种发动机不仅油耗较少,而且能较好地适应劣质燃油。同时,它因采用了风冷而消除了水冷发动机结冰的风险—考虑到日本坦克预期作战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环境温度极低,这个优点尤其突出。这种发动机由三菱公司成功开发后在1936年得到采用,这使得日本在坦克柴油机的应用领域处于前沿。

1927年,从英国购买的一辆用于竞标试验的维克斯Mk C坦克因为汽油发动机意外起火而受损。这进一步证明了“89式”中型坦克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正确性。虽然这辆维克斯Mk C坦克后来被修复,但是根据原乙未生大尉在事隔多年后对笔者的讲述,这次事故造成的项目延期使他有了更多时间来完善自己的研发工作,因而他所研发的坦克在与维克斯坦克竞争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无论如何,维克斯Mk C坦克并没有像很多资料所说的那样,成为“89式”中型坦克的设计基础,二者在很多方面都不同。

“89式”中型坦克在被军方接受之后,成为第一种大量生产的日本坦克。“89式”中型坦克首批的12辆制造于1931年,而最后一批制造于1939年—此时该型坦克的总产量已达404辆。“89式”中型坦克也在1932年所谓的“上海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成为第一种被用于实战的日本坦克,后来又在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的战争全面爆发时被作为日军的主力坦克。

在上海街头耀武扬威的侵华日军89式中战车

“89式”中型坦克在中国的战斗中被用于支援步兵。日军也认为“89式”中型坦克成功地承担了这一职能。不过,日军的对手是一支几乎没有反坦克武器的军队。而在1939年,在中国东北边境的哈勒欣河事件(日方称之为“诺门坎事件”)中,“89式”中型坦克在火力上就被配备高初速45毫米炮的苏联BT坦克完全压倒。当时,日本已经在生产更新式的“97式”中型坦克,并将少数这种坦克投入到了诺门坎。这种坦克虽然在机动性方面远远领先于“89式”中型坦克,却仍然使用了与后者相同的低初速57毫米炮。这种火炮用来对付中国军队的步兵也许绰绰有余,但大大落后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服役的其他各国坦克的主炮。

在研制“97式”中型坦克的同时,日军也首次尝试使坦克的运用突破支援步兵的窠臼。1934年,受到当时英国开展的机械化战争试验的影响,日军将坦克装备了诸多单位(最大规模的单位为营级),并将这些单位编入了一个能够独立作战的多兵种合成机械化旅团。但是在侵华战争爆发后,这个旅团却被解散,其坦克则被分散用于支援步兵部队。直到1942年,日本陆军才将其大部分坦克集中到三个战车师团中,而这些师团每个都下辖一个步兵联队、四个战车联队,以及其他部队。

这些战车师团的主力坦克是重15吨的“97式”中型坦克。“97式”中型坦克原本是为了满足军方提出的在“89式”中型坦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坦克机动性的要求而设计的,因此它配备了170马力的V-12风冷柴油发动机和大大改进的螺旋弹簧悬挂。“97式”中型坦克在大多数方面都达到了同时代坦克设计的标准,但直到诺门坎事件之后,日本人才认识到“97式”中型坦克也需要比57毫米炮更好的武器。原版“97式”中型坦克在1938年至1942年之间生产了1162辆,而此后生产的大约1000辆该型坦克则换装了新研制的高初速47毫米炮。在1943年至1944年之间制造的170辆与“97式”中型坦克非常相似的“一式”中型坦克,也使用了这种47毫米炮。在进入日本陆军服役的坦克中,拥有更强火力的坦克只有“三式”中型坦克。这种坦克是继“一式”坦克之后研制的,它配备的火炮与美国M4“谢尔曼”坦克的中初速75毫米炮相似。但是“三式”中型坦克从1944年才开始生产,到二战结束时,仅完成了166辆。

一式中战车,采用全焊接结构,其炮塔也被用于改进97式,而底盘则成为了三式中战车的基础

1943年,日本人还开始研制一种重30吨的“97式”中型坦克的放大版本,那就是“四式”坦克。“四式”坦克配备了从75毫米高射炮衍生而来的坦克炮,拥有厚达75毫米的装甲。但直到二战结束时,这种坦克也只完成了两辆,而更重的“五式”坦克仅造出一辆原型车。

被美军缴获的四式中战车,日本为准备“本土决战”而一度生产了大量的三式战车并准备投产四式中战车

日本陆军显然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自己需要火力出色的中型坦克。而且日本陆军还受到日本坦克工业产能有限—每年最多也只能生产500辆左右的中型坦克—的拖累。不仅如此,由于美军空袭造成的浩劫,日本的坦克产量在1944年还发生了下滑,到了1945年更是每况愈下。二战末期,日本的情况之窘迫,从原乙未生将军的调任就可窥见一斑—由于装甲板的短缺严重限制了坦克的产量,这位日本首屈一指的坦克设计师竟然被调到一家飞机厂担任监察员。

原乙未生(1895—1990),被称为“日本战车之父”

除中型坦克外,日本人还研制了轻型坦克和超轻型坦克。其中,数量最多且使用最广的是“95式”轻型坦克—这是一种重7.4吨的坦克,它有一个安装一门中初速37毫米炮的单人炮塔。“95式”轻型坦克最初被设计为一种比“89式”中型克在1936年至1943年之间生产了2375辆。

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收藏的95式轻战车,目前仍可开动

超轻型坦克是日本坦克发展历程中一种与众不同又被大肆宣传的产物。这些超轻型坦克实际是体型非常小的双人装甲车辆,它们都有一个可安装机枪的炮塔。其中,最早的“94式”仅为3.4吨重。和同时代几乎所有的其他超轻型装甲车辆一样,日本的超轻型坦克在设计上也受了卡登-洛伊德Mk6(日本曾经从英国购买了一些)的启发,但它们在承担的任务—作为武装牵引车,在敌军火力下牵引为前线部队提供补给的拖车—上却近似于另一种卡登-洛伊德衍生产品(法国的雷诺UE chenilette)。但因为日本的超轻型坦克以中队形式被分配到步兵师团,而步兵师团又没有其他装甲车辆,所以它们经常被当作坦克使用。这种情况在中国战场上尤其普遍。由于成本低廉且实用,日本的超轻型坦克被大量生产。其中,“94式”在1935年至1940年期间造了843辆;后继的改进型—“97式”装甲车用37毫米炮取代了机枪,并在1937年至1944年期间造了616辆。

97式装甲车

虽然火力平庸且装甲薄弱,但在东亚地区的战争初期,日本坦克还是为日军的胜利立下不少功劳。它们最值得一提的作战发生在1942年。当时,在日本陆军南下进军马来半岛时,其一支由15辆“97式”中型坦克和“95式”轻型坦克混编的特遣队,突破了英军在士林河(Slim River)沿岸的防御,并打通了前往新加坡的道路。日军虽然在1942年组建了三个战车师团,但还是将其坦克普遍分散在日军作战的广大区域。这些坦克被零散地投入使用,又被零散地击毁,就连1944年被部署到菲律宾吕宋岛用以对抗美军的第2战车师团的坦克也是如此。但是在1945年投降前夕,日本陆军仍有多个营级规模的战车联队被用于防御本土诸岛。此外,日本陆军在中国东北还有1215辆坦克。但是这些坦克充其量也就和20世纪30年代的BT坦克(当时有一些仍被远东的苏联红军使用)处在同一水平,而在T-34-85这类更现代化的坦克面前则被全面压制。在苏军向远东投入的总计5556辆的坦克中,T-34-85就占了大部分。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