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很活泼,一到幼儿园就不玩也不参与活动怎么办?

萌妈小教室啊 2024-03-29 01:25:29

孩子的自主社交不用追求过早

有人问萌妈:

孩子在家很活泼,一到幼儿园就不玩也不参与活动怎么办?

惊了……20个月就送幼儿园,还要求孩子会社交吗?

咱们不妨对照美国疾控中心(CDC)和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幼儿发育指南来看看,24个月的孩子发展里程碑:

我在图片上用红款圈出来的部分,就是2岁孩子社交发展的里程碑。

这一阶段,孩子只要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受伤或者不安),看到别人哭的时候,自己能停下来或者对别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就可以了。而当他们遇到新情况时,会看着你的脸,观察你的反应!

是不是完全没提和同伴在一起玩的社交!

像这位家长说的:

像个木偶一样,不拿玩具玩,不走动,不参与活动,跳舞环节站着一动不动,爬的游戏也不怕,也不和小朋友互动。

这可不就是完全正常的吗!

好,咱们再顺着这份指南往下捋一捋...

孩子到30个月(2岁半)左右,社交技能开始进化了,这时候他们会[在别的小朋友旁边玩]。

注意,不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只是大家同处一个区域内,可以自己玩自己的。这就是著名的[平行社交]:我们是在一个空间里面,但就像平行线一样自己做自己的、自己玩自己的,只不过我开始适应有其他人和我共享空间。

什么时候,孩子开始学会和小朋友的社交互动呢?

答案是:3岁!

孩子3左右,才会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注意到别人在玩什么,甚至加入进去,和别人一起玩!

而这项成人看似简单的社交技能,一直要到孩子4岁左右,才可以正常和其他小朋友玩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幼儿园建议的入学年龄都是3岁!

再小一点,就叫做[托儿所]。这个名字很形象,本质就是把自家儿女托付给别人来照料了,谈不上什么太多的玩耍和社交。

这几年,早教在国内挺火的,但也由此煽动了一些不必要的焦虑。

比如,有的早教机构总强调[社交能力]要从小培养,而因为很多孩子还是独生子女,在家自然缺乏所谓的社交环境,就得早早去参加早教班或者托儿所,美其名日提前熟悉,提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我个人对这些说辞,是深恶痛绝的;因为[越早.....越好.....]的说法,大多数都是拔苗助长。

就拿社交这事来说:

·安全感:2岁左右的孩子,和父母或者熟悉的照料人之间的生理距离基本不超过10米。如果他们抬头看不到熟悉的人,很容易没有安全感,开始嚎啕大哭自理能力:大多数2岁的孩子,没办法独立如厕、独立吃饭、独立穿脱衣服,送去幼儿园让他们接受其他人如此亲密的照顾,即便父母觉得没什么,孩子也会觉得不适应。

·心理理论:几乎还没有发展出来,也就是看不懂别人在想什么,甚至觉得别人天然就应该理解自己在想什么,所以别人一旦做得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容易哭闹和发脾气。

那有人可能会问,题主的孩子都去幼儿园2个多月了,不也适应得挺好的吗?但看看描述就知道,

事实远非如此:

2个半月了,几乎没有改变,像个木偶一样,不拿玩具玩,不走动,不参与活动,跳舞环节站着一动不动,爬的游戏也不怕,也不和小朋友互动

这种表现是什么?这种表现叫做[僵住](Freeze)。

我们都知道,大脑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危险会产生本能的、下意识的动物脑反应,这样的反应往往被成为[3F]:

1.

战斗(Fighting)

有的小朋友,遇到其他小朋友靠近自己,就一把推攘过去,或者别人动了自己的东西,就大发雷霆,除了秩序感使然,战斗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幼儿园的这类小朋友,看似是[小霸王], 其实是缺乏安全感,如果他不能掌控一切,就没有安全感。

2.

逃跑(Flee)

遇到危险就逃跑,这种小朋友也不少。他们看到有人夺东西,哪怕是自己的东西,也会丢下东西去玩别的。这是他们衡量力量、逃避危险、避免冲突的本能,也很正常。

3.

僵住(Freeze)

这种就是题主孩子的典型状况了:我不跑也不打,但我就是待在原地一动不动,不参与也不拒绝。其实,这也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典型表现。

上面三种表现,其实对成人而言是一样的!

假设我们在丛林里面走着,突然跳出来一只大型动物,那么我们的本能反应也无外乎是这三种,即僵住、逃跑或者战斗。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对目前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当然容易这样。

对此,我有两条不同的实操建议:

建议一

如果你家有人能照顾孩子,果断带回家。

你看,孩子在家的时候多活泼可爱呀!这才是她的天性:

对新鲜事感兴趣,各种玩,算是活泼的孩子,主动和父母玩藏猫猫、藏东西让父母找,找到了就哈哈笑。在幼儿园不跳舞,回家却把老师教的动作教给父母跳。

而且,真的,完全不用担心领回家以后,难以再送出去了。

我家小乖1岁的时候,我在美国进修课程,他在外面哭到抽抽,最后我直接把他抱在腿上修完了全部课程;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3岁进入幼儿园以后,适应得贼好,第一周开学的时候,还在校门口指着其他孩子问我:[妈妈,他们为什么哭呀?]

建议二

如果你家没人能照顾孩子,努力帮他适应。

适宜幼儿园的过程,无非是建立新的安全感的过程。

过去孩子的安全感在于[稳定的陪伴者],对自己有求必应,自然有安全感。那么到了幼儿园以后,一定要让他和新的人或者环境建立安全感,比如:

·熟悉老师:妈妈带着去幼儿园,多和某个负责人的老师互动,日常也经常问起这个老师的事,

让小朋友有空就去找老师,通过和老师的熟悉,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熟悉环境:接小朋友的时候,带着小朋友在教室里、幼儿园里多转转,发现各种事物,让他即

便没有人一起玩,可以在这个环境里面放松下来,玩得自在。

注意,这个过程没有人可以帮忙,也不要一下子就甩手丢给老师。孩子需要熟悉的人(妈妈或者爸爸)来陪伴完成这个过程,找到新的安全依附物。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面,给孩子一个新的安全感依附物,比如小玩偶、小毯子等等,也是有帮助的。当初我家小乖就是这样,一出门需要手里一直握着个东西才有安全感。后来老师在课堂上送了个孩子喜欢的手偶,也成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出口。

这位家长,我想再多说几句:

内向不是缺点,只是一种性格特点。

我们看自己,总是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觉得内向了、不会社交、不会说话,就错过了很多机会,对吧?

但实际上,很多外向的人,也容易说多错多,甚至给人以油腻之感。即便他们舌灿莲花,也未必能真正得到别人的信任。

所以你说:

孩子内向腼腆,父母就是这样性格。

我觉得这一点都不是问题,而且要尽快在这时候打开自己的心结,否则就会像你所说的一样: 一岁开始参加早教班,让她多接触小朋友....20个月送到幼儿园也是为了多接触小朋友.... 其实,在孩子5岁以前,比[让别人给孩子更好的],我们自己的陪伴,对孩子就是最好的。我甚至反复在看你这段描述:

对新鲜事感兴趣,各种玩,算是活泼的孩子,主动和父母玩藏猫猫、藏东西让父母找,找到了就哈哈笑。

这原本是个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父母的爱护和关心之下,像小天使-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着。她不是不会社交,只是还没到时候。

我们在5岁以前,所给予她的陪伴和安全感,甚至是对她情绪(注意是情绪,不是所有要求)的接纳和回应,都会成为她未来勇敢向前,哪怕受挫了也有勇气再度站起的巨大财富!

安全感,不在家门之外,恰恰在我们身边。

希望小朋友越来越好,希望咱们做家长的,也都能摆脱对自己的指责:尽力给他们最好的,但不必掉入商家的陷阱。

互动话题

你还有哪些育儿小困扰呢?

一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END

我是萌妈Cecilia,一个学术型的二胎妈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