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卫平谈癌症晚期:医生要放弃我,我自己要求做手术

优雅小羊3d 2024-12-26 11:23:58

聂卫平谈癌症晚期:医生要放弃我,我自己要求做手术

2013年的一个夏日,在泰州的一场围棋比赛上,"棋圣"聂卫平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被紧急送往医院。谁也没想到,这位在围棋界叱咤风云数十年的大师,会在此时遭遇人生最大的考验。当医生宣布诊断结果时,病房里一片寂静。面对医生建议的保守治疗方案,这位在棋盘上从不服输的棋圣,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关乎他的生命,更展现了一位围棋大师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勇气与智慧。当所有人都在为他的选择担忧时,他却说出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等死绝对不是我的风格!"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这个决定最终又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一、"棋圣"的崛起之路

1952年的夏天,河北深县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迎来了一个男婴的降生。这个男婴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围棋大师聂卫平。在他9岁那年,父亲开始教他下围棋。起初,父亲只是希望儿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却没想到这竟成为了改变聂卫平一生的转折点。

在河北深县,围棋并不是一项普及的运动。当地的棋友寥寥无几,能教授围棋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聂卫平的父亲虽然酷爱围棋,但水平有限。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培养,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年仅10岁的聂卫平送到北京学习围棋。

1962年,聂卫平来到北京,拜在了著名围棋大师张福田的门下。张福田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河北少年的不凡天赋。在张福田的悉心指导下,聂卫平的棋艺突飞猛进。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围棋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这场胜利让更多围棋界的前辈注意到了这个天赋异禀的少年。随后,陈祖德等多位围棋大师也开始指导聂卫平。在多位名师的教导下,聂卫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棋风:大胆犀利,富于变化。

然而,1968年,16岁的聂卫平被下放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这片广袤的北大荒,他度过了六年知青岁月。这六年里,他几乎没有碰过棋子,但农场的艰苦生活却磨练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1972年,20岁的聂卫平结束知青生活,回到北京。此时的中国棋院刚刚成立,正在招收专业棋手。尽管六年没有摸过棋子,但聂卫平依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中国棋院的一员。

重返围棋赛场后,聂卫平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他每天研究棋谱到深夜,经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很快,他就在国内比赛中崭露头角。1975年,他在中国围棋锦标赛上一举夺魁,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要冠军。

这场胜利不仅让聂卫平在国内棋坛站稳了脚跟,更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国际赛场的大门。同年,他被选入中国围棋代表队,开始了他挑战日本棋坛的征程。

1976年的春天,聂卫平随中国代表团首次访问日本,这次访问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东京举行的一场交流赛中,聂卫平连续击败了多位日本顶尖棋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与石田芳夫的对决。当时的石田芳夫是日本最具实力的棋手之一,这场比赛持续了整整八个小时,聂卫平最终以1.5目的微弱优势获胜。

这场胜利在日本棋坛引起了强烈反响。日本媒体用"聂旋风"来形容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棋手,形容他犀利的棋风和令人难以预料的战术变化。随后的交流赛中,聂卫平又接连战胜了多位日本名将,创下了6胜1负的惊人战绩。

1980年代初期,中日围棋界开始筹备一项重要赛事——中日围棋擂台赛。这项赛事采用特殊的比赛形式,由双方派出主将带领队伍,进行多轮对抗。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在北京举行。这次比赛的过程跌宕起伏,日本队派出了实力超群的小林光一作为主将。小林光一连续击败了中国队的六名棋手,形势一度十分危急。

在这关键时刻,聂卫平临危受命,接过了中国队的重任。这场与小林光一的对决被认为是聂卫平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比赛之一。比赛持续到深夜,双方在棋盘上展开了激烈的缠斗。最终,聂卫平抓住了对手的一个细微失误,完成了惊天逆转。

1986年的第二届擂台赛中,聂卫平展现出更加成熟的实力。他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被后人称为"聂氏布局"。在这届比赛中,他连续击败了五位日本高手,帮助中国队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胜利。

1987年的第三届擂台赛被认为是最具戏剧性的一届。在最后一轮比赛前,中日双方的比分持平。聂卫平与日本名将加藤正夫的对决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战。这场比赛中,聂卫平采用了一种罕见的布局,在开局阶段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长达九个小时的鏖战,聂卫平最终完成了对加藤正夫的击败,帮助中国队实现了三连冠的伟业。

这三年的擂台赛,不仅确立了聂卫平在世界围棋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此前日本在东亚围棋界的主导地位。聂卫平独创的战术体系,被称为"现代围棋"的重要里程碑。他的棋风特点鲜明:善于大规模作战,精于计算,且具有极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这个时期,他还创造了职业围棋比赛中罕见的连胜纪录,在国内比赛中保持了长达两年的不败战绩。

三、不为人知的私人生活

在聂卫平辉煌的职业生涯背后,是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作为围棋界的泰斗,他与弟子们的关系却显得格外亲近。1990年代初期,聂卫平在北京开设了围棋道场,这里不仅是培养棋手的场所,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每个周末,道场都会举办小型比赛。聂卫平会亲自为弟子们讲解对局,有时甚至会下场与年轻棋手对弈。在一次采访中,他的弟子常昊透露,师父从不在棋盘上对弟子手下留情,但每次对局结束后,都会详细分析每一步棋的得失。这种严师慈父的教学方式,为中国围棋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在家庭生活中,聂卫平展现出与棋盘上截然不同的一面。他的妻子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这位在棋坛叱咤风云的大师,在家却是个质朴的农村人。每到周末,他都会去菜市场挑选新鲜蔬菜,亲自下厨为家人烹饪。他最拿手的是一道东北炖菜,这是他在北大荒插队时期学会的。

聂卫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研究。在他北京的书房里,除了数不清的围棋书籍,还收藏着大量的古籍。他特别钟爱《易经》,认为围棋与《易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95年,他开始系统整理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在各大高校举办讲座,将围棋文化与传统哲学相结合。

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聂卫平开辟了一间茶室。这里成为了他与棋友、文化界人士交流的重要场所。他特别喜欢普洱茶,书架上摆满了各个年份的普洱茶饼。每当有客人来访,他都会亲自泡茶,一边品茗,一边探讨围棋与文化的话题。

1998年,聂卫平开始研究围棋的教育价值。他认为围棋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培养下一代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他在北京多所小学开展了围棋教育实验,将围棋引入课堂。这个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在繁忙的比赛和教学之余,聂卫平始终保持着写作的习惯。他每天都会在日记本上记录当天的所思所想,这些手稿后来成为了他著作的重要素材。他的书房里堆满了这样的日记本,记录了他对围棋、文化、教育的深入思考。

这些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展现出聂卫平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面。他不仅是威震棋坛的"棋圣",更是一位热爱生活、重视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在他的调教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棋手不仅学到了高超的棋艺,更继承了这份对围棋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四、与癌症抗争的经历

2013年夏天,在泰州的一场围棋比赛现场,聂卫平突然出现急性腹痛症状。现场医护人员立即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救治。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他患上了晚期胰腺癌。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围棋界,引起广泛关注。

在泰州住院期间,医生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方案。但面对医生的建议,聂卫平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要求进行手术治疗,尽管医生反复告诉他,手术风险极大。在他的坚持下,医院组织专家会诊,最终同意为他实施手术。

手术持续了近8个小时,手术室外聚集了众多围棋界的同仁。当天,中国棋院的多位领导和棋手都赶到医院,为他祈福。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术后恢复期异常艰难。在重症监护室里,聂卫平度过了最艰难的两周。

出院后,聂卫平开始了漫长的化疗过程。化疗带来的痛苦让这位棋坛名宿备受煎熬,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练习书法,研究棋谱。他的病房里总是摆着一个小棋盘,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他会邀请前来探望的棋友对弈。

2014年初,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治疗后,聂卫平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他开始在病房里接受媒体采访,讲述自己的抗癌经历。他说:"面对癌症,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态度。下棋时,即使局势不利,也要找出最好的应对之策。与病魔抗争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年5月,聂卫平出现在北京的一场围棋活动中。这是他生病后首次公开露面。虽然体重明显减轻,但精神状态出奇地好。在活动现场,他与年轻棋手们进行了友谊赛,展示了依旧犀利的棋风。

病愈后的聂卫平开始关注癌症患者群体。他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病友会,与其他患者分享自己的经历。他还发起了一项名为"生命的对弈"的公益活动,通过围棋来帮助癌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2015年,聂卫平完全康复,重返围棋教学岗位。这次经历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更多地关注围棋教育的普及工作,希望通过围棋来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他说:"围棋教会了我在困境中寻找机会,在绝境中寻找希望。这种精神帮助我战胜了癌症。"

在之后的几年里,聂卫平的故事成为了激励众多癌症患者的典范。他经常受邀在医院和康复中心进行演讲,分享自己与癌症抗争的经历。每次演讲,他都会带上一副围棋,用围棋中的智慧来阐释生命的意义。

五、围棋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战胜癌症后的聂卫平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围棋教育事业的发展中。2016年,他在北京成立了"聂卫平围棋教育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主要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围棋教育,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普及工作。

基金会成立的第一年,就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区建立了十所围棋教学点。这些教学点不仅配备了专业的围棋教师,还提供了完善的教学设备。在张家口的一所小学里,基金会设立的围棋课程吸引了3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不少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2017年,聂卫平开始推行"围棋+科技"的创新教学模式。他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智能围棋教学系统。这个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水平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实验中学,这套系统的试点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近40%。

2018年,聂卫平启动了"乡村围棋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在全国一千个乡村学校推广围棋教育。他亲自带队前往云南怒江地区的几所村小学,为当地教师进行培训。在一所只有二十多名学生的村小学里,他连续讲课三天,手把手教会了当地教师基本的围棋教学方法。

2019年,基金会举办了首届"聂氏杯"青少年围棋赛。这项赛事的特点是分设多个年龄组和水平组,让不同层次的选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平台。在首届比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青少年棋手参赛,其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只有六岁。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聂卫平仍然通过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围棋教学活动。他开设了线上围棋课堂,每周定期为全国各地的学员授课。在一次网络直播中,同时在线观看的学员超过十万人,创下了围棋教学直播的新纪录。

2021年,聂卫平开始着手编写新一代的围棋教材。这套教材打破了传统围棋教学的框架,将围棋与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相结合。教材在浙江省的多所学校进行试点,收到了积极的反馈。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学习围棋的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升。

2022年,基金会启动了"围棋文化传承"项目。这个项目不仅关注围棋技艺的传授,更注重围棋文化的传播。聂卫平带领团队走访了全国多个具有围棋文化传统的地区,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在安徽歙县的一个古村落里,他们发现了清代围棋家的手稿,这些珍贵的资料为研究中国围棋发展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3年,聂卫平的教育理念开始走向国际。基金会与日本、韩国的围棋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围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在东京举办的"亚洲青少年围棋文化周"活动中,来自三国的青少年棋手不仅进行了友谊赛,还共同探讨了围棋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