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4个证型:肾阳虚、肾阴虚、肾精虚、肾气虚,怎么调理?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10-18 09:59:00

肾脏是身体主要脏器之一,不过现代解剖学和传统中医学对肾脏的认识和地位,并不一致,差异较大。

现代解剖学查明,肾脏是“孪生兄弟”,分列于腰部脊柱两侧,左侧位置稍高于右侧,俗称“一对腰子”,具有排泄、合成、代谢、稳压等功能。肾脏维护不当会肾衰,就是尿毒症,对生命影响巨大。

传统中医里的肾,地位非常高。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与膀胱、脑髓、骨骼、耳、发等构成一个体系,是人体命门,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五行属水,是“阴中之阳”,四时对应冬季。

肾的藏精作用,体现在生殖繁衍、生长发育、生成血汁、防御外邪等方面;肾主水液作用,体现在开阖蒸腾气化使上焦、中焦、下焦脏腑津液充沛,而且清浊分明,清者再次气化,浊者下输膀胱排出;肾主纳气作用,体现在呼吸上,虽然肺脏主呼吸,但吸入之气,要由肾摄纳,才能完成呼吸过程,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

肾既然是先天之本,它最怕什么?很多人立即想到是“虚”。不过,肾虚在现代被严重缩小为“夫妻生活力不从心”的范围,其实肾虚有3重含义:

1、肾虚之辨证,有肾阳虚、肾阴虚、肾精虚、肾气虚4个证型,由于肾是先天之本,肾阳是温养五脏六腑之阳的,肾阴是滋养五脏六腑之阴的,肾气和神经也会对阴阳平衡产生直接影响。

2、肾虚之后,肾气、肾阴亏虚,就会阳盛、阳亢,最明显表现就是血压升高,头痛频繁。

3、肾虚会引起肾的正气不足,累及膀胱,干扰大肠,出现膀胱湿热、大肠湿热,引起淋证、尿浊、湿疹、便溏等问题,前列腺、胞宫出现异常。

临床上,肾虚通常有2大主症: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阳虚引起的腰膝冷痛,另外还可能夹杂怕冷、烦热、多汗等问题。

具体到肾虚4个证型上,能较快辨明是哪一种肾虚问题的,多见于这些:

1、肾阳虚,最明显是怕冷,头顶、后颈、后背、腰膝经常有冷痛感,有的患者病症较严重,每年5、6月还穿秋衣保暖,到了9月、10月要穿毛衣了。

2、肾阴虚,最明显是乏力,浑身没有劲,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耳鸣眩晕,因为阴不制阳,或者阴损及阳,患者会出现盗汗问题,甚至发展为阴阳两虚。

3、肾精虚,最明显是脱发,一把一把的掉落,而且伴有疲乏、面色差、上气不接下气等问题,由于肾精生血,血不足,头发就养不住了。

4、肾气虚,最明显是水肿,气虚由阳虚进一步加重而来,从小便不利开始,慢慢遗尿失禁,阳虚水泛,不仅怕冷,而且有水肿问题,要及时就诊。

肾阳虚怕冷,肾阴虚乏力,肾气虚水肿,肾精虚脱发,是比较明显的症状,但反过来就不一定成立,要注意逻辑关系。

这4个证型怎么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

1、补肾阳的药方有:右归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青娥丸等。

2、补肾阴的药方有: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3、固肾气的药方有:五子衍宗丸、金锁固精丸、缩泉丸等。

4、益肾精的药方有:参茸丸、七宝美髯丹、锁阳固精丸等。

但临床上,治疗肾虚有两个突出问题,要引起中医和患者重视:

一个是,没有肾虚的症状,吃补肾的药物,包括肾阳、肾阴、肾气、肾精的任何一种药物,这是瞎补,药物的偏性会影响身体正常的阴阳平衡,典型的是不分青红皂白乱吃药,如动不动吃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引起较多问题。

一个是,辨证确认肾虚问题,也知道了是哪一种肾虚证型,就是补不好,填不上,中医分析3种常见原因:

1、先查脾胃有没有问题,肾虚一般会影响到脾胃,造成脾不运化,脾胃弱的,可先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调理。

2、如果是脾弱加下焦有寒,影响了肾虚调理,可用四神汤健脾,四妙散祛寒湿,后面再调理肾虚。

3、肾虚日久,也会影响到肝,引起肝郁、阴虚等问题,这种情况下补肾没有效,可先用柴胡疏肝散升肝阳,疏通厥阴,后续补肾养肾才会水到渠成。

总之,治疗肾虚是一篇大文章,既要辨证准,又要用对药,还要解决挡在补肾道路上的问题,而且没事不能乱补瞎补,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0 阅读:10